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能否发现并利用知识演进规律对提升自身知识质量和知识创造能力尤为重要。引入知识隐匿和组织惰性,构建知识势差对知识进化影响路径的概念模型。结合高新技术企业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试图诠释企业知识进化实现过程的逻辑原理。实证结果表明,知识势差对知识适应进化和变异进化具有正向影响,对知识遗传进化具有负向影响。知识隐匿在知识势差与知识进化之间起着部分负向中介作用,组织惰性对知识势差及知识进化间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集群知识系统的(功能)进化是集群知识系统研究的一个重点。基于已有的集群知识能力研究文献,提出了集群的知识应用能力与知识创新能力的协同进化过程,就是集群中的工艺共同体(Craft Communities)与认知共同体(Epistemic Communities)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新观点,并对这一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类生物进化的属性,基于该思想,以知识网络演进为背景,研究了知识网络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化的作用,探讨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化过程,进一步构建了企业创新能力进化的逻辑模型。研究发现,知识网络的循环演进通过知识获取、知识处理、知识共享和知识整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进化。最后,分别从政策制定者角度和微观创新者角度,提出了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企业合作是企业间实现知识转移的有效途径,通过知识转移能够使企业各自汇集发展所需的知识,从而实现企业的协同进化。提出了基于知识转移的企业协同进化内涵,分析了基于知识转移的企业协同进化动因,并对基于知识转移的企业抗熵协同进化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通过知识的类生物属性和知识进化的研究,提出了知识熟化的概念。借鉴知识发酵模型,提出了全新的知识类生物模型,重点分析了基于该模型的知识熟化过程中模型主要部分的熟化功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6.
对企业知识联盟界面管理稳定性机理进行了研究。首先,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总结出联盟界面管理稳定性的表现形式,即价值溢出性和关系风险性。然后,根据知识转移的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构建了知识联盟界面管理稳定性机理模型。最后,通过进化博弈理论的基本假设,获得了知识联盟界面管理稳定性的形成路径。  相似文献   

7.
运用共生理论的协同进化研究方法作为指导,率先从进化的角度系统分析和研究了创业者与所在产业集群的互动作用。基于此,构建了基于知识资本化的产业集群发展与创业者学习的旋转互动模型,深入探讨了创业者在创业活动中将专利技术转化为生产过程与新产品,并结合"模仿"与"创新"两种手段来实现集群整体技术效率改善与技术前沿移动的事实。论证了创业活动是影响知识资本化和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仅仅有科研投入和知识开发是不够的,提供知识溢出的渠道和知识商业化的途径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同样是至关重要的。由此,在推动经济的同时应该加大对科研知识学习与开发的投入力度,鼓励大学与培训机构对知识的开发与创新,同时加强企业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带动知识溢出与集体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8.
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知识并购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动态能力理论为基础,阐述了知识型组织并购的动因,并通过建立经济学模型来分析并购后知识进化的利益机制,发现通过并购可使核心知识进化的优势。认为知识并购的动因就是希望通过促进组织核心知识进化以提升动态能力;核心知识承载成员是知识并购的推动者也是主要受益者。  相似文献   

9.
从熊彼特技术创新思想出发,揭示了演进经济理论的进化思想对分析技术创新的意义,提出了技术创新进化的观点,探讨了社会互动与技术创新进化的内在关系。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成为创新制胜的关键,知识流本身内涵着群体的社会互动。在A—U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知识流的技术创新进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从知识及知识共享的概念入手,分析了知识共享在知识管理中的重要性,进而从知识共享机制形成的原因、市场条件及知识共享策略选择的进化博弈方面,探讨了集群企业的知识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1.
