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要想稳立于国际舞台,就要 提高创新能力来发展核心竞争力,加大研究与开发力度,转换自我的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将科技创新引入新经济地理学模型进行分析,从理论方面探讨产业聚集、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基于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利用区位熵指数和熵权法分别对产业聚集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进行测度,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发现我国经济增长存在空间依赖性,由此引入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和空间效应分解模型,实证分析产业聚集和科技创新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得出:产业聚集通过毗邻经济、规模经济以及聚集经济等方式带动生产效率提高,促进经济增长;在经济下行压力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双重压力"下,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仍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源泉动力;产业聚集和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共同助推经济增长,对于有效改善我国经济以往"粗放型"增长方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经济发展战略高度论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依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弊端,提出了转变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紧迫性及艰巨性。以期通过改革的深化和科技的创新,切实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中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发展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核心支撑,是企业竞争优势与经济效益的源泉。长期以来,我国增长方式一直未能实现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科技竞争力和供给力不足。,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必须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增强自主创新动力;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努力发展创新文化;建立开放式的科技体制,扩大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均是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层面提出的新兴词汇.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在于提高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推动力.在西方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中,并没有明确提出科技创新的概念;直接以“科技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题的专题研究也很稀少.尽管如此,科技创新的主要内涵在发明、创新、技术进步以及经济增长理论的研讨中已展开得较为充分.以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可通过创造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发明、把发明转化为商业应用的创新、把创新扩散到整个经济社会三个阶段,重点抓住发明、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因、扩散与转移、传导机制、绩效评价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照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模式选择的原则和依据,选择产学研联盟的联合主导模式作为提高四川省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产学研联盟对提高全省的科技创新能力,对转变四川省经济增长方式,依靠科技发展经济,落实"科教兴川"战略,促进四川省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广东科技兴旅的发展战略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要实现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转变,必须改变增长方式,走科技兴旅之路,广东科技兴旅的总体目标是“立足科技,优化资源,兴旅兴省”,通过建立和完善旅游科技创新体系,强化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技术创新,创办科技兴旅示范区,以科技扶贫与旅游扶贫有机结合等方式营造实施科技兴旅的大环境。  相似文献   

8.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是我国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根本途径,然而,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还处于较低水平。根据科技部党组安排,2010年5月.调研组赴陕西省展开调研。通过座谈和实地考察.调研组对陕西省近年来通过科技金融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等方面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陕西省科教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9.
张延辉  翁怀达 《全国商情》2009,(21):143-144
本文论述了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与制度创新的关系,指出改变粗放的增长方式,最根本的是要继续深化改革,以形成推动乃至于迫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分析了制度创新在深化价格改革、财税改革,产权改革及干部绩效考核中的重要作用。对我国而言,应从制度创新入手,通过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提供保证,推动技术创新,从而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是我国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根本途径,然而,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还处于较低水平。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