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南论坛》2013,(11):F0003-F0003
为保障民生幸福和创新社会管理,江阴市民政局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强化民生保障,低保标准提高至530元,发放生活困难救助金8525万元、慈善救助金5680万元、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和重点优抚对象补助金3766万元,实施自然灾害民生保险。  相似文献   

2.
民生问题与民生经济是两个概念。民生经济首先应是民生改善经济;民生经济还存在民生逆转,民生被认为出现问题时,民生经济的概念就被第一次狭隘化了;民生经济还是基本民生经济,在这一层次民生经济取得了进一步狭隘的形式。最后,民生经济本质上是包容性经济。现阶段继续把民生与国计、民生与经济隔离的发展方式必须转变。在我国农民最"大"、农民最多,农民的民生解决得最不好,农民身上蕴藏着最大的经济发展潜力。所以,归根到底,农民问题是我国民生经济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3.
尽管我们在马克思原著的字里行间中并不能找到任何有关"民生"的直接用词,但不能否定的是在马克思近乎所有的著述中都饱含着对人生存与发展的民生思考,都蕴藏着对人类实现民生发展的建议和指引。在马克思看来"民生"的内容包括三个层次:满足人民群众的基础生活需要、用实践推进人的不断发展进步、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现实形态上,马克思关于民生思想的论述着眼于五种形式:经济层面上的民生、政治层面上的民生、社会层面上民生、文化层面上民生、生态层面上民生,内容上的三个层次与现实上的五种形式构成了马克思的民生思想。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中国梦"这一概念,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的出发点、落脚点是人民,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价值。中国梦与老百姓息息相关,中国梦最终落到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上,落实到解决老百姓关心的一件一件具体事情上。老百姓是天、是地,我们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民生建设,随时随地地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实现中国梦,"民生"二字不能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国梦、人民梦的实现之路还很漫长,我们要继续坚持不懈地深化民生建设,从而能更好地实现圆梦中国。  相似文献   

5.
正无锡市滨湖区民政系统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深化民政领域改革,落实民生兜底保障,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激发社会发展活力,全力开拓现代民政发展新局面。区局被评为"全省民政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民政宣传工作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6.
民生问题与民生经济是两个概念。民生经济首先应是民生改善经济;民生经济还存在民生逆转,民生被认为出现问题时,民生经济的概念就被第一次狭隘化了;民生经济还是基本民生经济,在这一层次民生经济取得了进一步狭隘的形式。最后,民生经济本质上是包容性经济。现阶段继续把民生与国计、民生与经济隔离的发展方式必须转变。在我国农民最"大"、农民最多,农民的民生解决得最不好,农民身上蕴藏着最大的经济发展潜力。所以,归根到底,农民问题是我国民生经济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7.
殷俊  张邹 《经济纵横》2019,(11):10-16
马克思关于生存需要、自由发展和未来解放的研究与阐释,奠定了社会主义民生发展的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的民生思想进行不断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惠民思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为民思想、"始终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爱民理想、"科学发展观"的利民思想和"精准扶贫"的富民思想是马克思民生思想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新时代,用马克思民生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实践,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推进精准扶贫,奋力补齐民生短板,并在此基础上坚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8.
邢章萍 《经济》2011,(11):88-89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河北省定兴县民政局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切实有效地采取措施,不断创新管理手段,在推进民政管理和改善民生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财政决策的民生导向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民生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财政改革的"民生"色彩愈加凸显.尽管如此,民生领域的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要促使民生不断改善,具体要求在财政决策上以民生为导向,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支持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以增强民生之安全感;完善收入分配政策,较好地解决民生之源;建立充分反映民意的利益表达机制,真正了解民生之需求:规范权力运作机制,为财政关注民生提供制度和机制保障;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之间在民生事务方面的事权,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0.
民生问题是人们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它是社会关注的又一新领域。着力改善民生是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民生科技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分支,作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对于解决民生问题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改善民生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而科学技术必须以"民生"问题为根本的出发点。本文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提出了发展民生科技、解决民生问题的对策,对于解决中国目前面临的民生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总书记提出"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个可以简称为民生建设"五个有所"的政治智慧,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执政为民理念.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挑战的背景下,拟探讨我国民生建设"五个有所"的历史继承性,分析"五个有所"的内涵及意义,并且在总结成就的基础上,寻求现实问题的对策.以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国计民生"是个汉语成语,将之用于中国今年的"两会"算是再贴切不过。无论是专家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还是民众对"两会"的期许,"民生"都已经是一个与"国计"不能割裂的主题。应该说,举国上下共同关注民生,体现出中国政府的"执政为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的民生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思想,并结合当前中国的具体国情,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民生思想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经济民生、政治民生、文化民生、社会民生四个方面,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4.
"补短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民生短板是"补短板"的重要领域,而认清民生事业的经济属性是补民生短板的重要前提。补民生短板是提高社会福利的关键,同时大力发展社会民生事业也是保证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支撑能够形成新时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之一。因此,应从民生领域挖掘经济新增长点,促进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到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补民生短板中更好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多年来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解放和改革民生的历史。党在领导民生解放和建设的过程中,通过系统地回答“什么是民生,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渊源、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内容”这一民生观的基本问题,形成并发展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观。只有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的内涵及意义,才能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  相似文献   

16.
乔骋 《时代经贸》2013,(18):217-218
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多年来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解放和改革民生的历史。党在领导民生解放和建设的过程中,通过系统地回答“什么是民生,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渊源、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内容”这一民生观的基本问题,形成并发展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观。只有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的内涵及意义,才能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  相似文献   

17.
山西经济发展过程中,突现了"能耗"、"环保"和"科技"三块"短板",山西社会建设的任务越来越突出。民生科技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科学技术,它的发展与山西历史语境、科学语境和社会语境紧密相关。历史语境体现山西民生科技发展的继承性与突破性;科学语境体现山西民生科技发展的科学维度;社会语境体现山西民生科技发展与转化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18.
民生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理解民生概念,对于做好民生工作,解决民生问题,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狭义的民生即有关国民的生计与生活问题。广义的民生不仅包括人民的生计与生活,还包括人民的政治需求、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包括人的生命价值、健康价值和尊严价值等内容。民生概念的内容包括生存的民生、发展的民生和全面发展的民生。民生概念的三方面内容是一个递进关系。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关注民生的思想是一个走向当代的热点话题。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民生的现实关切,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高度体现,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民生问题的切实解决,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需要借助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20.
魏淑娟 《经济师》2012,(6):21-22,29,30
十七大以来,民生问题提到了党和政府更加突出的议事日程上,而科技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又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如何将科技与服务民生有效的结合是新时期民生科技扶贫的重要课题。文章基于对甘肃省国家贫困县民生科技项目的考察,呈现了民生科技供给现状,并从项目的立项、实施、评估等三个环节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并认识"民生与科技对接的有效供给机制"在民生科技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