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价到底涨了多少 作为高房价的直接声讨对象。开发商再次玩起了已不新鲜的“乾坤大挪移”——将房价上涨归咎于地价上涨。地产界大腕,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即是“地荒论”的代表,“北京房价飙升就是因为过去一年土地供应不足”。  相似文献   

2.
地价推升房价,还是房价拉抬了地价的问题一直争论无休。尤其是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之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在2004年第三季度下降到27.70%,相比第二季度有所放缓,但房价依然在高位上保持高幅度上涨,这一问题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房价与地价的关系究竟如何?二者又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呢?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是由地产和房产共同构成的结合体,也就是房地产的价格是由土地的价格和房产的价格共同构成的。土地具有独立的地价,而房屋则不然,它总是建筑在土地之上的,不能单独存在,因而也就谈不上有单独的房价。从这个意义上说,房价和地价总是融合在一起的。所以,我们通常所讲的房价涨跌,总是包含着地价(或地租,下同)在内。  相似文献   

4.
“限价房”是2006年“国六条”政策实施之后的产物,当时国务院相关文件称之为“两限两竞”商品房。所谓“两限两竟”即“限套型、限房价、竞地价、竟房价”。为降低房价,解决本地居民自住需求,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要求,政府实施土地供应时在限套型、限房价的基础上,采取竞地价、竞房价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国内大部分城市近年来房价持续上涨,如杭州、上海等城市房价上涨之快、涨幅之高令人惊异。海内外的学术界和房地产界以及社会各界均对中国房价极为关注,笔者也就如下几个问题略抒己见。一、是房价决定地价,还是地价推动房价?这是学术界和房地产业长期争论的问题。笔者认为:此问题的答案要从宏观、长远的角度和具体案例的角度分析。一是从宏观、长远的角度分析,也就是从中国国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城市化等方面分析,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地价推动房价,而且这种推动是全面的、长期的、不可逆转的。首先,人多地少。土地是中国不可再生的稀缺…  相似文献   

6.
一大堆知名房地产企业不断的增发股票、发布公告,所有的目标都是土地,上市公司争相担当“地王”。地价上涨正在成为带动房价上涨的有力推手,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地价、房价、股价、银行、股市,诸多元素的合力正在聚集,房地产泡沫呈现加速之势。  相似文献   

7.
《江苏楼市》2005,(3):35-35
尽管老套,2005年的房价依然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在前不久南京市房管局的“2004年南京房地产形势通报会”上政府部门预测今年的房价会上涨10%左右,而相关专家学者也对2005年房价做出了种种研究和预测。那么,南京的开发商怎么看待这一问题?近日,由南京房地产信息网等单位组织的“地产名人堂?南京行”研讨会上,来自南京的一些知名开发商对这一问题,或多或少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些“大腕”的普遍看法是:2005年南京楼市不会“崩盘”,房价仍然稳中有升,对明年的销售前景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导刊》2007,(3):86-88
广州房价、地价已连续三年上涨。2007是房地产调控的第五个年头,“国六条”房产新政的推行和实施将是城市管理者首要任务,2007广州房地产市场走势因此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9.
2003年我国开始房地产宏观调控后,有观点认为,是政府的“收紧银根、收紧地根”抑制了住房供给,土地“招拍挂“导致了地价快速上涨.并推动房价持续上涨。2008年11月.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稳定和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房地产市场交易价格开始止跌、成交量逐步放大,又有观点认为.当初的宏观调控不妥.至少过于严厉。  相似文献   

10.
据南京市房管局称,2005年南京楼市的供应量将不会低于1000万平方米。加上2004年余下来的200多万“存量”商品房,今年南京市将约有1200万平方米商品房放量入市。南京市房管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南京前两年房价上涨势头较猛主要还是因为商品房供小于求。经过一年多的调整,目前南京楼  相似文献   

