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其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其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则贯穿于百年来党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艰辛探索。具有众多人口共同富裕的共享性、物质和精神相协调的协调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性以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和平性等特征。实践样态体现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与民族复兴相统一的实践目标,战略思维与底线思维相统一的实践方法,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相统一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乡关系发展的基本趋向和模式创新。在生成逻辑上,城乡融合发展是一项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将其置于理论溯源、历史演进、中外比较与现实驱动等多维视角之中,全面辩证地阐释这一课题生成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在运行阐释上,采用马克思主义系统观的分析视角,对城乡融合发展运行机理进行解析,深化对于城乡融合发展运行优势的科学认识,其中系统的运行优势包括整合优化机制、集成涌现机制和成效保障机制;在价值追求上,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在目标定位、方法运用、动态过程和成效导向四个方面,坚持整体性与渐进性、统筹性与创新性、层次性与开放性、人民性与协调性的辩证统一,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城乡融合发展的系统优化和成效提升。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城市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深入学习和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重要论述,可以发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和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即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现实基础、发展目标、价值导向、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五大维度,分别在国家、区域和城市三重尺度上,指引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高质量发展道路。国家尺度上,要重视城市发展的顶层设计和价值引导,关注城乡差距缩小与城乡融合发展,以及东中西部城市的均衡发展;区域尺度上,要聚焦城市间的联合与一体化建设,重点在于壁垒的打破、产业链的联结和共赢思维的塑造;城市尺度上,要努力实现城市内部发展的均衡性、宜居性、文化性、文明性、生态性与和谐性等目标,并妥善处理各类冲突与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推进中国式城市现代化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推动全球城市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的发展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式现代化、与实现税收现代化之间内在联系紧密,因为人是实现现代化的实践主体,也是价值主体。通过分析税务人才现代化的内涵与意义,进而从思想观念现代化、专业能力现代化、创新能力现代化分析税务人才现代化的具体要求,最后从管理认知现代化、考核评价现代化、激励机制现代化、平台管理现代化分析税务人才现代化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农民现代化转型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重要内容,是超脱于西方话语体系,符合中国语境和中华文明传统的农民现代化之路,有其独特内涵。百年来中国农民现代化探索经历启蒙、探索实践到务实发展的三大阶段,在对传统和西学取舍中走出了中国特色的道路。中国式农民现代化转型具有人口规模大、共同富裕、治理边界下沉、传统价值显现和粮食安全五大特色。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中,首先要回答“谁是农民”的问题,要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构建属于中国的话语体系,要坚持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在实践中树立中国式农民现代化转型的道路自信。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多种典型的发展模式。中国的现代化是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中国特色政治文明为内核,揭示了不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问题。通过它与世界其他发展模式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对于那些尚未实现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更具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与西方现代化道路不同的发展模式,在实践中将经济增长与共同富裕、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民营经济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它带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市场化改革,推动了创新和科技进步,并为社会稳定和就业提供了支撑。首先,阐述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轨迹和“量质齐升”的发展现状,并从宏观经济发展压力、行业竞争、创新质量、新旧动能转换四个方面剖析出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其次,分别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四个方面深入探究了民营经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最后,在规范法律法规、激发民间资本投资信心、发展数字经济等方面,提出民营经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发展民营经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新型农业现代化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现代化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概念,其内涵是随着知识和技术的不断创新,时代的发展和经济形态的不断变化而不断丰富与深化的,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有着自身的特点。信息时代的到来,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使中国农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道路。“跨越—稳定—超越”的三维阐释框架可以科学地展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在逻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不是封闭僵化的“老路”,又不是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承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的时代使命中保证“跨越”之后社会状况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的道路,也是在理论和实践的交互中实现“双重超越”并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科学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是中国人民创造性地实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有效对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典范,是“跨越—稳定—再跨越”的否定之否定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人民勠力同心共筑美好家园、实现民族复兴的科学道路,也是引领中华民族稳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样板”。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多种典型的发展模式.中国的现代化是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中国特色政治文明为内核,揭示了不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问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政治之维,包括科学的政治选择、渐进的政治战略和崭新的政治模式,这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核心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发展土壤和实现条件,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具有内在规定性。就本质特征而言,共同富裕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富裕;就实现难度而言,共同富裕是人口规模巨大的共同富裕,要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就覆盖面而言,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要坚持共建共享原则;就实现内容而言,共同富裕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共同富裕,要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就永续发展而言,共同富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共同富裕,要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式;就实现的内外部环境而言,共同富裕是靠和平发展实现的共同富裕,要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实践路径方面,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推进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推进共同富裕的根本支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方式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明确阶段性重点任务是推进共同富裕的着力点,坚持正确方法论是推进共同富裕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是其五个特征的主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发展与实践演绎和验证了“以人民为中心”主线的品格与特质,将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式现代化面对人口负增长与老龄化社会问题、资源环境压力以及来自精神文明建设任务的挑战,需要继续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性发展,从而形成中国人口的新比较优势,践行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以及同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任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在于人民。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城乡融合发展研究不断深化和拓展,不仅探讨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内涵、目标任务、实践基础、短板约束与推进路径,还针对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及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数字城乡融合发展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及其他重要内容展开了拓展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城乡融合发展研究,并从以下方面提升研究质量:一是加强实地调研研究,探索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专业数据库;二是积极开展城乡融合发展的转型研究,探索从“物的融合”到“人的融合”的转换路径;三是深化城乡融合发展细分领域的研究,重视城乡融合发展的经验总结和模式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化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当代发展。中国现代化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不仅内蕴着客观的历史逻辑理路,而且事实上始终遵循着整体性继承——个别性突破——阶段性整合的理论创新逻辑。  相似文献   

15.
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突出关切,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更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本文将从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和“五大发展理念”的视角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超越资本文明的新范式,契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角阐释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国家安全体系的现代化是国家主导、全面系统、交叉融合、科学至上、文明法制的现代化,国家安全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数字赋能、主体平等、协同高效的现代化。最后,从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等方面阐述了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适时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将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由过去以工业化建设为重心转向全面建设包括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四个现代化,力争在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最终达到全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三步走”战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建设思想,提升了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中国经济从此进入长期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考察,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与道路探索的结晶;是中国发生第三次历史巨变的根本所在;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百年梦想的根本之路。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梳理和归纳共享金融的内涵和逻辑框架,分析了农村地区发展共享金融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研究发现:面对中国式现代化对农村金融提出的新发展要求,农村地区发展共享金融能创新机制并提升市场竞争度,提高覆盖程度,解决“交易难”的问题;通过数据挖掘减少信息不对称,有利于控制农村金融风险;金融科技可以降低农村融资成本,一定程度上解决“交易贵”的问题;金融市场交易多方共生共荣,实现金融领域的价值再分配;共享金融的超地理特征有利于实现城乡之间金融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平交换;共享金融还有利于提高绿色金融覆盖面,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文章提出了农村地区发展共享金融的四个重点任务,即应在明确市场准入标准和增加市场竞争的前提下,打造传统农村金融机构与共享金融平台之间的共享合作关系,联合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征信机构等协同共建一体化农村征信体系,针对共享金融发展的新领域、新特征采取多种举措防范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9.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引领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必须遵循科学的实践逻辑:坚持科学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经济质量;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深刻把握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实践逻辑,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农业和农村正经历着深刻变化。如何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进程,是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