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务书屋     
《进出口经理人》2008,(8):80-80
当我决定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写一点儿东西的时候,我没料到自己会陷得如此之深。几乎每一个晚上,我都被所记录的企业拽入深思,每一次思考都焕发出振奋,每一串数据都引发无限的想象,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年代,中国用30年的时间,缔造了一个撼动世界的神奇。当我试图来理解它的时候,才发觉这是一个关乎成长的最内核的思想,这30年教会我们辨别出事物最内部的秘密,  相似文献   

2.
当我决定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写一点儿东西的时候,我没料到自己会陷得如此之深。几乎每一个晚上,我都被所记录的企业拽入深思,每一次思考都焕发出振奋,每一串数据都引发无限的想象,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年代,中国用30年的时间,缔造了一个撼动世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成功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比如像我们这样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企业集团,它的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可能包含了核心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商业模式和营利模式等等,我们也可以非常形象地把它简单化,我个人理解,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企业,就是是在竞技场上的运动员,你要打败别人或不被打败,你在出招的时候总要有几招是有过人之处的,这就是你的核心能力,如果你打出的拳人家都有或人家都能料到,你十有八九将是个败将。  相似文献   

4.
营销者说2012年,迈势主要做了两件比较重要的事情:一是进军二线市场;二是开始真正协助本土企业国际化;三是成立迈势国际,协助我们的国际客户在中国开展业务。在群邑旗下众多品牌中,迈势与其他品牌不同的地方在于,我们90%以上的业务都是在中国本土获得的。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是随着中国市场的成长而成长的。2012年,我们主要做了三件比较重要的事情:一是进军二线市场。在中国,如果你把每一个市场的GDP指数当  相似文献   

5.
当我们说一个人在成长的时候,总是指其身体(外在规模)和内心(内在质量)两方面的成长,但不知为什么,当我们说到企业成长的时候,几乎总是单指其规模。这也许是因为一个公司的内在质量很难用数字来表达。对于不能用数字说清楚的东西,我们习惯于不去说它甚至不去想它。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在他的著名童话《小王子》中说,这是成年人的习性。  相似文献   

6.
一、深刻领会“十六大”精神实质。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坚定信念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发展步子很快,成绩很大。2001年,我国GDP接近1.2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6位,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这是中国近百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辉煌,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让每一个中国人充满了无比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也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去年我在澳洲学习的时候,我有一个同学是来自印度尼西亚,有一天他非常兴奋地告诉我他看了一个介绍中国的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7.
吴晓波 《中国电子商务》2007,(4):I0027-I0027
在过去的十年里,打造中国的世界级公司一直是一个被高调宣扬的梦想。但今天当中国崛起已经成为一个不争事实的时候,“什么时候我们才可能拥有一家世界级的公司?”这又成了中国商业界所必须面对的一个十分尴尬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根据企业的真实情况创造出一个清晰而又可信的品牌故事;当这个故事创造出来了,以令人信服的方式把它阐述出来;在讲故事的时候要保持一致性.而且要和企业和受众的每一个体验接触点上都讲这个故事——这是国际顶尖品牌战略咨询公司给中国企业上的三堂课。  相似文献   

9.
当2009年的钟声终于响起、2008年终于过去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会长出一口气说:2008年终于过去了!话中透露出2008年独有的厚重。是的,在这一年,我们一起经历了奥运、太空行走和改革开放三十年所带来的喜悦与荣耀,也有许多人遭遇了一生中最可怕、最难熬的事,欢笑与流水交织,沉重与喜悦同在,2008年注定成为历史坐标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而2008年的媒体也自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这个个人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的年度,媒体的使命感和公共服务职责被彰显出来。  相似文献   

10.
廖宗明 《经贸世界》2006,(10):66-68
进入中国最早的直销企业是哪一家?雅芳在1990年进入中国。经过几年市场经营,出现混乱无序的局面;1996年、1997年国家开放41家转型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整个行业处在一个被禁止的状态。我们很奇怪一直销这个行业为什么这么难?直销这个经营模式在全世界,许许多多的发展中国家,许许多多的发达国家,都是很盛行的,都是被认可的,已经证明它是一种对促进经济发展,对促进商品流通,对个人的成长都有帮助的经营模式。也许在中国的经营可能要经过这样一个困难时期,所以我们在总结和学习以往所有的行业经验后,我们给自己制定了非常重要的经营理念。这个经营理念把它总结起来,叫做“三个要求”。我们说到政府在管理一个国家,在管理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的时候,提出了“三个代表”的要求,那我们作为一个企业在带领这么大的经营队伍时,我们也提出“三个要求”。[编按]  相似文献   

