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标准化》2009,(15):20-22
今年以来,一方面房价快速上涨,另一方面房屋租金下跌,尤其是部分城市高端写字楼租金跌幅较大。这种现象反映出我国楼市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房地产市场,房屋的租金水平体现了房屋使用价值的高低,是房价的基础。从理论上讲,商品房价格变化应与租金变化同步。  相似文献   

2.
李想 《新远见》2012,(3):79-84
2011年以来.因为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中国楼市开始理性回归。特别是从这年9月份开始,随着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国内房地产业的泡沫开始呈现破灭趋势,不仅商品房的成交量出现萎缩.而且之前居高不下的房价开始出现了松动,甚至是大幅下跌;不仅是一线城市的房价走低,国内二三线城市同样也没能逃脱房价下跌的厄运。  相似文献   

3.
王悦 《价值工程》2007,26(3):135-137
2006年上半年是房地产行业颇为不平静的一段时期,国务院、央行等机构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全国房地产价格增势普遍趋缓,某些地区房价出现下跌现象。2006年下半年房地产行业的走势受到多方面的关注。在通过对国内房地产行业现状的描述和分析,得出我国房地产行业的趋势预测和相关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从2014年的年初开始,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进入了阶段性的调整,商品房价格有所回落,多个城市房价出现了连续下降。在这一背景下,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日益增加,资金链紧张,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甚至出现倒闭。房地产开发企业需要积极的应对财务方面的风险,做好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寒霜笼罩下的房地产业 宏观调控影响房地产业 2007年第四季度以来,深圳、广州出现住宅销量萎缩、房价下跌的情况,北京、上海虽然价格继续上涨,但销量同样出现下降现象,二线城市也整体表现低迷,房地产运行的指标已经明确显示出行业正处于阶段性的调整之中.  相似文献   

6.
吴其伦 《楼市》2013,(Z2):29
2013年,中国房价将迎来全面下跌,至于时间节点,笔者的判断是5月份开始全面下跌。一二线城市及供应过大的三四线城市,房价跌幅将超过10%。关于2013年的房地产市场形势,很多业界人士都显得非常乐观,他们一致看涨房价。而笔者的判断却是:2013年中国房价将体现在八个字:"全面下跌,各有不同。"从政策层面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住建部传出来的信号,表明房地产调控将持续趋紧  相似文献   

7.
对限价商品房政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以来,我国房地产业进入飞速发展阶段,不少地方出现的房地产泡沫的迹象,主要表现为: 一是房地产业投资规模增幅过大,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例过高。二是房价涨幅过快过大,远远超过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个别城市房价年涨幅超过20%,出现泡沫迹象。三是房地产产品结构失衡,供应结构不合理。以别墅、高档公寓的为代表的高档商品房供应量稳步上升,而社会需求量最大的中低档商品房和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房的供应,却呈现逐年下降的的趋势。四是房地产市场需求急剧膨胀,投资与投机混杂,造成供需的严重矛盾。  相似文献   

8.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商品房销售行为,保障商品房交易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商品房销售及商品房销售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商品房销售包括商品房现售和商品房预售。 本办法所称商品房现售,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将竣工验收合格的商品房出售给买受人并由买受人支付房价款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商品房预售,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将正在建设中的商品房预先出售给买受人,并由买受人支付定金或者房价款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李源 《中国新时代》2004,(12):40-41
陈淮(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房地产市场没有低迷,中长期看涨   房地产投资的走势说明宏观调控已见成效--观察宏观调控措施是否发挥作用,不能看某一时间段的经济数据,而应该看其在较长时间内的发展变化趋势;从动态上看,商品房空置面积并没有增加,而是呈下降趋势一一判断房地产是否出现泡沫,关键是看是否存在真实需求;现实的房价变动过程必然是有涨有跌、有起有落的--房地产价格本身呈自然上涨趋势,房价中长期趋势总是看涨,而现阶段房价下跌不一定就是好事;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地价上涨和商品房档次明显提高当前房地产金融仍是银行的优质业务,而融资渠道多元化和证券化是化解房地产投资风险的根本举措.   ……  相似文献   

