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雷晓宇 《中国企业家》2009,(16):112-113
《中国企业家》:你们两个为什么都是光头? 蔡明:我是因为前边头发没有了,又不想梳那样的发型,干脆剃了。老爷子光头也是我建议的,一剃,高兴死了。  相似文献   

2.
光头村     
庄之谐 《乡镇论坛》2009,(24):18-18
鸡岭村的村民们这几天都忙着剃头,他们把剃头师傅请到了村里.挨家挨户给所有的男人都剃.不管是刚生下来的婴儿还是七八十岁的老者.无一例外.并且全部剃了光头。光头剃起来很快,直接用推子把头发推掉就行.再加上剃头师傅的手艺非常好,不出三天,鸡岭村就变成了光头村,到处都是光头。  相似文献   

3.
柳传志、王石、张瑞敏、南存辉这一批创业已经30年的企业家中,我比较熟悉的只有柳传志先生。我曾在“联想之星”活动现场见过他一次。并听了他的分享,当时他讲了联想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王颖 《英才》2009,(5):50-51
“做CEO很孤独。”周伟馄斜靠在沙发上,举重若轻。 他告诉《英才》记者,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曾经说过一话:“现在也只有四通公司的段永基敢说,柳传志是我兄弟,其他人都对我很客气,不能反唇相讥也挺没意思。”  相似文献   

5.
光头     
阿米有一头又黑又亮的头发,而且还像烫过那样微微卷曲。为此,他理的发型总是最好看的,惹得村里的小伙子们又羡慕又没法仿效。去年,阿米去广东打工,进了一家外国老板开的电器厂。不久,阿米因偷拿厂里的电子元件被保安抓住剃了光头,老板按厂规罚款后炒了他的鱿鱼。阿米再也找不到工作,只好回村。他一进村,正在大树下聊天的村民见他回来,又剃了光头,都用惋惜的眼光看他,问他为什么要把这么好的头发剃了。阿米当然不敢把被抓的底细说出来,但面对父老乡亲的问话,不回答是不行的。他把行李一放,先取出一包烟一一发出,自己也点上一支,还“噗”地吐…  相似文献   

6.
在被评为“中国首富”后,国美电器总裁兼董事长黄光裕,就用了一个全新的光头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黄光裕剃了个“光头”后,似乎有了“钻山豹”般的剽悍之气,但这又似乎是一种暗示,18岁的国美表露出海外二度创业的野心。  相似文献   

7.
在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柳传志心中.有一位在世的中国企业家让他敬佩,“我非常敬佩褚时健。”  相似文献   

8.
声音     
《英才》2006,(11):18-18
“我想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着急,他只比郭为大1岁。以前我就提醒过他,存扩张时一要注意资金链,二是有些话不要说得太满。” 面对孙宏斌今天的困境,联想控股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如是说。孰不知,在这位亲手把他送进过监狱,又在其出狱后以50万元助其创业的老一辈企业家面前,孙宏斌一直想超越柳传志。当2004年孙宏斌提出1000亿元的销售目标时,其瞄准的企业已经不是100多亿销售额的万科,而是联想。  相似文献   

9.
野蛮女友     
辛雯 《河北企业》2006,(11):80-80
<正>小两口在电影院看电影,前排有一位秃顶中年人。秀对雷说:“你爱不爱我?”雷:“爱!”秀小声说:“那你摸他的光头一下。”雷咧嘴,苦笑。秀:“那就是不爱我。”雷无奈,伸出手摸了前排中年人的光头一下,中年人回头……雷:“老张?老张……  相似文献   

10.
联想为什么     
联想为什么五逢山开路遇水架桥1993年我曾有一次去医院探望柳传志。当时我刚读过一本描写清朝巨贾胡雪岩的书,书名叫《红顶商人》。我认为此书写得很好,胡雪岩确实是绝顶精明之人。柳传志听后不以为然。他认为文人写书写怎么做经营其实是一种浪漫设计。表现在作者会...  相似文献   

11.
早已功成名就的柳传志可能最不需要的就是各种奖项的肯定,但2010年底法国里昂的一场颁奖晚会仍因他的出现而情绪不同:里昂商学院将“世界企业家”的称号颁给柳一与其同时代的中国企业家从未被放在这样的坐标系上定义过。“我一来就给大家添麻烦了,大家要带上耳机。”柳传志开场展现的谦逊颇具象征意义:无论从其在IT领域的体量还是囝际化进程,现在的联想集团一旦发出声音便无法被忽视,  相似文献   

