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相似单元堤段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堤防工程采取单元堤段相似性分类便于堤防的安全评价与管理。在划分单元堤段的基础上,拟定单元堤段的属性指标,基于模糊聚类理论对单元堤段的属性指标进行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似性组合度量,构建单元堤段模糊相似矩阵,再通过平方法计算出模糊相似矩阵对应的模糊等价矩阵。通过调整模糊等价矩阵的阈值,获得不同单元堤段的分类组合,再结合混合F统计方法和模糊划分熵确定最佳分类数。  相似文献   

2.
模糊聚类分析法在房地产企业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多个房地产企业时,常常需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将各个企业按其核心竞争力的特点进行分类符合实际情况.本文按照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理论构建指标体系,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房地产企业的分类进行研究,并通过实例说明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姜钰 《中国林业经济》2006,(6):27-29,47
高新技术产业化常常伴随着高失败率、高竞争性和各个环节的众多不确定性因素等风险。这使研究高新技术项目风险评价具有更加实际的意义。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新技术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环境要素系统、企业能力要素系统和项目本身要素系统三方面,并将一种崭新的方法——模糊聚类方法引入到项目风险评价中,在介绍了模糊聚类方法的基本理论基础上,建立了我国高新技术项目风险评价的多层次模糊聚类评价模型,为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最优模糊聚类的地下水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志辉  徐辉 《水利经济》2006,24(1):19-21
描述基于模糊图的最优模糊聚类的概念及步骤,利用某地区12个水点的地下潜水水质监测资料对基于模糊图的最优模糊聚类与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模糊图的最优模糊聚类法具有全面性和连续性的特点,能够客观地反映评价区域的地下水环境质量情况。  相似文献   

5.
选用模糊聚类法对我国建设用地中划拨土地使用权交易现状进行了分类和综合评价。通过对各省市划拨土地使用权交易的分析,从两个方面对我国划拨土地使用权交易现状进行了分类,分别把我国30个省市划分为5个等级。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我国划拨土地使用权交易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
含油气盆地远景评价存在着分类问题。应用传统聚类算法与含油气盆地远景评价存在一定局限,通过引入动态聚类算法,对传统聚类法和动态聚类法进行算法描述,给出动态聚类在含油气盆地远景评价中的方法步骤,并设计了基于动态聚类的含油气盆地远景评价算法,克服了传统多种不同类型的指标难以综合评价的缺陷,通过应用实例说明了动态聚类在含油气盆地远景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克服直接从地震资料中获取的地震属性具有维数高、数据量大、信息冗余、高度非线性,且数据样本缺乏先验知识分类等缺陷,用基于等价关系的模糊聚类方法对有监督局部线性嵌入算法进行改进,将其应用于地震属性的非线性降维优化,实例表明其地震属性降维优化效果优于常规线性降维方法,为地震资料解释处理、储层预测及物性参数反演提供了良好可靠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土地生态功能分类的科学性和探索新的土地生态功能分类方法,以及为土地分类研究提供理论支撑,运用德尔菲法获取土地生态功能评分,通过设置作用对象、作用方式以及所影响的对象等三方面的特征因子,建立土地生态功能评分表,采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客观分类。研究发现:在谱系聚类方法中采用半偏R~2统计量、伪F统计量和伪t~2统计量进行最佳聚类数分析效果好于R~2统计量;在K均值聚类方法中采用伪F统计量作为聚类数的分析效果比R~2统计量更显著;采用谱系聚类的最终分类结果好于K均值聚类。  相似文献   

9.
建立账簿且同时在账簿中设置账户,并通过账户登记反映会计事项的变动发生情况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必要环节。建账时我们碰到的一个疑惑问题是:为什么有的账户余额前面填“借”,有的账户余额前面填“贷”。细分析起来有个规律,凡资产类账户余额前面填的是“借”,凡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余额前面填的是“贷”,这是为什么呢?(一)资产类账户常用的资产类账户有“现金”、“银行存款”、“材料”、“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它们在结构上的特点是:数额增加时用“借”,减少时用“贷”。例如“材料”账户,它是反映库存材料增减变动…  相似文献   