10.
今年年初以来,一些城市房价出现下跌,成交量持续低迷,且拖累土地拍卖市场成交清淡。在房地产行业进入调整期之后,市场规则和企业生存法则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房地产企业怎样才能更好地生存下来进而寻求发展,需要洞悉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并切合企业自身条件制定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前瞻性战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天气的升温,房地产市场似乎也开始回暖。6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在连续9个月环比下跌后首次上涨;同时,各一线、二线城市的住宅成交量也开始持续上涨,住宅商品房库存量持续减少。这些现象似乎在向人们昭示:房价调控已到底,市场要转向了。  相似文献   

12.
论国际房地产税收对我国的借鉴和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问题一直受到政府、民众、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城市商品房价格上涨很快.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我国房地产市场所面临的投资性需求旺盛、供给结构不合理、房价不断攀升等一系列问题,除了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制度、财政分权制度、土地制度等方面的制约因素.以及房地产市场形成时间较短、行业自身管理能力有限等原因外.房地产税收制度不成熟也是一个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13.
2011年即将结束.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主要特征可以描述为:在较紧的房地产政策下,房价已开始全面下跌,但这种下跌是区域性的,且幅度较小。其中,除近几年来房价涨得过快的少数一线城市房价下跌较大外,多数城市的房价则表现为快速上涨逐渐缩小且开始逆转。另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两年来住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金额在创下历史新高的基础上仍处于增长区间,只不过增幅缩小了些而已。所以,目前就此认为中国楼市已“风声鹤唳”,未免有些夸大其词。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导刊》2005,(22):40-40
市场表现:全国房价自二季度开始增速放缓 缘由探究:国家出台抑制房价的系列新政开始见效。 影响程度:全国大部分城市房价上涨速度减慢,部分大中城市房价开始趋向平稳,甚至有的商品房价格下跌。  相似文献   

15.
人民日报海外版杨亚军著文称: 对于欲圆住房梦的一茬一茬中国人来说,房地产业无疑成了老百姓最关注的行业.房价的一涨一跌,都牵动着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心.近日,有房地产"大佬"面对上千万的微博粉丝,不断在微博上宣扬"房价永恒上涨论",使其不断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些年,房地产市场高烧不退,城市房价不断上涨,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房子成本的提高,这包括开发商拿地的成本、建筑材料的成本和建筑工人工资成本等.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商品的价格始终是由价值决定的,由于商品房建筑成本的上升,必然导致商品房价值量的增大,从而使商品房价格提高,这是房价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李川 《房地产导刊》2008,(1):I0036-I0039
公开资料显示,深圳市12月商品房成交均价较11月下降了2.06%。总算有个城市的房价下跌了!  相似文献   

17.
左斌 《基建优化》1992,13(1):45-47
随着城市房地产综合开发事业的发展,商品房的价格急剧上升,已经引起了社会上强烈的反响,仅以长春市为例,1988~1991年商品房价格平均每年递增20%左右,现在有的商品房最高预售价已高达1600元/M~2。房价猛涨已成为制约城市房地产发展的因素。因此,认真研究商品房价格的构成,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降低商品房价格的途径,对于房地产业的发展及振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商品房价格的构成 商品房价格,一般是指商品房的销售价格。它是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企业为  相似文献   

18.
近日,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发布报告称,今年商品房价格将转而进入下行通道,预计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下降5.3%左右。而此前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也表明,全国房价延续了前几个月的跌势,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数量超过七成。不论是统计数据还是预测报告,均显示目前各城市房价已呈现普遍下跌的态势。今年房价走势究竟如何,还会下跌多少呢?  相似文献   

19.
事件一:全国房价出现负增长·楼市下行趋势显性化 事件 2008年8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价格指数环比增幅为-0.1%,为近几年首次出现负增长,表明全国房价真正出现“拐点”。9月、10月、11月,房价环比增幅依次为-0.1%、-0.3%、-0.5%,房价下跌呈加速趋势。从全国商品房成交均价来看,2008年房价也出现了负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卜11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4.9亿平方米,  相似文献   

20.
《北京房地产》2008,(1):12-13
对于2008年的北京商品房市场的预测,可以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8个字来形容,随着奥运会的即将来临,2008年北京的房地产市场也变得扑朔迷离起来,奥运会后北京的楼市会出现拐点吗?房价会像众人期盼的那样,出现明显的下滑吗?奥运经济过后,北京的房地产行业的整体走向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