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今宾馆酒店的客房大都使用坐厕马桶,但许多入住者都担忧宾馆酒店的马桶不卫生。在重庆,有一个打工者从中发现了商机,专门设计发明了一种"马桶坐垫",在解决宾馆酒  相似文献   

2.
李建之 《新智慧》2004,(11C):28-29
中国有句老话:“吃不穷,花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一天,一位朋友问我:“谁最没钱花?”我一愣,他说:“钱越多的人,越没钱花。”细细想想,这话很有道理。无论谁,花钱的速度总是胜过赚钱的速度,每月赚1000元,可以骑自行车上班,每月赚2000元出门就想上公共汽车,而每月赚5000元时,出门就要“打的”,每月赚到8000元时,就惦记着买房了,每月赚到10000元时,总要有辆私家车了吧!赚钱就是为了花的,不这样花就那样花,多赚多花,少赚少花,不赚不花。这位朋友告诉我,某天突遇难事,翻  相似文献   

3.
品牌陷阱     
杜先福 《大众商务》2005,(7X):47-48
商海淘金。小老板认准品牌效应。今年52岁的林老板其实算不得什么“老板”,10年前单位破产,他失了业无路可走,就用破产补偿金在四川资阳城里租了个门面做服装生意。当时因为资金太少,不敢做品牌买卖,只能小打小闹卖些不知名的服装赚点小钱。由于林老板经营有方,滚动式发展,三五年后也就有了一些积累。在服装业滚打了一番的林老板深知不知名的服装赚不了大钱,得傍“名牌”,于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他开始加盟品牌服装代理销售,生意渐渐看好,赚项也就大了。几年下来,他便有了几十万元的积累。多年的经营经验表明,要赚大钱,就得做品牌。  相似文献   

4.
张小卉  陈华 《新智慧》2007,(12):41-41
西安市有这样一化聪明的打工仔,他从几次“忘事”的尴尬中悟出一个商机,独创了“提醒”这一新鲜职业,年赚10万元。  相似文献   

5.
免费午餐     
刘心武 《新智慧》2005,(14):51-52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是流传到我们这边的一句西谚。如今在外企当白领的,往往中午会有似乎免费的盒饭,其实那份开支,是打在了雇佣成本里的,道是免费实不然。午餐无免费,晚餐亦然。总之,这句话道出了一个冷森森的商品社会的“游戏规则”。这句话实在是“一句顶一万句”,因为诸如“买一送一”,“跳楼价、吐血价、大甩卖”,“先入住后付款”,“两年后退回全部货款”,  相似文献   

6.
冰男 《大众商务》2006,(6):21-21
韩国电影《悲伤电影》里,车太贤扮演的He-seok最后虽然未能挽留住自己的女朋友,但是,“分手代理”这一职业却让他赚的挺起了腰杆。  相似文献   

7.
“只要会上网,每月赚三千!”“轻轻松松上网,高高兴兴赚美元。”“让我教你一招网上赚钱的方法,包你不花一分钱,可以一边上网畅游,一边有美元进帐。”……如今打开一些网站,这些颇为诱人的广告让人心动。可经过一段时间实践,一些网民觉得如此上网赚钱颇有点鸡肋的味道,可谓“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不过,也确实有人吃到了“网上的馅饼”。  相似文献   

8.
威戈  晓晖 《新智慧》2007,(6):53-53
突发奇想要赚“怀旧”钱 2003年,张桥从安徽芜湖来到深圳打工,在一家电子公司找到了工作。因为他表现出色,又有驾驶技术,很快赢得了老板的信任,做了老板的私人司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投资二千月赚近万,一个小投入大产出的项日,在一夜之间风行全国。一个快速赚钱的新模式被疯狂的逐利者不断的跟风、模仿,但项目的“始作俑者”一度被推向了风口浪尖。是什么如此赚钱,又是什么让那些逐利者如此着迷,本刊记者将带你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10.
投资三千月赚近万,一个小投入大产出的项目,在全国一夜之间风行全国。一个快速赚钱的新模式被疯狂的逐利者不断的跟风、模仿,项目的“始作俑者”一度被推向了风口浪尖。什么项目如此赚钱,又是什么让那些逐利者如此着迷,本刊记者将带你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11.
《新智慧》2008,(8)
牢狱之灾 余彭年,原名彭立珊,1922年生于湖南省的一个普通商人家庭。1949年,余彭年离开故乡孤身一人来到上海。为了糊口。他不得不在上海街头拉黄包车、摆地摊。1954年12月,几经坎坷的余彭年在上海刚刚站稳脚跟,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他一无所有——他被人诬告“有海外关系”,是“逃亡地主”。于是他以“逃亡地主”的罪名被抓,之后被判处3年徒刑,辛苦赚来的积蓄也被全部没收。  相似文献   

