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港口经济》2011,(10):62-62
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结构变化等方面的均衡、持续和协调的发展。它不仅是一个量的概念,更是一个质的概念。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经济发展的进度,但不能说明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类型,更不能说明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环境污染、城市化和人口膨胀所付出的社会代价。评价一个经济体的增长质量,不仅要看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数量,  相似文献   

2.
“相互依存”和“全球化”这两个词实际上并不完全等同。“相互依存”指的是一种条件,是事物的一种状态。它的程度可以增加,也可以减弱。而“全球化”则是指一种不断增加的东西,它只会不断的发展,扩大,而不会时而扩大,时而缩小。“全球化”是“全球性因素”增加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企业是一种历史概念范畴,它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基本的社会经济组织。创新是一种心理学概念范畴,是指形成一种创造性思想并将转换成有用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通常也包含创造的意思。 企业与创新结合起来,就决定着企业可持续发展,就会成为企业效益增长的核心,只有具备了很多创新的企业、才能成为市场的优胜者,只有具  相似文献   

4.
关于“全面小康”标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康”概念最早出现在我国战国时期,是由当时的儒家提出来的。指的是比“大同”社会较低级的一种社会,《礼记·礼运》认为它的特点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小康”的另一意思是指家庭经济尚富裕,可安然度日。(见《辞海》语词分册)  相似文献   

5.
王茵 《辽宁经济》2007,(1):16-17
一、教育公平(一)公平的概念教育公平是“公平”概念的延伸,要正确界定教育公平,有必要对公平概念有所了解。“无私谓之公”,“不偏不倚谓之平”,这是公平按字面的理解,通常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这里的公平概念所表达的是一种价值取向,是一种处理事情的行为要求。公平不仅蕴涵着一种内在的诉求,它也表现为对现实、事实的比较和评判。  相似文献   

6.
一、战略概念在实践中不断演进。战略是一种构想、一种谋划和一种决策,但它不是随便的一种构想、谋划和决策,而是有关统揽全局、面向未来、涉及重大问题的谋划和决策。战略一词在东西方都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概念。它首先产生于军事领域;到近代,在它继续作为军事概念的同时,又成为一个政治概念;到了20世纪50年代,战略又延伸到了经济领域,国外经济学家提出了经济发展战略概念;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又把它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提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概念。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经济学家们一般把经济增长(Economicgrowth)和经济发展(Economic development)区别开来,提出经济发展是指一国由不发达状态向发达状态的转化过程,它不仅包括了经济增长,而且包括了诸如经济结构,甚至某些制度上的变化和内在进步。本文借用发展经济学关于国家经济发展的概念来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学刚 《北方经济》2015,(10):31-33
一、相关概念探析 (一)经济发展 在国内,经济发展是与经济增长相对应的一个概念,近年来由经济增长向经济发展的转变,反映了国内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对于经济发展理论和经济运行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本文认为,科学发展观背景下,经济发展是指在经济总量持续增加的同时,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高、稳定性增强、结构优化、福利改善,并与资源环境相和谐,从而使经济增长能够在长期内得以持续的一种状态.  相似文献   

9.
现代物流业发展、比较竞争优势与区域经济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代物流业的概念、内涵及其组成现代物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基础上,通过运输、仓储等若干传统产业相互融合形成的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它突破了传统物流产业的技术边界、业务边界和市场边界,是对运输业、仓储业等传统产业边界固定化及相互间产业分立的根本否定,它不是几个传统产业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相互作用融为一体,显示出新的产业属性,是一种新的产业革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产业融合不是一种偶然的经济行为,而是一种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市场环境变化和信息技术发展等因素相互作用、相…  相似文献   

10.
何洋 《发展》2007,(9):40-41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或效率的提高原因,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它包括商品产出量的增加、劳务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中等收入陷阱”问题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等收入陷阱”是2006年世界银行在《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明确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新的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徘徊停滞的一种状态。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以及收入分配等矛盾的不断凸显,2007年以来我国学术界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日趋热烈,观点纷呈。  相似文献   

