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农业区划的广泛实践,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区划学创造了条件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农业生产积累了丰富的传统经验,在此基础上,现代科学也已建立了学科齐全,专业配套的科研体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些项目在国际上居于领先地位,这是应当肯定的。  相似文献   

2.
五年来,我省的农业区划工作由点到面,由粗到细,逐步深入,发展很快,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省级农业区划,已提出报告、县级区划全面开展,提交报告的县占70%以上。已经完成的县正运用农业区划成果,开展专题调查和战略研究,制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进行生产基地建设的前期论证与可行性研究,促进了农业的全面发展。农业区划的深入发展,大大丰富了农业区划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对农业区划的理论、性质、任务的不同看法。有的认为仅管农业区划工作发展了,但它的理论基础仍然是地域分异规律;有的认为农业区划的理论基础应该是系统规律;还有的认为现在发展商品生产、区划理论应该是资源经济学。  相似文献   

3.
为把农业区划工作引向深入,使之与生产实践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更有效地为指导农业生产和更直接地为发展农村经济服务,我们从区划工作的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后,便逐步地将区划工作的重心转到应用农业区划成果,促进农业开发上来,把区划与开发融为一体。几年来,在应用农业区划,促进农业开发方面,我区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4.
如何将农业区划成果应用于农业决策和农业生产实践,把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是农业区划部门关心的问题。近几年来,鄂西自治州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良好成效。第一、将农业区划的重点内容渗透到党委、政府的农业决策中去,发挥最佳的效益。农业区划成果很多,要急于全面应用这些成果,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5.
全国第二次农业区划会议后,四川省的农业区划工作发展速度之快,参加人员之多,调查研究的内容之广,取得的成果和运用成果的效益之大,在我省农业科研史上是少有的。全省205个县已全面开展了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已提交综合农业区划报告和单项区划报告的县占70%,有一半以上的县已经省地验收。农业区划如何适应农村历史性的转变,这是当前农业区划工作进一步深入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推动农业区划理论的发展,全国农业区划协会准备于今年年末召开农业区划理论学术讨论会。为此,全国农业区划学会秘书组收集整理了近年来有关农业区划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工作任务等方面的诸家观点,并撰写成文。现将此文刊出,提供给对上述问题感兴趣,有研究的各方人事以为参考,希望各方人士根据自己从事农业区划的科学研究和工作实践,拟文表述自己对农业区划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工作任务的新观点、新思想,繁荣农业区划事业。全国农业区划协会现就上述问题开始征文,望广大读者、作者将文稿于1988年10月底前寄交北京市农展馆南里11号全国农业区划学会。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诏安县运用农业区划成果促进了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农业商品基地的形成,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形成具有诏安区域特色的农业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8.
1989年3月17日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举行第三届第一次会议。国务委员、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主任陈俊生同志主持会议,并传达了国务院关于调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成员(国办发[1989]6号)的通知及调整后的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区划委员会副主任何康就十年来的农业区划工作和今后工作任务作了发言。调整后的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成员参加了会议。现将会议情况纪要如下:据汇报,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做了大量工作,已取得许多成果。  相似文献   

9.
一、农业区划工作区域规划和区域开发的重点转移的客观必然性自1979年4月以来,我国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由点到面、由粗到细、由浅入深地不断深入,蓬勃开展。经过十年的共同努力,艰苦奋斗,不懈探索,取得了丰硕的科学成果和显著的效益,对加快农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十年来,农业区划工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所经历的工作重点既有紧密的连  相似文献   

10.
农业区划工作完成以后干什么?农业区划成果怎么应用?对成果如何进一步修正和完善?区域规划与区域开发如何开展?部门区划工作怎样延伸和发展?等等,是区划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娄底地区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把区划成果融合到政府的重大部署中去,发挥区划成果的最佳效益。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和图件资料。  相似文献   