12.
莫然  罗平 《新智慧》2007,(7):26-26
下岗谋生,“第一桶金”推销生意赚了1000元 1994年6月,古城西安已经热浪滚滚,而侯晓军的心却像掉进了冰窟窿。刚过四十的他,遭遇到下岗。对于已经习惯在工厂干活、从工厂拿钱的侯晓军来说,他终于痛苦地意识到:要自己出去谋生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打擦边球”是李总一贯做事的信条,他认为不会打擦边球的人,算不上是个成功的创业者。不论做什么,他都喜欢越一点界,比如偷点税,比如欠点款,比如懒得签劳动合同……几年下来,倒也没出什么大事,还赚了点钱。于是,他的“擦边球”也越打越起劲了,请问,李总这样做,能行吗?  相似文献   

14.
鲁渝华 《新智慧》2005,(6):49-50
“长大后要成为孙树华” 淮阳人看孙树华,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在政府,他是一位“听话,并且会来事”的老板;在民间,他是一位“没有架子,心肠好。只会做事”的厚道人。12岁那年,孙树华一家由县城迁到了乡村,家中兄弟姐妹七个,孙树华是老三。为求生计,孙树华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他炸油条,卖烧饼,做过小买卖。19岁那年,孙树华开始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收破烂。做起了“最没有前途的职业”。不过.在起早摸黑的苦心经营下,孙树华的“破烂塑料”一度销到了山东、上海等地,本人也在几年的“破烂生涯”中赚了些小钱。  相似文献   

15.
潇湘 《大众商务》2006,(5):10-11
在这个包装盛行的年代,糖果花横空出世。商家用它赚足了腰包,消费者用它赚足了快乐。由此看出,糖果花并不是“包装”一下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6.
2009年,美国垃圾回收公司waste management的CEO拉里·奥唐诺尔经历了职业生涯中最奇特的一周。 他向董事会请了假,脱掉名贵西装,乔装打扮,换上工装,“潜入”自己公司的一线,在四个岗位做了亲身体验。他在垃圾分类工厂分拣垃圾,在垃圾场回收垃圾。在游乐场清理马桶,拖运生活垃圾。四天内,他发现员工只有半小时的吃饭时间,还必须打卡;体会到了员工工作时受到上级部门的监视;看到一名女员工担当了几个人繁重的工作但收入很少。  相似文献   

17.
智聆 《现代经济》2006,(3):33-33
购买了新房的业主刘先生期待着优雅、安静的“花园”生活环境,可他入住不久就发现,小区的物业管理根本就不能为他的“花园”生活提供保障,从此,他便拒交物业费。  相似文献   

18.
陈恩泉 《大众商务》2005,(11X):36-36
陈恩泉天生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一天,他在街上看见一大堆人围着一个年轻人争先恐后地抢购小时候就吃过、但好多年不见的棉花糖。陈恩泉不禁大为惊奇,这玩意儿本是哄小孩的小吃,多年不见,如今居然成了成年人的最爱。陈恩泉也买了一个,一吃,还真有点儿时的感觉。于是等人少了时和小伙子聊了起来,问他一天能赚多少钱?“如今的人很是讲究复古,加上每个人或多或少对儿时那无忧无虑童真很是追忆,而我这棉花糖就能让他们很快找到这种感觉,因此,生意还真不错。可惜的是这机子不好用,做不快,经常有人等得不耐烦走了,你刚才也看到,多可惜;但要是做快了,  相似文献   

19.
沙风 《大众商务》2006,(2):41-41
“人们总认为我赚的不过是些花生。的确,但我却一点一滴将它们储存下来,时日一久,花生就变成花生酱了。”美国百万富婆说道。她的“花生酱”目前价值50万美金,每年帮她赚取大约5万美金的利息。这个富婆、是麦克蒂格的客户,在他的指导下积累了琐碎的财富。其实,美国百万富婆的成功理财揭示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一个人富有的程度取决于他的支出。  相似文献   

20.
同样是卖地板,有的人总赚不了大钱,有的人却能够在五年多的时间里坐拥千万财富。湖北省武汉人黎耀辉,现在是拥有八十多家地板专卖店的老板。而五年前,他手里的创业资金只有一万元。他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取决于一个“快”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