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3 毫秒
1.
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离不开科学原则作指导,但货币政策的实时决策又是极其复杂的,需要中央银行家的审时度势和敏锐判断,也即货币政策的艺术性。详细分析了货币政策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具体表现,认为货币政策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在实践中是难以分割和同等重要的,好的货币政策总是需要好的政策实施者,需要将科学性原则与中央银行家们的决策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我国货币政策与再就业政策协调配合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将产生3000多万下岗大军。实现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是当前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共同关心的焦点,是实现我国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从三方面研究中央银行作为货币当局应如何运用货币政策来支持再就业工程的实施。一是从理论和现实角度分析货币政策支持再就业工程的依据,主张近期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应考虑社会就业,适度放松银根,拉动内需;二是从具体方面探讨了货币政策支持再就业工程的措施,主张央行应促进建立有利于增加就业的产业结构的形成;三是两大政策的配合需要充分的协调,也更需要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通力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取得最大的政策联动效果  相似文献   

3.
论提高股市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中央银行无论推行紧缩性货币政策还是扩张性货币政策,无论采用利率杠杆还是资金管理政策的调整,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股票市场。从长期来看,我国应将资产价格纳入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提高我国股票市场的货币传导效率,中央银行应该关注资产价格的变化,将保持金融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目标;规范发展股票市场,逐步发挥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的功能;疏导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提高金融协作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4.
敦玉环 《时代经贸》2007,(8Z):170-171,173
货币政策是我国调控经济的一个重要工具,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加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深化利率体制改革;完善金融市场;选择合适的中介目标;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建立高效的信息传递系统,提高监管效果,缩短政策时滞,这些都可以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AS-IS-LM(即总供给、IS-LM)模型对经济开放度和货币政策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理论分析研究表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在短期内是存在的;但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能力随经济开放度的提高而减弱,对价格的影响能力随经济开放度的提高而增强。随着我国经济开放度的提高,货币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会不断弱化,引起的价格波动会有所增强,因此货币政策的目标应该进一步明确以稳定物价作为单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张从丽 《经济论坛》2008,(10):31-34
自1990年新西兰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IT)后,有40多个上业化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相继公开宣布以IT作为货币政策的新框架。这种新型的货币政策框架的主要特点:一是政策当局事先确定一个明确的、定量化的通货膨胀目标,并向全社会公布;二是中央银行随时对通货膨胀的未来走向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值与目标值是否一致决定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三是中央银行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陆磊 《经济学动态》2007,(10):35-41
本文从当前中国面临的劳动力过剩的基本现实出发,就货币政策所具有的政治经济学效应给出一个解释框架。文章提出了两个经典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所无法解释的中国经济运行特有现象:一是宏观经济学认为劳动力价格刚性与货币和外汇价格的高度灵活性并存的局面在中国并未出现,相反,劳动力价格的高度灵活和低利率、汇率稳定并存的局面需要我们寻求一定的理论解释。二是在政策选择上,长期以来一贯强调的货币政策以稳定物价作为单一目标的“规则”说是需要重新认识的,规则本身强调的是公众收入不被剥夺,而正是从这一原教旨出发,保持公众收入增长与物价、金融资产价格的均衡增长才是货币政策规则的本意,由此需要改变当前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和中间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程均丽 《经济学家》2005,(1):123-125
对货币政策来说,信息不对称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央银行的政策偏好不可预测;二是中央银行由于机构的特殊性而占有信息优势。一般来讲,货币政策透明度是泛指货币政策的公开程度,其中特别关系到中央银行对决策情况的公布及决策理由的解释程度。货币政策透明度说明了中央银行在其偏好、所使用的(经济)模型、对经济冲击的了解情况、决策过程以及政策决策的执行等方面的信息公开状况。总体上,货币政策透明度可以划分为3类:目标透明度、知识透明度和决策透明度。  相似文献   

