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金库"审计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金库"的形成,一般分两种情况:一是通过隐匿、截留各种收入形成"小金库";二是通过虚列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将资金转到本单位财务会计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三令五申不准设置“小金库”,但现实中却仍然存在。何谓“小金库”?凡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的收入,化大公为小公或化公为私,未列入本单位财会部门的收支和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具体包括: 1.截留各项生产经营性收入。包括销售收入,产品加工、加价收入,劳务收入,设备、房屋、场地、柜台出租收入,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收入,以及各种管理费、手续费等。  相似文献   

3.
"小金库"的形成一般分两种情况:一是通过隐匿、截留各种收入形成"小金库";二是通过虚列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将资金转到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外形成"小金库".审计"小金库"的一般方法通常局限于对会计资料的审计,但由于"小金库"具有较强隐蔽性,一般情况下很难在会计资料中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4.
根据1995年3月29日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的《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的意见》,所谓“小金库”是指: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设立“小金库”现象是  相似文献   

5.
帐外“帐”是指有些单位在正常帐簿之外另设不公开的帐,目的是为了截留、隐瞒企业收入,转移各种资金,形成“小金库”,听凭企业“自由”使用。帐外帐的查证需根据被查单位的具体情况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本文简述一般的查帐方法。 一、根据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等物资帐户反映有关物资的报废查有无残值收入不入帐、少入帐的情况。如应有残值收入的物资报废而帐上无记录,可推断有可能将残值收入存入“小金库”。又如通过检查被查单位有无变卖边角料、下脚、报废设备、废旧包装物、旧报刊的收入,也可为查找帐外帐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6.
所谓“小金库”,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的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小金库”具有来源上的多样性、形成上的隐蔽性以及经济利益驱动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一问:国务院发出《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的通知》后,国营企业清理检查“小金库”在会计上应如何处理? 答:一、在自查期限内,企业主动自报的“小金库”资金的帐务处理为:企业应将已用于生产和集体福利、职工奖励的“小金库”资金,转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的帐目核算,借记“专项应收款”科目,贷记“专用基金”科目;同时,借记“专用基金”科目,贷记“专项  相似文献   

8.
“小金库”即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企业的“小金库”就是企业违反国家的相关规定,利用对一些项目资金管理的便利来筹集和建立起由本单位或部门自行支配的资金。“小金库”的存在,有很大的危害性,应建立长效治理机制.从源头治理上采取对策。  相似文献   

9.
“小金库”,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帐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类资金,即帐外之帐。小金库的存在绝非一日,清理检查已非一次,为何屡禁而不止?发人深思。小金库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是一个具有违纪性、普遍性、隐蔽性、失控性、危险性的复合体,对其进行剖析,或许有助于加深对其客观存在的成因和对禁而不止的理解。1.违纪,是小金库最基本的特性。主要表现为资金形成来源渠道的非法性。小金库的“小”,是相对于国家、集体之“大”而言的帐外资财,既有…  相似文献   

10.
根据笔者多年从事审计监督的实践,我认为,检查“小金库”,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审阅现金日记帐。即:审定帐存与库存现金的结余金额,视其有无库存多于帐存的“长款”,据以分析长款的原因,判断是否有帐外资金;注重出纳金库内有无另行封存的现金,如有,则需查明原因,据以发现截留、转移应计收入款项的线索,然后“顺藤摸瓜”,  相似文献   

11.
1995年国务院办公厅批转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意见的通知》将"小金库"定义为: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的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于"小金库"。  相似文献   

