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5 毫秒
1.
<正> 1、脂肪肝病症状及病理变化:患病鱼类无明显的体表症状,仅见食欲不振、生长缓慢、饲料报酬低等不易察觉的现象,死亡很少。病理解剖见肝脏表面有脂肪组织块积累,或肠管表面脂肪覆盖明显。肝组织脂肪变性明显,组织空泡化,细胞核偏位,细胞体积增大,肝组织淤血。 2、病因:(1)蛋白质、脂肪、糖类等饲料主要成分的不足或过多;饲料的主料配方与养殖对象的  相似文献   

2.
<正> 渔业生产随着集约化养殖的发展,养殖的密度极大地提高,并主要靠人工配合饲料喂养,水体环境的恶化日趋严重,强化投饲和乱用药物,以及营养成分的失衡和饲料中含有毒物质等因素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地造成鱼类肝脏的损害,出现以肝脏疾患为主要特征的鱼类疾病,即所谓的“鱼类肝病”。  相似文献   

3.
一、脂肪肝1、症状及病理变化:患病鱼类无明显的体表症状,仅见食欲不振、生长缓慢,饲料报酬低等不易察觉的现象,死亡很少。病理解剖见肝脏表面有脂肪组织积累,或肠管表面脂肪覆盖明显,肝组织脂肪变性明显,主要肝功能酶指标不正常,肝功能不全。2、病因:引起鱼类肝组织脂肪变性和  相似文献   

4.
<正>龟鳖脂肪肝病,又称脂肪代谢不良病,该病发病率较高,较为普遍,所以应注意防治。1.病因主要是由于投喂过量腐败变质的鱼、虾、肉、干蚕蛹及猪肠等高脂肪饲料,造成脂肪代谢异常,变性脂肪酸在体内积存过量,肝、肾、胰代谢机能失调,机能发生障碍,进而逐渐出现病变,尤以肝脏的病变最为严重。2.症状病情较轻时,外表不易识别。随着病情加重,病龟鳖行动迟钝,食欲降低,生长缓慢,常游于水面。病龟鳖整个身体浮肿或极度消瘦,甲壳表面和裙边形成皱纹,光泽消失,腹甲暗褐色,有浓重的灰绿色斑纹。解剖检查,  相似文献   

5.
<正>鱼类一旦发生肝胆综合症,给水产养殖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和经济损失。笔者现就鱼类肝胆综合症的发病原因、疾病特征、疾病诊断及防治方法作简单介绍。一、发病原因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强化投饲、乱用药物、维生素缺乏、饲料腐败变质,以及营养成分的失衡和饲料中含有有毒物质等,都有可能对鱼类肝脏造成损害。以肝胆病患为主要特征的鱼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长期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及高营养指标配合饲料的使用,导致草鱼肝病的暴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草鱼肝病易被养殖户忽视而耽误治疗,现就几年的门诊经验谈几点看法。一、草鱼肝病的病因目前,渔民的鱼病防治大多依靠使用化学药物,而很多养殖户频繁的乱投药物导致鱼类肝  相似文献   

7.
据试验,长时间使用储存过久的配合饲料喂鱼,不仅饲料消耗大,而且易引发多种鱼病。这是因为:(一)许多厂家在加工生产配合词料过程中,没有添加丙酸防霉,饲料易吸湿发霉,产生某些有毒菌素毒害鱼类;(二)配合饲料一般都有一定比例的鱼粉、菜籽饼等脂肪含量较高的物质,在没有添加抗氧化剂、维生素E的情况下,久储易发生脂肪氧化,鱼类摄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集约化养殖工艺的逐步深化,由环境条件等因素引起的非寄生性鱼病日趋严重,尤其是由于饲料营养失衡、强化投饵、饲料中含有有毒物质、乱用药和滥用药,造成鱼类肝、肾、脾损害及其综合症肆虐,并继发传染性疾病,患病养殖动物临床症状复杂,诊治困难。这类疾病  相似文献   

9.
一、肝病的发病原因肝脏是动物体内最主要的解毒器官,体内新陈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都由肝脏处理,化解成为无毒、毒性较轻或容易被溶解的物质,再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因此肝脏在动物机体生理平衡、抵御外来异物侵袭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旦机体生理状态受到影响,肝脏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鱼类肝脏发  相似文献   

10.
<正>1饲料的化学成分、作用及罗非鱼的营养需求蛋白质罗非鱼对蛋白质的需求一般来说在鱼苗、鱼种期(养殖前期)为32%-40%,成鱼、亲鱼期(或养成期)为25%-35%。丰富的蛋白质对鱼类的生长是关键的,但并非越高越好,每种鱼类都有一个最适合的需求量,过高会因吸收不完全造成浪费,且在构成饲料时会因选择高价原料使饲料造价升高,养殖成本随之升高。脂类脂肪和类脂及它们的衍生物  相似文献   

11.
<正>一、"饲料盐"能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增强食欲,帮助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它是家畜、家禽饲料中重要的矿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1.能维持血液和组织液的酸碱平衡,调节正常渗透压的稳定;2.刺激唾液的分泌,促进畜禽的食欲。3.钠能促使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在代谢过程中的合成;4.在肠道中保持消化液呈碱性,能活化淀粉酶,并能保持胃液呈酸性,有杀菌作用。饲料缺盐或过量有什  相似文献   

