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际知识溢出效应主要通过FDI渠道和进口贸易渠道实现,并受技术吸收能力的调节。利用2009—2017年中国20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FDI知识溢出和进口贸易知识溢出对内资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以及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从工业全行业及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来看,FDI的知识溢出效应显著为正,但进口贸易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产出有负向影响,两种渠道的知识溢出效应均随着企业技术吸收能力的增强而增强;从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来看,两种渠道的国际知识溢出效应都不理想,而且进口贸易渠道的知识溢出效应随着企业技术吸收能力的增加而减弱。一方面,应鼓励和支持内资企业加大R&D和新产品开发投入,通过提高自身的技术吸收能力更好地利用国际知识溢出效应;另一方面,应加快对外开放的转型升级,加大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FDI引入,为国际知识溢出创造更多机会和更好环境,进而有效促进内资企业技术水平和创新产出的高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2.
运用中国2001—2012年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和产业升级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FDI)对第二产业结构的升级作用明显,但不利于我国的第三产业结构的升级。因此要利用有利时机,加大FDI进入第三产业的倾斜性政策导向力度;加强改革,加大第三产业对FDI的开放力度,发挥FDI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国际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直接投资可以有效促进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但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的高低则决定于产业转移国的产业发展高度、东道国的产业接受能力和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关联效应形成产业带动的能力。目前国内理论界对我国利用国际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存在争议,既有认识角度的差异,也有忽视约束因素的原因。加速利用外资政策的调整,充分利用国际直接投资的产业升级效应是加入WTO后我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献在研究FDI对东道国外溢效应时,偏重于进行外溢效应的具体来源及影响因素分析,以试图解释大量实证研究结果的差异性和不确定性,并为东道国更好地发挥FDI外溢作用提供借鉴意义。文章首先对FDI的技术溢出进行了描述,然后就FDI外溢效应影响因素作了分析,最后论述了对东道国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制造业利用外资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投资决定的新增固定资产和存量资本的再配置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表明,外资的注入对江苏省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本文对江苏省外资制造业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外资产业投向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认为比较优势是外资投向的主要影响因素,外资对江苏省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本身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6.
论文从全球生产组织理论新视角,研究FDI、外包组织安排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和影响路径,并采用中国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跨国公司在华加工生产装配活动中,在化学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金属产品制品制造业、较高端机械电子设备制造环节等资本资源密集型行业中,偏向采用FDI组织方式;在食品制造业、纺织、缝纫及皮革制造业、机械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偏向选择外包组织方式;这种组织安排不仅影响产业"结构偏向",而且制约技术进步和技能水平的提升,是导致中国制造业升级陷阱的微观生产组织根源。通过制度创新突破国际生产组织安排,并借助外源式开放、创新激励和产权保护等措施,是破解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陷阱和技术技能升级陷阱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按东道国研发资本密集程度划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我国技术进步的不同作用和机理,并利用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都能够产生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通过人力资本消化吸收;虽然国内研发资本存量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不显著,但国内研发资本存量对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渠道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具有显著的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8.
技术溢出效应是东道国通过引进外资提升本国企业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在借鉴国内外对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技术溢出效应产生的机制,并建立了测度不同FDI方式下技术溢出效应的模型,通过对我国近19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检验,文章发现FDI在我国的独资化趋势对技术溢出产生负效应,而合资方式有利于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间的经济竞争日益激烈,自主创新能力越来越被认定为一国竞争力的主要标志。文章利用1991-2012年中国技术创新方面的数据,建立计量模型,研究了FDI对我国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自主RD投入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最重要因素,而外商直接投资在整体上对我国研发和创新能力无非常明显的溢出效应。我国必须努力促进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同时注重培育内资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张津 《中国科技投资》2013,(Z4):21-23,29
绝大多数理论研究成果表明,跨国公司所主导的FDI可以通过技术溢出效应使东道国的技术水平、组织效率和管理技能不断提高,帮助国民经济走上内生化增长道路。本文分析了FDI技术溢出效应的一般途径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围绕促进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从产业引导、提高劳动力素质、提升我国行业发展基础、增强吸收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展开了政策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42008年面板数据,通过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专业技术人员、科技经费内部支出等指标,对国有企业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国有企业科技投入内部支出对我国生产率的影响非常显著;国有企业购买国内其他企业技术经费支出对我国生产效率的影响为正。  相似文献   

12.
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方法,测算1999 ~2011年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工业部门的FDI技术溢出效应,检验溢出效应与技术差距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样本期间有21个省区的溢出效应为正、4个为负、6个不显著;溢出效应与技术差距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差距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FDI的技术溢出,但现阶段中国大部分省份表现为技术水平偏低,制约了溢出效应的有效释放.为此,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大人力资本开发等方面,提出促进FDI技术溢出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2011—2018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1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时间距离空间权重矩阵,以经济增长、城市化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强度、人力资本、金融发展为控制变量构建模型,实证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外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各市的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均存在较为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各市的科技创新对本市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各市的科技创新对邻近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具有较为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科技创新空间外溢效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缺乏显著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成为2000年后区际技术差距持续扩大以及近年部分地区过早去工业化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利用2001~2017年全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研究证实,各地区技术水平与工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份额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中西部在2005~2014年承接了较大规模产业转移,而区际技术差距却持续扩大,技术溢出效应显著为负。在相对偏低的技术水平条件下,中西部地区在十余年的产业承接中主要依赖于廉价的要素成本优势,其自主创新能力、创新资源积累已不足以抵御本地消费升级、要素成本上升与国际需求疲软等负面因素的叠加影响。最终,技术差距、商品及服务净输出赤字的扩大至少加快了部分欠发达地区的去工业化。  相似文献   

15.
为验证新经济地理理论关于市场一体化与产业地理集中和地区专业化关系的假设,利用基尼系数测算了1985—2008年我国制造业两位数行业的地理集中程度及其变动趋势,发现我国制造业空间结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是制造业空间调整期,趋于空间分散;20世纪90年代初至2005年,制造业地理集中程度快速提高;2005年以后再次出现分散趋势,且分散的主要方向是制造业从东部地区向内陆省份转移。同时,四大板块间的专业化水平也相应降低。但长远看,我国制造业空间结构在新一轮调整完成后,地理集中程度和地区专业化水平仍会继续上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际产业转移趋势呈现多方向、多元化、产业集聚日益突出的特点。我国制造业存在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行业利润率低,技术创新能力低,劳动力素质偏低,技术型人才匮乏,离岸外包发展落后等问题。面对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我国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应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培养走向国际的制造业大型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外包等。  相似文献   

17.
18.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结构的演进和转换是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也是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关键。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地区差异十分明显。本文阐述了影响地区产业结构转换的一般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影响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换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西部各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转换速度以及转换方向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9.
大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探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首先介绍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含义和内在规律,然后分析了大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现实基础和总体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即: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中心,努力开发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优化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