12.
“小金库”是指单位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种资金。通常在审计时,有以下检查方法:一、系统分析判断法——即对单位的财务收支和业务活动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存在的“小金库”的概率及查处方向。二、调查询证法——即在分析判断或掌握一定证据的基础上,向相关知情人或部门就特定事项问询、调查取证,分析判断,搜寻蛛丝马迹。同时,检查人员应当注重外围突破,在掌握一定证据的情况下,找有关人员进行谈话询问,再将询证资料与单位经济合同、收费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小金库是腐败现象得以滋生的根源。查处小金库,是审计机关惩治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小金库的形成方式主要有收入不按要求核算或不入账,部分收支未纳入单位统一核算,截留、转移应上交财政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利润等。查处小金库可以采用内控测试与实质检查相结合法、调查询问法、核对银行账户法、库存现金盘点法、审核往来款项法等审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欧伟 《中国保险》2002,(6):18-19
我国保险业全年整顿监管的重点是:一是查处造假行为;二是查处账外账、小金库,截留保费等违法违纪行为;三是查处误导客户的行为;四是加强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设立的监管;五是检查股份制公司和股东的关联交易.  相似文献   

15.
小金库是违反党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侵占、截留、挪用国家和单位收入,化公为私,未在单位财务部收入管理、私存私放的各种资金.小金库使国家利益遭受损失,滋生贪污腐败,危害很大,治理小金库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分析了私设小金库的危害及其主要表现形式,并提出了治理小金库的审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小金库”的确认。确认的标准确认“小金库”,一看来源,是否“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的收入”;二看用途,是否“化大公为小公,化公为私”;三看管理形式,是否“在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列收列支,私存私放”。这三个条件,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不能割裂开来,只有符合以上三个条件,才是“小金库”。由此可见,所谓私设“小金库”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7.
2000年财政部驻广西专员办,查处了三起金额巨大的私设"小金库"违纪行为。一是在对国税进行交叉检查中,查出北京市某区国税局私设"小金库"3,561万元;二是根据群众举报查出广西自治区某市建行私设"小金库"503万元;三是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中发现广西金噪子有限责任公司私设"小金库"6,315万元。自专员办成立以来,我办已查处了23个单位私设"小金库"的违法违纪行为,合计"小金库"金额2.29亿元。从以上被查处情况看,"小金库"违纪有以下特点:一是"小金库"不小。在已查处的23起"小金库"中,200万元以上的16起,其中超过3000万元以上5起;二是普遍性。不但企事业单位有"小金库",行政机关也有,不但一般单位有,工商、国税、人民银行等经济执法部门也有;三是"小金库"多户头化。我办查处的私设"小金库"的单位,最少的有"小金库"户头3个,多的达13个;四是"小金库"资金来源多样化。包括截留主营业务收入、副营业务收入、利差收入、变卖财产收入、咨询服务收入、各种提成和返还收入、购物回扣、虚列成本费用、下级单位上交的各种款项费用、有关单位的捐赠等等;五是"小金库"资金主要用于违纪违法支出。如购建帐外资产、滥发钱物、出国旅游开支、请客送礼、过年送红包、行贿等。  相似文献   

18.
私设“小金库”是国家和建行明令禁止的严重违规行为,不仅直接损害国家和建行利益,而且容易诱发腐败和各种经济案件。银行“小金库”问题虽由来已久,但随着各级行清理力度的加大和法律环境的变化,“小金库”在银行内部存在的范围和规模较以往有较大的改观。但从近年银行暴露的一些问题来看,清理小金库“扫雷行动”专项治理检查后,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小金库”问题还未彻底根除,个别单位还不时暴露出“小金库”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李永涛 《理财》2003,(7):7-7
“小金库”与账外账等同与否,众说纷坛。本人认为,私设“小金库”与私设账外账都属违规违法行为,搞清二者的区别,对具体的审计实践有指导意义。 一、含义不同 “小金库”是指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据国办发[1995]29号  相似文献   

20.
《安徽水利财会》2009,(3):47-47
8月4日下午,省水利厅召开了厅机关及厅直事业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专项治理“小金库”重点检查工作视频会议。会议传达了《安徽省省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小金库”专项治理重点检查工作实施方案》,总结了前一阶段我厅专项治理“小金库”自查工作,部署了专项治理“小金库”重点检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