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正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一份最新报告指出,全球捕鱼数量已经逼近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极限值,大约90%的野生鱼类正面临过度捕捞。英国《卫报》7日援引联合国粮农组织每半年发布一次的全球渔业状况报告报道,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野生鱼过度捕捞状况恶化了至少3倍;金枪鱼等畅销产品中,40%正遭受不可持续的捕捞。联合国粮农组织渔业部门负责人曼努埃尔·巴朗热说:"地中海、黑海等海域的过度捕捞率约为60%,  相似文献   

2.
试论我国海洋渔业发展方向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海洋渔业的发展方向——海洋农牧化在“通舟楫之便,兴渔盐之利”的远古时代,海洋捕捞业就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活动之一,目前它已是比较成熟的产业。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人口快速增长对海产品需求量的不断加大,海洋捕捞强度不断增强,生物资源结构日益退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许多海洋生物资源的捕捞量居于或高于可持续发展的极限水平。人们逐渐认识到海洋中的渔业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根据世界粮农组织(FAO)报道,世界海洋中44%的野生鱼类已达捕捞极限,25%已捕捞过量。《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指出,自…  相似文献   

3.
<正>在欧美的一些超市,消费者可以买到带有"MSC"、"BAP"等字样标签的水产品,这些标签代表了这些产品的捕捞和养殖过程不会对生态和物种资源造成伤害。专业人士认为,在中国,无论是自然渔业捕捞还是水产养殖,都亟需引入与国外水产品可持续认证类似的理念。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称,目前世界范围内57%的鱼类种群已经充分开发,另有29.9%的种群已遭过度开发,全球的自然渔业资源前景十分不乐观,亟需采取严格的管理计划来恢复其可持续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报告,为了满足全球消费者对鱼类增长的需求,食品加工商不得不将目标转向水产养殖渔场,以此来保证他们的供应。FAO表示,目前,野生鱼类的捕捞量十分稳定,但是世界人口逐渐增加,鱼类产品的人均需求也日益增长,这些因素都意味着鱼类供应将出现短缺。野生鱼类供应的不足只能通过养殖鱼来填补。目前,全球人类消费的鱼当中,水产养殖业的供应占43%,而在1980年,这个比例仅为9%。商业水产公司每年供应养殖鱼4550万吨,价值约630亿美元。同时,自1980年中期以来,野生鱼类的捕捞量比较稳定,年产量在9000 ̄9300万吨之间,其中约有6000…  相似文献   

5.
世界海洋渔业经济现状东海水产研究所陈思行1970年以前,世界海洋鱼类的渔获量年增长率为6%。到1973年,随着秘鲁鱼捕捞量的骤减,世界海洋鱼类的总产量年增长率明显下降。1980~1989年期间,世界海洋渔获量增长率仅为2.3%,1990年是联合国粮农...  相似文献   

6.
正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2018年7月10日正式出版《2018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SOFIA)。根据报告,2016年世界水产品总产量约2亿零210万吨,其中,鱼虾蟹贝类约1亿7090万吨,藻类3120万吨;以野生生物为捕捞对象的水产品产量9090万吨,比上年减产(参照表1);养殖产量包括海洋和内陆水面,合计达8000万吨,同比增长5.1%。2001年以来,十六年间的水产品总产  相似文献   

7.
<正>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全球性研究小组近日在一项新报告中指出,2030年,全球人类每年消费水产品总量将增至1.5亿吨。随着海洋捕捞业在全球总渔产比率中的逐年下跌,未来30年—— 近日,FAO全球性研究小组在一项新报告中指出,全球人类每人每年平均消费水产  相似文献   

8.
<正> 全球海洋主要经济鱼类资源枯萎,而低值小杂鱼由于其具有种种缺点,造成捕捞与加工不足。海洋低值小杂鱼的加工现状目前主要有几种方式:1、动物蛋白饲料:由于全球水产养殖及特种养殖的高速发展,动物蛋白饲料的需求量增长十分迅  相似文献   

9.
IUU捕捞行为的国际法律和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度捕捞让全球渔获量的下降幅度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官方评估数字。非法、未作报告、未受管制的(IUU)捕捞,作为过度捕捞的主要形式,对世界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世界粮农组织和地区渔业管理组织发布一系列规制IUU捕捞的措施。我国作为捕捞大国,应遵守国际条约规定,切实履行打击IUU捕捞的义务。  相似文献   

