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源型城市界定的标准和范围。资源型城市是因为自然资源开发而兴建或发展起来的,而且资源性产业在工业中占有较大份额的城市。《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界定与分类》对资源型城市的界定提出了四个指标:即采掘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在10%以上;采掘业规模,县级市应超过1亿元,地级市应超过2亿元;采掘业从业人员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重在5%以上;采掘业从业人员规模,县级市超过1万人,地级市超过2万人。  相似文献   

2.
试论资源型城市发展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推进资源型城市发展转型,一要从建设工业生产中心转向建设现代人宜居中心;二要从建设经济繁荣型城市转向建设复合生态型城市;三要从单一资源型经济结构转向多元型经济结构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四要从城市形象建设的模仿型,转向个性型、特色型;五要从政府包揽包办城市建设投资转向多元投融资体系。  相似文献   

3.
《环境经济》2004,(12):8-9
“中国的资源型城市正在经历着痛苦的转型。”在最近结束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有专家指出。  相似文献   

4.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资源约束与转型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最终必须实现从粗放和外延式增长方式向集约和内涵式增长方式的转变,以避免陷入资源枯竭式的接续产业中断局面。文章根据资源理论分析认为,资源可以分为自然资源、技术资源、文化资源、市场资源、区位资源等,资源支持城市,城市支撑发展,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键在于改善经济增长的资源基础,降低自然资源及简单加工产值占GDP的比重。生命周期分析表明,资源型城市转型具有阶段性,只有提前做好转型规划,避免滞后的、强制的城市转型,才能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的平稳有序。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城市转型能力与产业动态优势之间的耦合度和耦合持续发展度模型,测算了资源型城市徐州的35个工业产业的耦合度和耦合持续发展度.结果表明,城市转型能力与产业动态优势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当城市转型能力与产业动态优势相匹配时,二者产生的耦合效应能够促进产业发展 ;反之,则会阻碍产业发展.徐州市超过80%的规模以上工业存在着城市转型能力与产业动态优势耦合失调的现象,耦合可持续发展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6.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资源型城市曾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随着资源储量的日益减少,资源型城市开始逐渐失去发展优势。通过对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转型发展的主要模式、以及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现状深入分析,提出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战略路径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赵海 《经济纵横》2004,(5):19-22,11
资源型城市与资源开采相伴而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在资源枯竭之前不能完成城市转型,必将面临一系列严峻的经济、社会问题。文章在分析研究国内外此类城市成功转型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资源型城市的概念、发展现状及存在嗣题,研究旅游业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所起的作用,深入分析焦作市实现经济成功转型的优势,指出资源型城市要实现经济成功转型,一方面要充分依靠和合理挖掘当地资源,利用现有资源为经济转型铺桥修路;另一方面要敢于创新,瞅准时机,全力发展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为经济转型开辟新的发展渠道,为当地百姓造福。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是典型的"资源立省",以资源开采为主而逐步发展壮大。本文通过分析辽宁省资源型城市的特点,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辽宁省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能力进行定量评价和分析,初步界定出辽宁省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能力的等级:经济转型能力比较强的是盘锦;经济转型能力一般的是抚顺、葫芦岛和本溪;经济转型能力较弱的城市是阜新和朝阳。并就如何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测度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评价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是衡量国家转型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的重要议题。文章从转型幅度和发展态势两个方面构建资源型城市转型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模糊层次分析等方法,定量评价了2013—2017年我国114个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绩效,并对不同类型城市的转型绩效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首先,国家实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后,城市转型绩效呈分化趋势,低值区域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等偏远地区,城市转型幅度较好,但发展态势依旧整体较差。第二,再生型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均值最高,其次是成熟型和成长型,衰退型城市转型绩效最差,成长型和衰退型城市转型绩效组内差异较大。第三,油气类城市转型绩效最高,其次是黑色金属类、非金属、有色金属类,煤炭类和森工类最低。第四,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呈现东部地区最优,其次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最差,与城市发展态势呈现相似的分布特征,转型幅度在四大板块间和区域内差异均不大。最后,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周芳 《时代经贸》2014,(6):151-152
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中国资源型城市逐渐受到资源枯竭的威胁,因为自然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资源生产量逐年减少,而且在开发建设各资源城市时只考虑资源的开采,而忽略了城市发展的条件和因素,导致了诸多问题,资源型城市面临着复杂多样的城市转型和管理的困境。本文就资源城市转型思路、实践经验和遭遇的困难加以归纳总结,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国内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联勋 《经济师》2009,(3):287-287
文章简要概括了近年来国内资源型城市旅游发展研究的主要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值得继续探究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资源型城市要解决资源枯竭的发展困境,实现城市转型,规避城市出现的矿竭城衰、产业萎缩、失业增加、社会不稳定的情况,就须搞好循环经济建设,发展新能源成为其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资源型城市应该充分利用其优势发展新能源产业,从而使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大庆是一座并不古老的资源型城市,但正面临着资源枯竭的问题,为保持其可持续发展,应该在其石油精深加工的基础上寻找替代产业。根据大庆市富含湿地、湖泊、温泉和铁人文化的特点,应大力发展旅游业,并带动其相关产业的发展,逐步摆脱对不可再生资源石油的过度依赖,从而走上转型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在上个世界的中国,许多城市都是在自己所蕴含的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随着这些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开采,也已经枯竭殆尽了。因此靠资源发展起来的城市亟待转型,急需转变发展方式以促进这类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资源型城市的现状来对其提出合理化的发展转型建议,有助于提升中国城市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6.
十五以来中国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进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大发展是实现其产业转型的重要领域。以我国49座地市级资源型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并将之分成东、中、西和东北4大板块,煤炭、有色冶金、黑色冶金、石油、森工和其他城市6种类型,特大、大和中小城市3个规模;采用服务业增加值、就业人数、分行业增加值和单位从业人员等数据,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分析了其服务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特征;随后剖析了其发展滞后的原因;最后根据"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因时而异"的指导思想,按照针对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提出了加快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资源型城市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资源型城市本身存在的问题制约了其发展,因此,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是事关中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为探讨中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问题,在详细阐述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概念、必然性的基础上,通过对高市场集中度条件下的油气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博弈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企业总是倾向于减少用于产业转型的投入,将产业转型的任务推给政府的结论,提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中政府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背景下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探讨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发展模式,以期寻求资源型城市后续的发展产业,并针对不同类型的资源型城市,提出不同的旅游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珺 《经济与管理》2007,21(9):88-92
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发展循环经济,是中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发展循环经济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之间存在着内在逻辑,资源枯竭型城市应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来解决目前存在的人与自然的不和谐问题,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宏观政策的支持和经济制度的创新,地方政府则需要在微观主体培育和鼓励公众参与等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问题不仅涉及城市自身的存续与发展,而且会影响区域甚至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本文以资源枯竭型城市吉林省辽源市为例,从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基本含义入手,介绍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背景和过程,分析了其转型的内容和策略等相关问题,以期为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成功转型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