12.
光头、红衣、白裤,史玉柱以一成不变的装束出现在山洞里.上一次他公开露面还是两年前,如果非说变化,光头是自己剃的,衣服上印着几个大字,比其他高管穿的帽衫显得更土,运动裤从阿迪达斯换成了美津浓. 史玉柱直接拿起啤酒,试图用牙咬开.在过往以"属丝"为卖点的《仙侠世界》发布会上,这是个再属丝不过的行为.按照一贯的解读,史玉柱又要营销了.可惜不是,他脸上一直有着别样的兴奋和跃跃欲试.  相似文献   

13.
秃头广告立奇功伦敦有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饭店,在激烈的竞争中独占鳌头,终日门庭若市。究其原因是酒店的广告引人注目:“本店饮食卫生无与伦比——汤菜中任何时候见不到一根头发。”原来饭店的全体人员一律剃成光头,引得顾客放心而来,满意而归。  相似文献   

14.
20年前,柳传志的名字像今天中关村众多小公司老板的名字一样普通得让人容易忘记。今天,柳传志领导的联想集团已成为中国民族计算机产业的象征。2004年12月8日当联想集团正式宣布以总价12.5亿美元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震惊了全世界。柳传志是一个创业的传奇。这个传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他领导联想由11个人20万元资金的小公司仅用10几年时间就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计算机公司。更重要的是。他的传奇故事对许多立志创业的青年人来说。是一种激励,每一个在中关村创业的青年都可以怀有这样一个希望——“如果我足够地努力,也可以像柳传志那样地成功。”  相似文献   

15.
角色与本色     
《英才》2012,(5):12
一个老故事与你分享:大宋宣和,皇帝不喜欢佛教,下诏天下,让所有僧尼都还俗,不服从者要问罪。一个官差便押了个和尚去衙门请赏。每天早上,官差都要清点一遍:官书、盘缠、我、和尚,然后上路。这天过节,官差晚上多喝了两杯,和尚趁机剃了他的头,换了他的衣服跑了。第二天早上,官差醒了,清点:官书、盘缠、我,和尚呢?他急了,抬眼一看镜子里的自己:光头、僧服,他大叫:"和尚在此,我  相似文献   

16.
“有媒体质疑说,柳传志能不能驾驭强悍的卢志强?其实我一点也不强悍。我是比较好交往的人,交朋友,我是非常优秀的人”  相似文献   

17.
4月间,柳传志觉得自己要主动找媒体来说点什么。令他略感不安的是最近在网上广为流传的一篇贴子:《联想员工亲历大裁员:公司不是家》,作者应该是刚被联想由于收缩业务进行战略性裁员而裁掉的员工。“写得很委婉、哀怨,感情也很真挚,看了以后我感到挺难过……”和言语一贯的掷地有声、激昂响亮不同,柳传志阐述他对“战略性裁员”、“联想是不是家”等看法的时候,语速缓慢、声音低沉、字斟句酌。这个话题,于他而言,的确是陌生的。  相似文献   

18.
《物资流通研究》2000,(5):38-45
15年前的一天傍晚,中科院干部柳传志蹬着辆自行车从北京美术馆一带经过,路人行色匆匆,远方夕阳半残,突然一个念头闪将出来:我就这么一辈子混下去吗?不久,柳传志纵身跳入当时舆论毁誉参半的“下海”潮,挑头办起了挂靠在中科院计算所下的联想公司,时年40岁,正当“年富力强”。 11年前,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王文京、苏启强辞去干部职务,和柳传志一样,开始骑在自行车上打天下;同为用友创始人的吴铁,当年也曾骑车带着员工四处拜访客户。和柳传志不同的是,王文京仔细研读了当时刚刚颁布的私营企业条例,连挂靠单位都没找…  相似文献   

19.
“那一年,我只管一件事儿——建立企业文化。”在众多公开场合,柳传志回忆起联想面临重大转折的2009年,都这样表述。  相似文献   

20.
朱丽 《中外管理》2014,(3):28-35
坊间流传:几年前,IT大佬柳传志到美国谈生意,对方一句“你们中国连食品安全都搞不定,还谈什么信誉”,让他颇受“刺激”,这最终成为他决意做农业的动力——主营猕猴桃和蓝莓的佳沃集团由此挂牌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