11.
《北京房地产》2005,(8):10-19
又到“8·31”。如果说去年国土资源部第71号令规定的“8·31”土地大限,让房地产业界历经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土地革命”。那么,一年后的今天,无论是新生的问题还是革命的成果已经显出端倪。一年来,从“8·31”经营性土地实行“招、拍、挂”,到金融方面再次提高门槛;再到5·11国八条,一步一步可谓目的明确,步骤清晰。这三步,如同三只有力的大手,是对房地产业三大命脉的调控,更是对中国房地产业的一次洗礼。一年中,“地价房价谁抬高了谁”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针对有人说的“地荒论”,政府部门一致驳斥。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开发商手里逾期两年以上未开发的土地就达40万亩,根本不存在某些利益集团所说的“地荒论”。北京市国土资源局表示“土地成本只占房价两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披露,“北京市的用地可满足10年需求。”针对一些房地产商将房价上涨的原因归结为地价决定房价,政府和许多业内人认为房价上涨缘于综合性因素,最主要是需求引起的。一年中,有的房地产企业更加成熟了、理性了,有的企业退居二三线城市,有的则已经开始退出房地产市场。一年中,我们共同见证,看到的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逐步规范,看到的是真正将房地产接近市场化的一个推动。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业内大多数人认为我国房地产业全新的局面即将开始。  相似文献   

12.
房价与地价关系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房价与地价的关系,都是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争论各方有一个共识,即都认为房价太高了。分歧在于,是房价拉高了地价,还是地价推高了房价?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房价不断飙升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实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后,大众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地价上,加上不负责任的媒体的鼓吹,给广大消费者造成这样一种舆论:实行招拍挂方式供应土地,土地的供应量减少了,地价高了,由此引发了高房价。笔者认为:实行招拍挂后,土地供应量没有减少,地价的上涨与房价上涨没有必然的关系。因此,招拍挂不应该是房价上涨的“替罪羊”,不应成为众矢之的。一、招拍挂制度的制定目的及作用2002年5月9日,国土资源部颁布了11号令《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明令从当年7月1日起,所有经营性用地停止协…  相似文献   

14.
从2004年开始,北京市住宅房地产价格一直处于上升态势,很多区域的住宅项目一年内上涨幅度达到10%左右。恰逢国土资源部严格限制房地产开发用地实行土地协议出让方式,大力推行土地招拍挂制度,于是有人开始宣称是土地招拍挂制度导致了地价上涨,进而导致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为此笔围绕北京市以招拍挂出让方式取得土地后已经上市的项目,选取了38个房地产项目进行了调查测算,从实证角度进行招拍挂出让与协议出让方式下地价与房价之间的关系比较,探讨地价与房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数据     
《东南置业》2005,(89):8-9
全国房价持续上涨,一季度房屋价格平均涨9.8%;国土部:京沪住宅地价仅差78元;福建:第1季度商品房住宅均价达2908元;厦门:超过7000元/平方米才算高档l住宅;……  相似文献   

16.
吴毅文 《东南置业》2004,(77):28-29
前些年.漳州的房价在福建省的沿海城市中是最低的.每平方米1450元左右的价格保持锝相当平稳但是从去年年底开始.这样的平静被打破了商品房先是以每平方米1860元的均价幅度上涨了300元,而今年年初,房价不断向高点冲击,成为漳州商品房市场的一大热点,不断上涨的房价,同时也成为不少漳州市民的隐忧。他们担心,急速飙升的房价中究竟有多少“水分”在其中:他们不禁要问——  相似文献   

17.
去年“国8条”以稳定房价为题,准确、恰当又实事求是。今年继续使用,不仅仍然切题,又是对去年文件题目合理传承,因此。没有必要为“稳定房价”与“平抑房价”继续争论。对于当前平均房价的两种计算方法,建议有条件的城市使用全面统计教字.采用加权平均法要注意及时调整“权敷”;统计部门和主管房产的部门共同使用和公布一个统一的平均房价统计数。平均房价的升降受“同质住房”房价和住房供应结构变化的双重影响,所以降低房价不一定是好事。调整中低收入者住房的套型和房价是政府应尽的职责,要使“同质住房”的房价上涨低于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8.
2006年5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建设部等九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提出“优先保证中小户型、中低价位商品住房用地”的供地方针,此即“限价房”限套型、限房价的由来。目前,限价商品房实行‘双限双竞”原则,即在限套型、限房价的基础上,采取竞房价、竞地价的办法挂牌出让土地。  相似文献   

19.
《江苏楼市》2005,(5):13-13
前有接二连三的的房产新政,后又面临着抑制房价的“组合重拳”,南京的房产投资者再也坐不住了,最近几天,相对平稳的南京二手房市场出现了房源增多的迹象。业内人士称,南京二手房市场上出现了投资者抛房的现象,但这些房子目前尚未对南京二手房市场的房价产生足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最近在国八条、限购、限贷的作用下,房价出现了一个拐点,进入了低潮期。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我们经济发展和经济稳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房价和地价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到底是地价推升房价,还是房价拉抬了地价的问题一直争论无休。本文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