10.
农业区域开发是一项涉及自然、经济、技术,多部门的系统工程,它既依赖于农业资源、生产基础和环境条件,又要考虑主产品的市场状况,从而达到发挥优势,提高开发效果的目的,因此,在农业区域开发过程中,就要坚持“因地制宜,分区分期治理”的原则。为使分区更符合其地域分异规律和生产实际,运用“动态聚类”的原理和方法,结合聊城地区棉田综合开发,着重阐述了“动态聚类”分区方法和计算步骤,并分析了分区结果与实际生产一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证明了“动态聚类”分区方法的适用性和其结果明确直观,符合地域分异规律和各因素对开发区的影响程度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灰色多层次综合评判与模糊聚类法在农用地定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苏省泰兴市为例,运用灰色多层次综合评判法和模糊聚类法对部分农用地定级单元进行了分析,结论是:用这两种方法所划分出的农用地级别甚为准确地反映了农用地的质量实际水平,使农用地定级成果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国有森林资源的法律管理是依法治林的重中之重,但林业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一些领域还存着空白、执法程序规定不够完备,新法与旧法存在冲突。通过立法、执法、法律监督三个方面选取了影响国有林区林业法律实施效果的17个指标,应用德尔菲法组织15位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打分取得的数据,利用模糊聚类原理进行计算。研究表明:影响国有林区法律实施效果的因素依据其影响程度分为5类比较合理;在分析分类依据的基础上,评价了国有林区林业法律实施效果,找出了法律管理的薄弱环节,在完善国有林业立法、健全林业执法、加强国有林业法律监督3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福建县级与省级农村能源区划的研究和实践,指出农村能源区划是多因素指标的区划,阐明在福建省级农村能源区划中,采用模糊动态聚类分析的科学性及其方法分析和指标选择;提出了增加各种能源满足度(包括生活和生产)作为分区指标的合理性,同时在模糊聚类中引入加权系数,克服了各因素不分主次对待的缺点,从而使区划结果更符合福建省的实际情况,为全省农村能源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荔枝生产气候生态分析与区划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介绍了广东省荔枝生产概况,论述了广东省荔枝生产与气候生态条件关系,采用模糊聚类方法,将广东省划分为4个荔枝气候生态区。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一种新的灰色综合聚类方法,将灰色关联聚类与灰色白化权函数聚类相结合,构造白化权函数与每一类的标准值相关,综合考虑这两个关联度来决定研究对象所属的类别,达到主导产业选择的动态发展演进。并根据黑龙江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相关数据的选择和确定黑龙江省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6.
采用分阶段思想,引入并改进了最佳聚类数算法来确定分类数,对原模糊C均值(FCM)算法的目标函数从引入数据权值和更换距离函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改进。根据改进的模糊C均值算法,利用测井数据进行测井中的岩性分类和识别,经实例验证本算法得出的岩性划分与实际录井岩性可以较好吻合。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基于特征加权的混合型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即在改进的ISODATA方法的基础上,运用Relief F算法确定样本特征的权重。将这种分析方法应用到新疆“96.7”洪水灾害等级划分中,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编制农业区划,合理划分综合农业区,是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求得最优方案,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环节。它是根据不同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技术诸因素,按农业地域分异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农业发展战略、建设途径、农业技术改造提供了科学依据。 我市综合农业区划是在完成县级综合农业区划后和市级15个部门专业区划同时进行的。为了科学地划分综合农业区,我市采用多因子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划分了综合农业区。 所谓系统聚类,就是根据各样本的属性,用科学方法,定量地确定样本间亲疏(或远近)关系,按其亲疏程度客观地划类分型,取得一个能反映个体亲疏关系的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出现在基层政府内部的多种“身份”,不同于传统的“社会性身份”和“体制性身份”,是一种新的“身份”现象,本文称之为“类体制身份”。以上海市奉城镇政府为例,本文梳理了奉城镇政府内部多种“身份”的形成过程。本文认为,“类体制身份”在基层政府内部的产生,逻辑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多层级上级政府约束下的基层政府人员扩张,导致具有多种身份的人员集聚在基层政府内部这一特定场域;二是基层政府混编混岗导致人员身份意识强化。本文认为,“类体制身份”本质上是基层政府在多层级上级政府的压力型体制及社会治理转型所导致的治理任务增多的背景下,建构基层自主性的意外后果。在中国多层级的政府组织中,保障乡镇一级基层政府的自主性,对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实现有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自组织网络与模糊规则结合的遥感分类方法、自组织网络中得到光谱分类知识的途径,以及模糊隶属函数的表示和模糊区间的确立,结果表明该分类方法与单纯的组织网络分类相比精度不下降,分类时间大大减少,同时该方法可以将学习样本得到的分类知识同专家分类经验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