马淑文 《技术经济》2008,27(6):32-35
本文从自主创新的角度,运用组织学习机制,揭示了企业知识结构演化的内在机理,构造了自主创新与企业知识结构演化的关系模型,为进一步实证研究企业知识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手段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针对产业集群知识网络中客观存在但却未受关注的知识权力,结合自适应知识交互行为,采用多主体建模与仿真方法,分析知识权力的动态变化导致的产业集群多重知识网络演化。结果表明:知识权力差距及知识交互行为是促使产业集群多重知识网络形成及演化的基础,产业集群多重知识网络的演化过程具有典型的阶段性特征,其网络结构呈现出网络节点密集性与稀疏性相结合、强联结与弱联结并存、度分布高度异质性的特征。利用实际产业集群网络验证仿真结果,证明了该仿真模型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3.
知识导航服务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要内容和研究热点,阐述知识导航服务的含义知识导航的功能,构建图书馆开展知识导航服务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知识溢出对高技术集群企业研发产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江鹏  吴翠花 《技术经济》2010,29(11):14-18
本文在归纳国内外有关集群中知识溢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知识溢出、高技术产业集群和研发三个研究要素进行了概念界定和维度划分,提出了这三个要素之间作用关系的研究框架,分别探讨了显性知识溢出和隐性知识溢出对高技术集群企业研发产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无论是隐性知识还是显性知识,都可通过研发合作互动实现溢出、提高集群企业的研发产出水平,并最终导致其竞争能力的提升。最后,确定了三个研究要素的测量指标,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林春培  张振刚 《技术经济》2011,30(10):16-21,32
基于文献研究和逻辑推理,探讨了企业既有知识资产与企业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推论和假设:企业既有知识资产对持续性创新和以外部市场为目标的破坏性创新具有推动作用;企业既有的高嵌入性知识资产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低嵌入性知识资产对以企业自身市场为目标的破坏性创新具有阻碍作用,用于防御外部破坏性创新的既有低嵌入性知识资产对以企业自身市场为目标的破坏性创新具有推动作用;环境动荡性和独占性以及企业吸收能力对上述影响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知识溢出对企业集群形成与演进的作用、企业集群中知识溢出的机制、企业集群与知识溢出的相互影响三个方面,对将企业集群与知识溢出相结合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和评述,并从打造构建型企业集群价值网络的角度分析了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7.
随着知识重要性的日益提高 ,知识已成为当今时代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 ,在这一背景下知识管理问题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从企业知识资本的内涵、知识管理的含义、内容及影响企业成功实施知识管理因素几个方面入手尝试对这一崭新的课题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8.
刘浩旭 《城市建设》2010,(5):441-442
本文针对先进数字化制造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通过分析我国数控技术与产业的现状,综合当今世界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了我国数控技术发展方向。研究了知识获取、知识表示和知识推理在数控编程中的应用;在对智能数控编程系统的体系结构研究的基础上,以uG为平台利SQL Server数据库和UGOpen API及Visual C++开发工具,开发了智能数控编程系统;通过编程实例的应用验证了课题研究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林晓言  罗燊 《技术经济》2017,36(7):14-21
从知识溢出成本的视角对知识溢出的研究脉络进行了回顾,认为知识溢出研究演进的关键点如下:确定知识溢出存在溢出成本;提出知识生产函数;集聚与溢出的关系;引入异质性。结合现有技术和理论的发展趋势,认为广义运输成本降低下的知识溢出效应、知识流动与空间结构、人力资本和知识的空间异质性、服务业的知识溢出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The current study examines the barriers faced by research organisations in nanoscience when transferring knowledge to the industrial sector. Two are the questions that guide this research: Does the context play a role in the effectiven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 activities? Does the transfer of scientific output in nanoscience depend on the type of organisation? Three geographic areas are compared: the Basque Country (Spain), Uusimaa (Finland) and Sydsverige (Sweden). A survey to the research groups in the three locations was conducted, together with interviews with each group’s leaders.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s are thus used to interpret the information collec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ain barriers to knowledge transfer come from the innovation system, rather than from the organisation to which the research group belongs. The study discusses a series of trade-offs facing policy makers in charge of implementing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