11.
宋秩铭 《市场周刊》2001,(8A):16-19
每一个品牌都有一个产品,但不是所有的产品都可以成为品牌,至少从我们的角度来看,事实上很多都还只是一个产品,而不是一个品牌,如果真正有强势的品牌的时候,你真正在评估这个公司价值的时候,比如说在中国,我们这个公司十年了,累计的资产上亿,我觉得这并不是代表品牌强势的价值,可口可乐股票的价值实际上有97%是与市场有关联的,最有趣的是英国石油,英国石油的实际市场绝对是很高的,但是从股票市值来看,他的74%是属于它的无形资产,所以品牌如果是真正强势的话,必然能够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好处,只要品牌一旦形成,它的价值比较,高获得利比较高,高获利会让品牌更具有主导力量,会有更大的弹性面对竞争,包括功能的改善,低价,战术促销,通路等等。  相似文献   

12.
很多人把它当作政治斗争的参考书,当作商业斗争的必修课,当作男人的成长立志书,但我觉得这都只看到了一个方面。本来,作为一部伟大的作品,不同的人都会在其中看到自己的一面。我觉得这部书适合每一个人看,政客,商人、男人,也包括女人。更应该推荐给每一个中国人来看。嘲笑网上那些谩骂日本的幼稚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13.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雅戈尔从1979年成立,到今已经29年,可以说,我们每一步的成长都是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成果;雅戈尔作为一个从农村起家的乡镇企业,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在行业里面我们应该也算得上是排头兵。雅戈尔的发展完全是改革开放30年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4.
孙莫 《市场周刊》2005,(29):46-46
中国企业成长经历的三次战略转型。转型思维是很重要的战略性思维,如何全面而准确的去理解中国企业20年的发展背景是我们在理解企业战略时重要的问题,而只有理解了这个问题,对于企业成长性的问题才会有一个更加准确的看法。我们把中国企业发展问题的转型总结为下面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何海明 《广告大观》2006,(11S):103-103
当“中国以每小时一块的速度取金牌”时,当中国国歌频繁地在亚运会各大赛场奏响的时候,荣耀与激情将会充斥于每一个国人心中。而这恰恰就给无数的企业提供了一次深度情感营销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16.
在创办阿里巴巴的时候,我在长城上发过誓——我希望创办一个中国人创办的全世界最好的公司,现在想起来就像演电影一样,但这是真事。我不相信中国人创办不出世界上最好的公司。从明年开始,我们有这样一个想法,先把阿里巴巴办成客户最满意的、中国最受欢迎的、透明度最高的公司,不要把它想成只是去赚钱。  相似文献   

17.
《广告大观》2005,(5):146-147
1979年,中国的现代广告业开始启程。作为一个线性的发展过程,必然是从简单到复杂,而且,25年的时间也很短暂,这段时间并不够一个产业从容地成长和扩大规模。但是,对中国广告业的解读,还有另一个时间维度,即共时性。由于逐渐开放的竞争环境,最原始的中国广告业,很快面对的是高度成熟的全球竞争。于是,中国的广告业不可能在每一个阶段都发展得很充分的时候自然地进入下一个阶段,因而只能跳跃式的成长。中国广告的浓缩式和跳跃式成长,造成了时间上的混绕,原始的和前沿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人人说话     
如果不是看到贵刊的这个封面故事,我还不会意识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整整25年了。 25年不是一个短时期,它足以改变几代人的命运。这25年里,中国也确实发生了太多的变化,最大的变化是,中国的整个社会都走上了市场经济的道路。在这个时候问“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市场经济”是不是有些愚蠢?不,我想,就像封面上那个一手  相似文献   

19.
人们如何得到收入,这收入由什么来决定,这是经济体制中最带根本性的问题。人们取得收入的规律决定了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人际关系。1993年我在海南的一次国际会议上曾经说过,如果我们每一个人的收入都从要素市场上得到,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就算完成了。现在我国的劳动市场已经颇具规模,大多数工种的工资  相似文献   

20.
龙镇洋和周建顺写的《中国力量》,是以楼忠福和广厦的故事为轴心,从一个人的成长透视一个国家的力量;又从一个国家的发展变革解读一个人的命运。正因为这本书的特殊视角,我对它发生了兴趣。中国经过26年的改革开放,面貌已今非昔比。经济实力增加了六七倍,人民生活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正在告别屈辱的时代,开始扬眉吐气了。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追求现代化的努力,现在才结下了果实。改革前的160年不是外国人欺侮,就是自己人和自己人过不去。外国人欺侮不欺侮我们,我们做不了主,但是自己人和自己人过不去却完全是不必要的。改革开放20多年,基本上避免了人斗人。要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恐怕这是最基本的一条。这本书的书名叫《中国力量》,力量从何而来?从自己人不要斗自己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