12.
王炳瑞 《天津经济》2007,(10):41-42
一、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含义 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概念问题,目前尚未有明确的说法,学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所谓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是指订立劳动合同的双方或一方不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债务不履行),应由违约方向对方承担的民事责任。”另一种为:“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是一种违约责任,它是指合同订立以后,劳动合同当事人因自己的过错造成劳动合同没有履行或没有完全履行,  相似文献   

13.
高雅 《北方经济》2013,(7):55-56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面临来自“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 (一)拉美国家“中等收入陷阱”回顾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当其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经济发展自身矛盾难以克服,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2006年世界银行在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中等收入陷阱”概念——世界上许多国家人均GDP长期在900-11000美元甚至在3000-5000美元左右徘徊,并指出,东亚经济要防止陷入这一陷阱,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解决普遍存在的收入差距扩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一致认为,亚太地区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它不仅在过去的20年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而且在21世纪,也将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历史将证明了21世纪是亚太世纪这个论断。然而就亚太地区而言,里面也包括几个层次。最广泛的概念是环太平洋地区。一般指西太平洋地区,而且主要集中在东亚地区。一般所说的亚太经济合作,实际上也包括几个层次,一是指就环太平洋地区而言的经济合作,更多的是指西太平洋地区,是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合文着重讨论有关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天津经济发展在一些领域出现了“一重、一高一低、一升、一加大、一转移”的新变化与特点。“一重”就是进入重化工业阶段后重工业比重继续不断扩大:“一高一低”是指投资率高、消费率低:“一升”是指投资效率回升:“一加大”是指收入分配差距不断加大:“一转移”是指全市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能力下降,劳动力不断向外转移。研究这些新变化与特点,对进一步把握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的经济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6.
彭宁 《发展》2013,(1):94-95
一、组织承诺概念的提出 关于组织承诺的概念它起源于社会交换理论,而最早提出组织承诺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的Becke(r1960),他认为承诺是由单方投入产生的维持"活动一致性"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指员工对自己所在组织及其目标的投入、认同和归属感,它代表了员工对组织的一种忠诚度。  相似文献   

17.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内涵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第三方物流概念 第三方物流又被称为外包物流或合同物流,它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运作方式,它是社会分工下物流专业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从其运作内容看,不仅包括仓储、运输和EDI信息交换,也包括订货与自动补货、选择运输工具、包装与贴标签、产品组配等.  相似文献   

18.
苏南、温州模式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史上,有两种经济发展模式曾受到我们的广泛关注、讨论和模仿,即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时至今日,温习这两种经济发展模式仍然是有意义的。一严格地说,苏南模式萌芽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人民公社化过程中,江苏南部地区在集体副业的基础上办起了一批社队企业,为本地农民提供简单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这些“社队企业”就是后来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苏南模式”的主角———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的前身和基础。因此,“苏南模式”最初的含义,是指苏南地区农民集体办工业、发展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的农村经济现象。而在…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上游多民族经济区”金融环境的基本判断 (一) 区域内民族经济存在严重的非货币化的倾向。所谓货币化是指在生产总值中货币交易总值所占的比例。货币化程度的深化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在产品生产即直接管理的命令经济模式下,一个普遍的事实是商品货币关系受到人为的抑制。与商品经济受到抑制相并存的另一种经济现象是:国民经济在生产与分  相似文献   

20.
俞磊 《发展》2009,(7):92-92
一、教学态度的概念 教学态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的身姿语和手势语,是一种非语言消息,它包括身体局部或全体。在应用上,它跟语言、文字一样,也是重要的交流、沟通工具,其消息传递与表达,主要靠人的身体动作姿势或姿态。诸如:情感、知识技能和道德修养等。在教学中,它是身教的重要方面。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说明了教学态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