12.
<正> 饲料配比要均衡 设计饲料配方时,必须首先满足鱼类对蛋白质的要求,这是鱼类营养需要的一种特异性。其二,它不仅构成鱼体蛋白,还要作为能源而消耗,因而鱼饲料要求蛋白质含量比较高。其三,鱼类不能把淀粉、脂肪合成为蛋白质,如果投喂的碳水化合物太多,鱼类便无法利用而出现病态。所谓“能量蛋白比”是指每公斤饲料所含能量物质与蛋白质的比例,能量低的饲料,蛋白质含量也必须相对提高。此外,还应考虑到饵料中的必需氨基酸的平衡,因为这直接关系到鱼类对饵料中蛋白质的利用率,氨基酸较平衡的饲料,蛋白质利用率高,反之则低。因此,在设计配方时一定要使必要氨基酸达到平衡或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13.
<正>一、肝病发生的原因引起鱼类肝胆病变的因素多种多样,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原因:1.养殖户对鱼病的防治大多依靠单纯化学药物的频繁和过量使用,甚至频繁滥用高毒、高刺激性的药物,损伤了鱼类的肝脏。2.养殖鱼类的外部生存环境日益恶劣,这其中包括自身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加和外来污染物的增多导致池塘的水  相似文献   

14.
<正> 饲料是发展养鱼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池塘养鱼中,除了施肥繁殖鱼类的天然食料生物外,还必须投喂人工饲料,才能满足各种养殖鱼类对食物的需要,以进一步提高鱼产量。 饲料的主要营养成分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维生素。这些营养成分在鱼体内的作用,或者分解产生热能,以推行体内外的活动,或者综合构成复杂的物质以增补新的体组织。所以饲料不仅是鱼类维持生活所必需,也是生长、繁殖、肥育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养鱼工作者必须通晓养殖鱼类的食性和营养上的需要,以及各种饲料的营养作用和加工调制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合理利用饲料,以满足鱼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必须的营养,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鱼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正> 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和草鱼出血病是两种不同的致病生物引起的鱼病,都能在短时期内引起池鱼大批死亡。由于它们的病变部位表现症状基本相似,往往引起误诊,造成药物混用,因此,在临床上要仔细区分不同的致病因子和感染对象,提高防治效果。 一、病因相同点 1、发病池久来清塘或清塘不彻底,淤泥层厚,水质老化恶化,透明度低。 2、饲养管理不当,放养密度过大,鱼类相互传染机会增多。 3、投喂饲料不新鲜、不均匀,或投放未发酵粪肥,造成水中有毒物质含量过高。  相似文献   

16.
<正> 采用人工配合饲料取代施肥或天然饲料饲养鱼类和其他水产动物,已经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因此,饲料中的营养因子的平衡与否对于维持鱼类的健康至关重要。根据已有的试验观察结果,当饲料中缺乏各种水溶性维生素时,饲养鱼即有可能显示出以下症状。这里将国内、外学者对鳗鲡、斑(?)、虹鳟和鲤等4种鱼类缺乏各  相似文献   

17.
《渔业致富指南》2000,(5):44-45
<正> 水产饲料工业的进步有力地推动了水产养殖业发展,而水产饲料工业是建立在鱼类营养研究基础上的。鱼类的营养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元素的需求以及各营养元素间的代谢平衡,其次是鱼类对各种营养元素的消化吸收等,在此基础上提出鱼类饲料配方,根据饲料配方,通过一定的加工工艺生产出满足鱼类营养需求的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北方一些养殖户应用了"冰下生物增氧"等技术,强化了越冬管理,但是越冬死鱼事故在局部地区依旧频发,部分渔农经济损失惨重。1.影响北方鱼类池塘安全越冬的因素经调查分析发现影响北方鱼类池塘安全越冬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饲料厂追求饵料系数和价格使饲料中添加剂过量或添加生长激素,造成鱼营养过剩,越冬困难,甚至死亡。(2)鱼类带病越冬死亡,有些鱼由于各种原因如营养不良,肝胰脏肿大等"亚健康",或因肠炎、烂鳃、寄生虫等疾病,  相似文献   

19.
<正> 饲料是集约化养鱼的主要物质基础,它直接影响鱼类的生存、生长和发育,所以,养鱼产量高低与饲料量质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就本地区养鱼生产情况和有关资料整理浅述如下。 一、鱼类饲料营养成分功用 鱼类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和其它动物一样,均需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也称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也称无机盐)等五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是组成鱼体的基本成分,是鱼类生长和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因此,蛋白质是鱼类饲料中最重要的成分,也是评价一种饲料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脂肪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作为动物生命活动的能源,也是鱼体各部分组织的不可缺少的成分。碳水化合物是供给  相似文献   

20.
鱼类越冬死亡的原因1.鱼类在生长季节由于饲料配合不合理,甚至饲料原料发霉、变质,使鱼类患有脂肪肝和营养缺乏等疾病,最终使鱼类导致应激反应综合症而大批死亡。2.越冬前鱼体瘦小,肥满度低,秋季体内贮存的脂肪不能满足越冬的能量消耗而死亡。3.鱼病不根治。平时饲养过程中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