10.
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13日在日内瓦发布报告说,30年来全球鳕鱼捕捞量已经剧减了约70%,如不采取有效措施,鳕鱼资源可能在15年内枯竭。报告说,全球鳕鱼捕捞量已从1970年的310万吨骤减至2000年的95万吨,2002年又降至89万吨。在北美,鳕鱼产量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下降了90%;在北海,目前的鳕鱼产量只及15年前的25%。报告指出,过量捕捞、非法捕捞以及工业发展都威胁着鳕鱼的生存,而″受短期利益的驱使,过量捕捞依然存在″。以占全球鳕鱼产量一半的巴伦支海为例,每年鳕鱼的非法捕捞量高达10万吨。俄罗斯和挪威作为巴伦支海域的管理者有责任立即行动起来…  相似文献   

11.
国内信息     
中国鱼类出口世界第一 2003年2月13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已经取代泰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鱼类出口国。 粮农组织发布的食品展望报告说:“最近几年,中国大幅扩大了鱼类出口规模。可能在2002年已经取代泰国成为主要的鱼类出口国。” 该报告估计,2002年,各国出口了价值40亿美元的渔产品,但中国无疑是最大的鱼类生产国,在2001年中国捕获量大约4260万吨鱼,其中大部分用于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正> 据悉,我国水产生产连年获得丰收,1997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601.78万吨,比上年增加313.66万吨,增长9.5%,名列世界首位。其中海洋捕捞为1385.38万吨,增加136.40万吨,增长10.9%;海水养殖791.04万吨,增加27.14万吨,增长3.6%;内陆捕捞188.70万  相似文献   

13.
<正> 总部设在罗马的联合国粮农组织近日发表的报告表明,科技的进步为世界渔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增长、环境的严重污染、过量捕捞和非科学化管理等,使世界渔业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给世界渔业为的压力日渐加重。粮农组织下属的世界渔业及水产部提供的数字,到2010年,全世界食用鱼的需求量将由1994—1995年度的7500万吨至8000万吨增加到1.1亿吨至1.2亿吨。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报告,为了满足全球消费者对鱼类增长的需求,食品加工商不得不将目标转向水产养殖渔场,以此来保证他们的供应。  相似文献   

15.
海洋捕捞作业影响因素判别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条件下,海洋捕捞主体生产行为的最优选择是其自身海洋捕捞作业技术水平、海洋捕捞物资性价比、海洋自然渔业资源存量、作业海域生态环境质量、作业海域自然气候条件、渔获物商品化程度和水产市场价格体系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其它因素相对不变的条件下,仅有反映水产市场价格体系变化的捕捞物资价格与渔获物价格的比值与海洋捕捞作业规模呈反向关系,其余六个变量均与海洋捕捞作业规模呈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6.
<正>据报道,联合国粮农组织举办的国际渔业可持续性专题讨论会日前在罗马开幕,该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在致辞时表示,世界各地有数以百万计的人依靠鱼类为食物和生计,但由于污染和过度捕捞等问题,渔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世界需要21世纪的渔业新视野。  相似文献   

17.
<正>进入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扩大,同比上涨3.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7.5%。受食品类价格上涨影响,主要农产品价格呈现上涨走势,水产品市场价格稳步上涨。养殖产品进入生长旺季,南方部分地区进入海洋捕捞起捕期,名特优品种陆续上市,填补国庆节水产品供应市场;受部分地区海洋捕捞仍处于伏季休渔期影响,捕捞产品供应相对短缺,价格维持高位运行。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渔业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调整渔业产业结构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前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方向是:调整渔业生产结构、压缩海洋捕捞强度;调整水产养殖结构、保持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调整水产加工业结构、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将产业调整向国际资源转移;以科技为动力,坚持“科技兴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渔业产业。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渔业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调整渔业产业结构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前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方向是调整渔业生产结构、压缩海洋捕捞强度;调整水产养殖结构、保持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调整水产加工业结构、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将产业调整向国际资源转移;以科技为动力,坚持"科技兴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渔业产业.  相似文献   

20.
<正>罗非鱼是世界性主要养殖鱼类之一,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全世界推广养殖的优良水产品种。罗非鱼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产量高、抗病力强、易饲养、无肌间小刺、利于加工等优点,目前全世界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养殖,是21世纪首选的养殖鱼类之一。罗非鱼适合池塘精养,山塘、庭院小塘家庭养殖,稻田养殖,水库、湖泊网箱养殖,流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