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变化将极大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和跨境资本流动。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和美国及其他经济体现实经济状况两个角度分析了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前景,认为这一政策是利弊权衡后的现实选择,但是退出的过程将充满风险。随着流动性的趋紧和美元利率的上升,当前国际经济体系中潜在的脆弱性有可能暴露,经济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上升。为了应对可能的不利局面,中国应及早练好内功,增强抵御和化解外部冲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美国退出QE会推动美元走强,加剧人民币贬值预期。但是由于中国经济基本面较好、中外货币利差较大及央行汇率管理较严等积极因素,人民币不会出现大幅贬值。我们应利用美元走强、人民币预期贬值对出口贸易的有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支持企业扩大出口,推动辽宁出口贸易的发展。利用委托贷款等市场化的外汇储备运用方式,支持辽宁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和并购,提升辽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研究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与退出对以G20国家为主要样本经济体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溢出效应差异比较显著;相对浮动汇率经济体,政策对钉住汇率经济体的影响较大;对中国而言,贸易渠道和输入性通货膨胀效应是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作用于我国宏观经济的主要传导途径。另一方面,以美联储加息为主要标志的退出机制可能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正常运行带来不小挑战,尤其应警惕潜在的通货紧缩和币值下行风险;此外,加息有助于缓解人民币外升内贬现象,但对我国股市可能造成短暂的负向冲击。  相似文献   

4.
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在全球范围内对新兴经济体造成了普遍性的打击,尤其是众多发展中国家。考虑到中国经济多年来高速增长,且中国经济体制及货币政策制度较为特殊,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于中国的影响将和对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本文具体阐述了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政策变动对中国宏观经济可能带来的有利及不利影响,分析了退出量化宽松对货币政策造成的冲击,认为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对中国总体影响并不会太大,且长远来看有利于中国实体经济长远发展,并就如何调整货币政策、平稳经济、减小美国货币政策变动给我国带来的负面效应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牟宗君 《特区经济》2014,(2):166-167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在采取第一轮和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失效后,又采取了扭曲操作和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稳定和刺激经济,这一系列货币政策再带来美国经济气温回升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其他影响,本文从多角度多方面分析研究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美国经济及国际黄金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07年末发生的一场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及全球很多国家的经济跌进深渊.为了挽救经济及改善失业率,英美日等先进国家均先后推出了宽松货币政策,如量化宽松措施及扭曲操作.本文除了罗列美国量宽政策过去及最新进展之外,亦尝试从一些事件研究中归纳出该措施对长期利率、汇率、商品价格及股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金融与实体两个层面梳理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中止的实际影响效应,简要阐述政策退出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及对策,对美国可能实施的退出策略作出预期。  相似文献   

8.
付琳 《新疆财经》2012,(2):32-35
在应对危机的政策选择上,当利率接近为零时,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成为部分国家的选择。本文选择了连续推出两轮量化宽松政策的美国和作为全球最早采用过量化宽松政策又在应对这轮危机时重启该政策的日本,介绍了国际金融危机对这两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以及他们各自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具体内容,并对两国货币政策的侧重点和执行效果进行了综合比较。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先后实施多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这种“以邻为壑”的货币政策对世界经济产生深刻影响。文章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产生的背景出发,分析美国采取该项政策的原因及其对我国外贸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唐翠 《中国经贸》2011,(14):22-23
次贷危机以来,美联储在一系列传统宏观调控手段失效的情形下推行了非常规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企图向金融系统注入大量的流动性。本文分析“量化宽松”的政策本质,总结了其在政策导向、实质、实施效果、潜在风险等方面与中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不同;最后分析了该政策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1.
为早日走出次贷危机的阴霾,在传统货币政策陷入“流动性陷阱”后,美联储连续实施了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然而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文章简要分析了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内容、政策效果以及退出机制,试图从中得到启示,为我国提供经验借鉴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2.
近期,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正式推出。为此,本文考察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历史,分析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全球性流动性泛滥的内在联系,指出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金融体系的不利影响,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保障我国金融体系安全的若干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我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随着经济逐渐步入正轨,过量货币对经济发展的副作用开始显现。但进入2010年,随着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全球经济有二次探底的可能性,我国货币政策面临两难选择。该文运用基本经济理论,对我国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必要性、判断指标等进行了分析,认为宽松货币政策确实面临退出要求,但鉴于传统退出手段给市场带来压力过大,应当通过金融体制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吸收流动性,实现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平稳退出。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爆发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从三个方面影响了公共债务:央行向财政部上缴铸币税;降低再融资成本;刺激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从而有效提高公共债务的可持续水平。在此过程中,国债市场同时承担了货币政策传导和政府融资功能,中央银行致力于将投资者的资金从长期国债市场挤入短期资本市场,降低投资者的债务久期,而公共债务管理者则试图在低利率环境下发行长期债券延长债务久期,降低债务成本,二者的政策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抵消。随着发达国家相继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国债利息将会迅速增长,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对中国而言,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化国内债券市场;降低主权债务管理与货币政策、金融稳定的潜在冲突,建立国家层面的资产负债表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15.
始于2008年末的美国金融危机给全球金融市场特别是美国的金融市场以沉重打击。在此背景下,美联储连续推出了两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简称QEl QE2)。美联储这种想通过注资金融业,以金融业的充足流动性来消除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并使资金流入实体经济促使经济全面复苏的方法并未收到明显效果,过多投放的货币陷入了“凯恩斯流动陷阱”怪圈。面对当前我国物价指数不断攀升的现实背景,从“凯恩斯流动陷阱”视角分析美国的政策效应,无疑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美联储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结束,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业已启动,该政策工具的使用已呈现出针对性、超常规和高度宽松的特征,同时,该工具的政策机制传导出正面和负面效应,也给中国经济带来诸多考验。  相似文献   

17.
辽宁应正确把握国内外金融形势,积极消除不利因素及影响.首先,调整外贸格局,积极发展对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其次,加强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规避汇率风险.此外,利用人民币升值的有利方面,推进“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到海外并购优质企业和资产,实现区域上、战略上的转变,推动辽宁经济的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潘成夫  刘刚 《改革》2012,(4):84-91
主要利用美国国际收支(简称BOP)账户、资金流量表等统计数据探讨量化宽松与资本流动之间相互联系。分析表明,国际资本流动与量化宽松之间关系密切,量化宽松是资本流向EMEs的重要原因,反过来资本流动则影响了量化宽松的有效性,量化宽松和资本流动是引发全球货币汇率冲突的关键性因素。各国应通过国际协调促进宏观经济政策的生效和压制冲突,使全球经济得以更加平衡地复苏以压制冲突,而且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大的调整责任。  相似文献   

19.
尽管美联储多次宣布将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但本文研究认为,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陷入周期性常态化,我们的判断依据是:(1)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危机的持续恶化——量宽政策周期性常态化的现实需要;(2)量宽政策具有短期有效长期负面的特征——量宽政策周期性常态化的效应依赖;(3)美联储对传统监管职能与货币规则的突破——量宽政策周期性常态化的制度支持;(4)美元霸权体系的存在——量宽政策周期性常态化的货币支撑。  相似文献   

20.
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以日本银行为典型的"定量宽松"政策和以美联储为典型的"信贷宽松"政策在操作方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同的量化宽松政策,其目标指向不同,应根据经济运行的具体状况选择不同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式;我国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应建立在对经济基本面的科学判断基础上,考虑金融体系和市场结构的特殊性,合理借鉴其他国家实践中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应该目标明确、操作审慎、可预期性强,并且前瞻性地考虑政策的退出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