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地流转动力、模式与障碍: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发展,农地流转不断壮大,农地市场在不同生产者中配置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生产率.但农地市场发育并不完全,所有权模糊和承包关系不稳定限制了市场作用的发挥,户籍制度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降低了农户流转农地的意愿,中介组织缺乏和交易合同不规范使农地流转交易费用较高.未来推动农地流转应明晰所有权归属,稳定承包关系,划清集体参与边界,发展中介组织,提高合约的规范化程度.  相似文献   

2.
农地使用权流转是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细碎化及撂荒、闲置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农地流转程度很低,绝大部分仍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状态.因此,深入、系统地分析农地流转模式及如何合理地选择土地流转模式,促进农地流转,提高农民土地流转收益,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形成农民土地流转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土地流转的实质是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加快土地流转有利于明晰土地的产权关系,有利于促进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利于推进农业机械化;为此必须创新观念,进一步巩固农户的承包权,完善农地流转的收益分配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劳动力和土地作为经济社会的两大要素,二者的配比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效益,其同步发展也是经济良性发展的关键指标.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密化的农业人口压力已基本缓解,但合乎逻辑的大规模快速农地流转却没有发生.结果显示:劳动力流动不一定引起农地流转,现实中大幅增加的兼业农户减缓了劳动力流动对农地流转的推动作用;劳动力流动对农地流转的推动作用与区位特征关系密切,较高的劳动力流动率并未带来较快的农地流转率.结合现实,可从农户、土地和政府3个方面考察其根本原因,旨在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总结了北京郊区农地承包经营及流转的主要做法、经验和模式,分析其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最后提出了完善农地的产权体系、建立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加强对农地流转的管理服务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加强农地流转中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有利于增加农民财产收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文章阐述了农地流转视角下农民土地权益的法律保护,认为农地流转中一定要让利于民,遵循平等保护和确保收益的价值理念,健全法律法规是前提,规范政府职责是核心,构建市场机制是关键,完善社保体系是保障。  相似文献   

7.
土地制度创新一直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创新,搞活土地流转,是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也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根据对学界农地流转文献的梳理,可以总结如下结论:在土地流转中要始终把农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要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要根据农民的意愿进行流转;各地农民土地占有及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在农地流转中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要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尽可能减少农民农地流转的后顾之忧;要加快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安徽省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稳步增加,规模逐渐加大,对促进农业增产和农业现代化效果显著,对农民增收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也有积极影响。农地规模化流转及经营完善了农业家庭承包的经营结构,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可以与农户经营互荣共存。促进农地规模化流转要注意保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农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进城但不愿意放弃土地承包权,耕地细碎化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是目前农业生产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规模经营分析发现,三类新型经营主体的规模化经营使农业机械替代劳动的趋势明显,适应了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的要求和劳动力老龄化的现实。目前农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能阻止耕地细碎的恶化,但没有改变农地细碎化特征。为了从根本上破解耕地细碎化,需要设立足够的替代性社会保障,逐步让进城的农民永久退出农业耕地。要通过降低农地流转交易成本、重点培育土地股份合作等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发展规模经营,进而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贵州农地流转模式的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占应 《现代经济》2009,8(2):32-3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一家一户的传统耕作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立适应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的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用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多元化生产组织形式,并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农民面向市场发展生产,才能提高土地的产出率,有效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文章考察了贵州现行土地制度发展的困境,并以农地地流转实践中的几种农地流转模式为实证对象,试图分析我省农地流转及其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理论关系入手,对二者进行了一系列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并得出结论:无论是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还是以GDP来衡量商品流通总规模,它们与货币流通量(M0、M1、M2)均有十分显著的相关性,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商品流通规模对货币流通规模的决定作用。但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或GDP增长率与货币流通量增长率并未呈现出十分显著的相关性,这说明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规模扩张是不同步的,货币流通的扩张速度往往快于商品流通的扩张速度。此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之间较高的相关性也证明了银行信用规模同样受制于商品流通规模。  相似文献   

12.
从系统论、战略理论、需求理论、分配理论、成本理论出发,借鉴财务学对效率的研究范式,对转移支付的效率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借鉴财政学对公平的研究范式,对内部转移价格的公平性进行了研究,以达到公平和效率共同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经济相对落后但资源丰富的陇南地区.如何抓住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提高产业转移的对接,通过产业转移提升经济发展动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陇南实际,针对承接产业转移中应关注的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为产业转移对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我国富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途径,主要表现为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鉴于过去30年我国八成以上的农民转移到城市不仅没有带来城乡居民收入差别的缩小。反而导致城乡差别明显扩大。孕育了难以转型的农民工特殊社会群体,今后应当把转移农民就业渠道的重点放在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上,即实行农民的就地转移。  相似文献   

15.
知识转移一般过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知识转移是转移主体、转移内容和转移媒介等要素在特定环境中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基于对已有知识转移过程研究的综合分析,本文构建了知识转移一般过程模型,并分析了知识转移的微观机理。  相似文献   

16.
面对当前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呈现出诸多新特点、新趋势,承接产业转移既是绝好发展机遇,又是艰巨的挑战。中部地区应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把握时机,科学、合理地承接产业转移。本文提出了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要着力提升综合优势、重点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产业链的深化和整合等方面的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语用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用迁移是二语学习者使用言语行为时的普遍现象,负迁移是导致语用失误的一个因素。文化差异、性 别差异和语言差异等方面影响语用迁移。在英语教学中应克服负迁移的影响,运用语用正迁移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 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分散流转、集中流转和中介流转发生的人群及原由,指出不同类型土地流转促成了农村经济资源(土地、劳动力,资金和技术)的不同重组,都是对初始承包制的完善与发展。"外溢"式重组为大多数土地转入和转出者积累了资金和技术能力,"虹吸"式重组未必都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引流"式重组普遍为转入和转出者积累了资金、技术能力和规避市场经营风险的能力。建议当前的流转行为应防止和避免发生在政府与村民之间的土地征收或征用类似矛盾,在村民与村民之间、村民和公司之间发生。  相似文献   

19.
统计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统计资源的浪费,提高统计知识的利用效率,结合知识管理理论,文章从统计知识特性、统计知识转移主体、统计知识转移情境以及转移途径等方面构建统计组织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理论模型;采用三角模糊属性层次分析法,通过专家咨询,分析各因素对转移效果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统计知识转移途径、统计知识接收方能力、统计知识转移文化情境对统计组织知识转移效果影响较强;统计知识可表达性等因素对统计知识转移效果影响较低。最后,提出提升统计组织知识转移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随着技术的发展,原有的信息系统不断被功能更强大的新系统所取代。在新旧系统的切换过程中,必然要面临一个数据迁移的问题。本文研究了数据迁移的本质,根据具体的课题提出了数据迁移的方法和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