11.
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学。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工作,又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战略措施。自1979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由点到面,由粗到细,分期分批地开展了以县级为重点的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五年来,先后开展各种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1451项,已完成1294项,占全部开展项目的90%,大多数县的区划工作于今年底可基本告一段落。目前,县级区划工作已转入全面实施应用区划成果阶段,区划工作向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区划委员会、国务院有关部(局)、有关科研、教学单位: 经研究决定,今冬在京召开第三次全国农业区划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六年来的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交流经验,讨论如何充分运用区划成果,指导农村经济调整结构,发展商品生产,更好地贯彻执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问题,并研究确定今后任务。对于区划工作的优秀成果和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综合农业区划》,最先是在六十年代中期第一次农业区划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研究资料编写而成的。以后,又在完成气候资源、水资源和部份有代表性的土壤普查、 土地资源详查,以及省的部门与专业区划、省的一、二级区划和县级区划的基础上,作了两次重要的修改。 一、综论部分较好地概述了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十年来我国农业区划的理论与实践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农业区划的特点十年来,随着农业区划工作的纵深发展,除了继续从更高的层次上去认识农业区划的地域性、综合性和基础性特点以外,人们还认识到它的长期性、超前性以及与此相关的战略性特点。首先,因为农业生产的空间差异在任何时候都是存在的,从而决定了作为反映和研究这种空间差异的发展变化规律的农业区划也应该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最近,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农业区划成果奖评审小组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会议,对《中国综合农业区划》、《中国北方地区的沙漠化过程及其治理区划》两个成果的鉴定书进行了审议。一致通过两个成果鉴定小组的意见,决定提请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授予《中国综合农业区划》一等奖、《中国北方地区沙漠化过程及其治理区划》二等奖。 《中国综合农业区划》是一百多位专家协作攻关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农业区划委员会主编的一部两百万字的大型农业科学著作——《湖南省农业区划》,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部著作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针,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通过大规模的农业资源调查与农业区划和综合论证,从湖南的实际出发,既从纵向系统博采了省、地、县三级农业区划的精华,又从横向系统荟萃了自然条件、部门区划、综合区划及战略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二年下半年,我们就县级农业区划如何提高的问题,先后到云、贵、川、湘、豫、陕、粤等省进行了学习和调查研究。现就我们了解到的一些情况,提出以下看法,供参考。 一九七九年以来,特别是一九八○年第二次全国农业区划会议以来,全国的县级农业区划工作和区划理论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全国正在开展资源调查和区划工作的县有1,680个,占全国总县数的百分之七十。已经有大批县提出了区划成果报告,就整个区划工作来说,已经进入了狠抓应用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8.
去年以来,主要抓了三件事:一是完成了全省综合农业区划的最后修改工作;二是全面铺开了县级农业区划;三是正在着手安排全省分区发展的综合研究。 一 全省综合农业区划。历经两年的时间,先后两次向省区划委员会、省委,省府的负责同志全面汇报,并根据领导同志的意见,作了三次重大修改,已于今年年初完成。《山东省综合农业区划》共五章、十二万五千字,已送省科技出版社出版,预计今年国庆节前可以印出,作内部发行。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全国农业区划会议以后,我国的农业区划工作转向以县级农业区划为重点。三年来,全国县级农业区划进展很快,约有70%的县开展了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近30%的县完成了阶段性农业区划任务。这对改善领导、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已经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但县级区划还很不够完善,有大量的理论问题、方法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进一步地去研究、去解决。现对县级农业区划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个人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0.
我省的农业区划从一九七九年四月中央部署后,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先后召开了五次全省性的农业区划工作会议,贯彻中央精神,部署工作,交流情况,总结经验,推动区划工作不断深入发展。首先从省级区划入手,组织有关委、办、厅、局、高等院校和科学研究单位的专家、科技人员和负责干部,设置十四个课题,开始了全省农业区划的调查研究。一九八○年全国第二次农业区划会议后,在桃源、临湘两县试点的基础上,我们及时把工作重点转到了县级区划。经过连续五年的努力,目前已有百分之九十的县级单位提出了阶段性成果,最后一批十四个县、场也可在年内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