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主张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反对贫富过于悬殊,在政治生活中主张以民为本和尚贤举能,反对贵族世袭政治,在国家管理方式上主张以德为本的礼、法兼治思想,以及倡导华夏一统的民族精神和积极入世的道德人格,是中国古代大同理想中所包涵的合理成分.这些合理成分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按照党的十八大部署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其深层理论和历史意蕴,在于这是经典理论家的一贯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矢志不渝的追求,根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本质;其深层现实意蕴,在于新自由主义严重干扰所致公有经济主体地位下降、基尼系数高启、贫富相对两极分化以及诱发的腐败现象等情况,已危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甚至已经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  相似文献   

3.
在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邓小平与毛泽东的看法是有所差异的,毛泽东主张把“平等”放在首位,邓小平则主张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邓小平从这个基点出发,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社会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模式。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历史证明,这个模式是成功的。但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如何解决贫富差距过大,如何把贫富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呢?那就是按共同富裕的思想,首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4.
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可信承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思想的主要方面也许并不仅仅在于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样的重大的历史课题,而在于着眼于先进的东西:社会进步,人的发展,明民主,共同富裕。让它们与时俱进,代表未来,主导事物的发展,建立和保持一种人民可以大致确定的例题的社会预期。因此,要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应从不断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化”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高度,对人民做出可信承诺,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不会推动我们赋于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同思想是康有为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于1884年通过《大同书》进行推演。康有为通过大同思想表达了对现实社会中不公正、不合理的现状的批判,并超脱现实对独立、平等、自由的未来社会进行构建。康有为的大同思想集结了古今中外思想的精髓,自成体系,使康有为在近现代史上保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构建离不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康有为大同思想中所蕴含的独立平等、自由博爱、去苦求乐等理念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史上的保富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历代思想家关于贫富的起源、富民的作用、保富的意义和措施等方面论述了中国历史上保富思想的内容和性质.对于正确认识现实社会中存在的贫富差别,正确处理贫富关系,解决分配不公和缩小贫富差距,建设和协社会等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实践中,深刻地揭示出了共同富裕和社会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精辟地提出了"共同富裕"的思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然而共同富裕的目标远未实现,仍然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坚持的正确价值取向.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思考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创新探索和现实转向提供了理论依据。以此理论为逻辑主线,深入探究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现状,其主要面临着以下困境:人与社会之间矛盾导致供给侧结构性失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发展失衡;城乡、区域、贫富引发社会民生和阶级阶层问题交织叠加;人与自然之间矛盾导致共生发展遭遇瓶颈;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不足致使转化衔接不稳等。为此,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以新发展理念推进社会各领域协调发展,以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在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指导下逐步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9.
运用邓小平理论和实证资料,分析目前我国存在的贫富差别现象,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存在“贫富差别”现象,但只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发展生产力,确定实现共同富裕的收入分配政策,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的市场竞争体系,搞好廉政建设,共同富裕的理想在不远的将来就一定能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现代化是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行现代化探索进程与实践创新的总结概括,是对重大时代课题的深刻回答和对每一历史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总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表现为三方面的生成逻辑:一是对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现代化的新价值追求,中国“大同思想”文化传统和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要求决定了追求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二是对新发展布局全面协调的追求,社会有机体的健康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求现代化的发展格局是全面协调的现代化。三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新发展途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互鉴共赢的现代化方案,为后发国家发展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这三方面彼此独立却又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中国式现代化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是中国共产党从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出发,为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的战略规划。共同富裕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2020年中国历史性的消除了绝对贫困,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但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农村在人口、产业、文化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羁绊问题。文章基于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目标和使命的一致性,沿着“逻辑关系——道路羁绊——路径选择”的思路展开,提出农村“人+产业+文化”的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模式,以聚焦以人为本的“人”为研究核心,通过实施“吸引人才”与“盘活人口”;“因人施策”与“因地制宜”;“特色兴农”与“绿色兴农”;“传承文化”与“弘扬文化”等这些具体路径,以期为中国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发展土壤和实现条件,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具有内在规定性。就本质特征而言,共同富裕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富裕;就实现难度而言,共同富裕是人口规模巨大的共同富裕,要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就覆盖面而言,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要坚持共建共享原则;就实现内容而言,共同富裕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共同富裕,要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就永续发展而言,共同富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共同富裕,要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式;就实现的内外部环境而言,共同富裕是靠和平发展实现的共同富裕,要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实践路径方面,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推进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推进共同富裕的根本支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方式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明确阶段性重点任务是推进共同富裕的着力点,坚持正确方法论是推进共同富裕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3.
收入差距与两极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极分化”是就贫富“两极”而言的,是指贫富两极的一种变化趋势,是差距已经很大的贫富两极在一定时期内反向发展的一种趋势。两极分化在我国不仅具有可能性,而且事实上已经存在。两极分化不是目的,共同富裕才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能够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特别是反腐败消除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21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与重庆工商大学学术期刊社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高质量发展西部论坛暨新时代西部社科期刊能力建设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工商大学召开,与会专家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路径进行了探讨和交流:一是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区域平衡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二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实现高水平充分发展;三是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社会保障是共同富裕的基础和保障,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之一。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同样也是实现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推进器。2023 年以来,山东省持续采取措施,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特色有效路径,社会保险促进共同富裕进入政策制订与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16.
讨论如何实现新时代共同富裕问题,应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已经实现但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依然存在的现实前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实现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则会妨碍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实现.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造成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规定,发展民营经济是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客观要求.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经济的增殖逻辑并不必然带来共享逻辑下共同富裕的实现,因此,基于这种关系,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促进二者之间的协同:创造共同富裕实现和民营经济发展协同的条件,建立共同富裕实现和民营经济发展的协同机制,扩大共同富裕实现和民营经济发展间的命运共同体,优化共同富裕实现和民营经济发展中的成果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为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四个时期,即:1949—1958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新中国成立初期,1958—1978年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建设探索时期,1978—2012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改革开放时期,2012年至今习近平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时期。7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的不懈探索和与实践成就,给我们的启示是: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必须坚持党的全面正确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经济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上;必须坚持立足中国国情,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必须坚持把发展生产力和科技创新放在首位,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和自主创新的能力。这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的宝贵经验和财富,是对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与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出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利益分析方法在对马克思利益分析方法的继承与发展中呈现出当代流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利益分析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得到整体运用,体现了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借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利益分析方法可以发现,旧常态发展导致新的利益失衡形成,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9.
华西村“致富经验”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和本质要求。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华西村特有的“致富经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即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富之路;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共同致富中的核,心作用;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夯牢共同富裕健康长久的双重基石。  相似文献   

20.
本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康有为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揭露和批判;康有为对未来大同社会经济制度的设计;康有为大同思想的本质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研究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可以使我们更深入、更全面地认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经济思想的内容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