9.
商品价值从而劳动时间在货币上的独立表现,给社会生产施加了货币约束,它的边界随着货币形式与货币数量的内生发展持续变化,表现为货币金字塔为了适应商品流通和资本积累动态进行的扩张与收缩。国家承担着维护货币品质和货币流通、规训货币金融体系、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能。马克思主义认为,对货币政策机制及其效果的考察需要区分作为货币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货币与信用、正常时期和危机阶段、货币危机不同类型等结构性因素,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原理与有效性也不尽相同。然而,社会生产的货币约束和货币关系的固有矛盾绝不会因为货币形式、数量的发展和国家货币政策的干预而消除,它们为货币改革设定了天然界限。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货币政策弱效应的辩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也 《当代财经》2002,(12):21-23
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弱效应巳是不争的事实,但其原因是复杂的,必须辩证地加以分析。首先必须排除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去衡量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错误做法;其次必须用合理的物价稳定监控指标去衡量我国的货币政策效应;再者必须理性地分析制约我国货币政策弱效应的内外部因素。只有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1997年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扩张性货币政策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经济增长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本就货币政策失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1)缺乏健康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2)货币市场发育不完善;(3)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导致货币政策的调节作用大受局限;(4)微观主体的心理预期削弱货币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建伟 《现代财经》2002,22(10):19-22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选择是货币政策框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其近年来的实践情况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国际上主要的货币政策框架为背景,在阐述信誉度是货币政策框架成功的核心的基础上,展开对中国货币政策框架选择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货币政策传导效应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货币政策效果出现较大偏差,主要是由于货币政策传导的渠道不畅和效应降低,究其原因在于金融改革滞后、货币市场的不发达、现行投融资体制缺陷以及企业资本金的构成和经营状况的弱化等。为此需要通过加快金融改革步伐、大力发展货币市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灵活运用来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调整宏观经济政策,采取强有力的扩张政策,货币政策从治理通货膨胀转向防范通货紧缩,以推动经济增长。但是,从1998年和1999年上半年有关主要的经济指标来看,人们似乎有这样的印象,货币政策效果不佳,并且有人认为我国货币政策效果不佳是因为国民经济已陷入了“凯恩斯陷井”。本文拟就我国目前货币政策及效用谈一点粗浅认识。1998年以来,为了推动经济增长,央行实行较为积极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取消贷款限额控制;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下调存款准备金比率;加大信贷投入;连续4次降…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评述有关货币政策对房价影响的研究方法与研究结论。研究成果:(1)房价与利率问题正日益受到各界关注;(2)房价与利率的关系,学者之间研究的结论不相同,有的学者认为利率对房价产生影响,有的学者认为利率对房价没有影响。研究启示:货币政策与房价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调控政策还需要不断地完善。  相似文献   

16.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是有效的。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负面影响不能低估,财政风险的波及面更大,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也较金融风险为甚。治理通缩,货币政策不应是消极和无所作为的,应随宏观经济形势变动而适时调整。特别在积极的财政政策换位时,宽松的货币政策应作为首选,否则,货币政策就会“失职”。  相似文献   

17.
杨恩 《金融评论》2010,2(4):112-122
本文基于VAR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的非对称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确存在非对称性。在短期内。紧缩性货币政策效果要优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在中长期内,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更持久;而在长期内,无论是扩张性货币政策还是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产出和物价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当前经济金融化现象日益严重,宏观经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后更加复杂多变,货币政策的实体经济效应趋于弱化。基于此,本文从企业金融化视角,借助TVP-FAVAR模型研究中国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动态效应及其有效性。研究表明:企业金融化是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效应的重要传导机制,且具有时变效应;宽松货币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存在期限特征,企业金融化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和“投机套利动机”随期限而改变;企业金融化显著影响货币政策动态调控效果;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相比,新冠肺炎疫情下货币政策与企业金融化动态机制的宏观效应更为显著。本文主要创新在于从企业金融化的关键机制诠释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时变效应,为抑制过度企业金融化、防范金融风险提供参考借鉴,且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欣颜 《现代财经》2003,23(6):17-20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预期影响的连接点和传送点,其选择和调整是制定货币政策的关键性步骤之一。本文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回顾,指出我国目前采用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所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将利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资产证券化赋予商业银行新的资金来源和扩张信贷的能力,拓展了银行的信贷融资渠道,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有效性。反过来,作为传导中介主体的商业银行,货币政策频繁调整带来的不确定性对其资产证券化是否会产生影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运用2012—2021年中国147家商业银行的数据样本,考察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与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对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具有正向推动作用。机制分析发现,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会通过阻碍银行流动性创造、增加银行信贷风险、缩减影子信贷规模,从而促进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资产证券化的促进作用在城商行、全国性银行以及高信用评级的银行中显著;对银行上市与否均有促进作用,但对非上市银行的影响程度更显著。此外,数字金融的发展会弱化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时,资产证券化业务有利于缓解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的负向冲击,并稳定其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