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技与企业》2011,(7):38-39
(一)无“叛逆”导致平庸 在安徒生的童话里,“丑小鸭”为什么会有那样的遭遇?因为,人们总是习惯于以自己的思维逻辑来判断别人,总是习惯于以自己的价值标准来衡量外物;这是为人的局限,更是思维的困境。所以,当一只白天鹅到来时,自然而然的会被异于自己的群体视为“异类”。而事实上正是这个多数的群体组成了一个困境,即类群困境,困住了“异己”,更困住了它们自己。  相似文献   

2.
“我是村委会主任?”乍听村民突然改变对自己的称呼,巩永亮一时还不习惯.但感觉自己肩头的担子很重。虽然在农村工作的几年里,他已经有了一些经验.也得到了多方面的肯定,但他还是认为自己不够成熟。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和新经济的出现,企业用以牟利的传统要素———“资本”正面临无法补偿的危机。产品的迅速换代令“资本”的生存命运遭受严重挑战,旧有的营运制度发展至今无法对新经济下的利益构成达到平衡,假账也就应运而生……。毫无疑问,“假账”是对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诚信原则的背叛。但仅靠提倡“诚信”不能解决“假账”问题。所有的经济学都有一个共识,即市场经济下的企业都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社会”的。企业之所以会注重“诚信”,那是制度外在约束的结果。“监管”也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因为社会不可能对每一个经济运…  相似文献   

4.
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一种习惯。你的习惯无法改变,但可以用好的习惯来替代。成功很简单,只要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养成习惯,如此而已。以下是成功者十三个价值连城的习惯,我们称之为“百万元的习惯”。  相似文献   

5.
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一种习惯。你的习惯无法改变,但可以用好的习惯来替代。成功很简单,只要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养成习惯,如此而已。以下是成功者十三个价值连城的习惯,我们称之为“百万元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梦想。“中国梦”与每个人中国人不无关系。对于个体来说,处理好“现在我”、“过去我”和“将来我”的关系,梦想才会成真。实践来看,无论是国内企业制订发展战略,还是商学院参与国际认证,“使命和愿意景”这部分最重要,但参与者大都深感这部分最难。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不能忽视,一个历史厚重、具有“中央大国”心态的民族,习惯思维是“过去我”在将来复兴。可见,厘清“过去我”、“现在我”和“将来我”,还须时日。  相似文献   

7.
自我成长篇     
《中外管理》2010,(1):130-131
五招使自己永不被淘汰 保持学习的习惯。虽然拥有一定的资历和经验,工作也得心应手,但头上有更资深的前辈压着,身旁有随时想超越你的同辈,脚下还有一群“年轻就是本钱”的新人虎视眈眈。因此,你必须保持学习的习惯,随时为自己的竞争力加分。  相似文献   

8.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建筑不是服装,可以赶时髦,建起来以后,不能说明年不流行了就立刻拆掉。我从来不赶时髦,你问美法两国的建筑师,他们都知道我比较保守;但我也从来不把自己定位成古典或者现代派。还有人称我是现代主义大师,相当多的作品都是西式建筑,但在设计方面我力争把古典和创新相结合,并且摸索新路改进自己的风格。很多人对此不习惯,不接受。大凡人都喜欢守旧,觉得以前的很好,为什么要改呢?  相似文献   

9.
销售意外险对于寿险代理人,尤其是刚入行的新人来说,一直都是一块非常有效的“敲门砖”。每个人都不能绝对肯定自己不会发生意外,可以说,意外险是每个人都存在的需求,再加上其保费便宜、保障高.代理人能够比较轻松地让客户购买。然而由于没有“返还”.尤其是诸多层民的风险意识与消费习惯还没有养成,  相似文献   

10.
每当人们说起某位名医身患重病且不能自己治愈时,往往会听到有人说:“医不治己嘛!”据说“医不治己”的意思是说医生只能给别人看病,而对自己所患的病症无法作出正确的诊断。其实,以个人体会来看,学医的人,尤其是学中医的人,能够比常人更加正确地认识自己所患的病症,当然也能够以其所学制订出相应的治疗方案来治愈疾病。所以“医不治己”是对医生的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11.
谈到选购商品,每一个人都有一部“百宝书”。在电视、报纸常年累月的鼓噪下,人们似乎已习惯于聆听各界专家、业内人士的忠告和建议,除了掌握诸如“认准大品牌”、“在正规大商场购买”、“看准保质期”等基本常识外,一些好学的朋友甚至开始根据包装,研究起产品中可能含有的有害成分,生怕再次遭遇“苏丹红”这样的杀手。虽然有点神经质,但这种“莫须有”的精神恰恰反映了产品质量的重要。  相似文献   

12.
境由心造     
一个人的处境是苦是乐常是主观的。 有人安于某种生活,有人不能。因此能安于自己目前处境的不妨就如此生活下去,不能的只好努力另找出路。你无法断言哪里才是成功的,也无法肯定当自己到达了某一点之后,会不会快乐。有些人永远不会感到满足,他的快乐只建立在不断地追求与争取的过程之中,因此他的目标不断地向远处推移。这种人的快乐可能少,但成就可能大。  相似文献   

13.
说好听点儿,置身现代社会,每个人相当于链条上的一个“结”;说不好听的,人们都是拴在一条绳儿上的“蚂蚱”,谁也离不开谁,谁也无法逃脱。举个例子:一个出售有毒食品的食品商,尽管获利颇丰并逃避惩罚,但他可能会从失信房产商手中买到劣质房,房产商可能买到假保健品,卖保健品商的则可能买到有害建材,而建材商又会遭遇有毒食品——应该说,拴在这条“生物链”上的,没有一个人称得上是受益者。  相似文献   

14.
孔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先有司”。管理者首先要胜任自己的工作,自己要出色地、专业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并能在工作状态和职业精神上给下属带个好头。试问有谁会忠诚地追随一个不能胜任自己工作、无法起到表率作用的领导呢}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创业者和管理者抱怨其同事和下属不能胜任工作:或无法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15.
独秀 《企业文化》2010,(7):76-77
“示弱”经常会被人当作退缩,但有时候“示弱”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争取更多优势的手段。职场中一味地逞强,处处表现出锋芒毕露未必就是好的,若处理不当反而适得其反,使自己陷入不必要的拉锯战,工作也会遭遇更大的阻力。适当的“示弱”有时候更能让你把握机会,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以领导与变革建立企业永续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滋宜 《经济界》2003,(4):70-73
今天的世界是在爆炸性的变动中,一切事情的变化是那么快速,使得未来变得非常模糊且不可预测。我认为之所以无法看清未来,最大的原因是过去的成功经验使然。有人说:“经验并不见得永远使人聪明,也会使我们变笨!所以,我常说:“成功为失败之母”;想要规避失败,就必须“改变思维模式”(Paradigm Shift)。  相似文献   

17.
陶家平 《乡镇论坛》2013,(28):36-36
作为时下热门的交流工具,微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用微博表达思想,分享心情本是自己的事,但也要紧守法律底线,有些信息不能“博”,莫让微博成“危博”。  相似文献   

18.
《三国演义》给我们塑造了两个很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一个是马谡,一个是司马懿。两人都屡战沙场,谙熟韬略。但马谡自持“饱读兵书”,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结果街亭失守,演出了“孔明挥泪斩马谡”的悲剧;司马懿则诡诈多疑,优柔寡断,面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自愧不如,因而坐失攻打西城的良机,贻笑天下。两个人一个“自负”、一个“自卑”,但下场完全相同,都以失败而告终。可见,“自负”和“自卑”是两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有这种心理的人,不能正确估计自己,因而也错误地估计了别人,从而导致失败。“自负”与“自卑”都有其产…  相似文献   

19.
吴仕逵 《经营者》2005,(9):112-112
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都会遇到无法突破的瓶颈,因为当我们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之后,我们的思想、行为往往会落入习惯的模式,逐渐僵化,形成本书所说的“习惯领域”。  相似文献   

20.
《中外管理》2004,(2):101-101
1.不能把细节组合起来,一个能干的领导人需要具备组合和控制细节的能力,任何一个名副其实的领导人都不会因为“太忙”而无法做他应该做的任何事情。如果一个人当上了领导或领导的助手,要是认为自己“太忙”,无法改变计划,不能应付突发紧急情况,说明自身的能力有限,一个成功的领导应该能够控制所有与其地位有关的细节,当然这意味着他善于委派得力的助手来分散一些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