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外管理》2014,(3):20-20
房价会持续上涨吗? 对房地产市场来说,2014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土地市场的火爆,与开年之际市场量价齐跌的表现,为2014年的中国房地产奠定了极其“诡异”的基调。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的前10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爆发式增长的10年,也是房地产企业发展的“战国时代”;在这个群雄角逐的阶段,无论是材料、电器行业,还是化工、节能。纺织、基建等行业的企业均不同程度地参与到房地产开发领域。根据中国房地产网的最新统计显示:中国房地产市场在短短的10年时间里,平均价格增幅达到约5~6倍,  相似文献   

3.
7月16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显示,与去年楼市的“高歌猛进”迥然不同,2014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降价范围和幅度进一步扩大,住宅销售上半年呈量价增速双降态势。  相似文献   

4.
“双向调控”一词,是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在2014年两会上透露的信号.一时成为业界热议的焦点。但房地产双向调控并不是一个新提法.早在2006年1月24日,《解放日报》就曾刊发题为“今年房地产政策双向调控”的文章。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透露出“双向调控”的楼市政策信号.但当前房地产市场双向调控仅仅是以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延续,还是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5.
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房地产金融是房地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命线”。随着2003年以来政府出台多项宏观调控政策抬高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门槛”,银行贷款难度加大,房地产开发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资本市场,寻求其他融资渠道。另一方面我国蕴含着强大的民间金融。2005年中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141051亿元,比2004年增长18%。这些民间金融正在急切地寻找出路,而高额的房地产投资却令人望而生畏。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借助资本市场实现房地产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失速的房贷     
易宪容 《英才》2008,(7):33-33
当前房地产市场争论最多的,是所谓“百日剧变论”。其理由在于,由于今年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不少开发商将面对资金链断裂的可能。年初,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就称,如果不改变从紧的货币政策,那么就会有不少房地产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破产。但实际上,半年过去了,尽管不少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着重重困难,但是,“破产”的预言似乎并未应验。  相似文献   

7.
当下房地产市场虚热,市场秩序屡遭挑战,亟需健全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约束。有的房地产企业已经明显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有的房地产企业还游走在规范的边缘,或许他们的行为还没有“越界”,但已被搅动的2007年房地产“江湖”再也难以平静……  相似文献   

8.
从“集资门”到“要被海航收购”的传闻,再到“被银监会调查信托风险”,绿城集团近期可谓是多事之秋,负面新闻频频登上行业头条。正所谓苍蝇不叮没缝的蛋,绿城集团的销售受阻、负债率走高、资金链即将断裂,恐旧都促使它成为了在重拳调控之下的房地产市场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9.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成熟,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品牌时代。品牌作为品质与文化附加值的表征,已经日渐被购房者所重视。从行业领域看,虽然我国房地产业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正处于市场旺盛期,但消费心理的成熟、产品同质化的加剧以及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必然规律,也促使房地产企业在谋求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拿起“品牌建设”的武器。尤其是对跨地域的房地产开发商而言,有效的品牌战略与品牌建设工作将降低消费者识别成本,大大减少跨区域发展的“入场费”。  相似文献   

10.
陈菊 《房地产导刊》2003,(79):44-45
“房地产企业的品牌运营和资本运营”是现代房地产企业在资讯丰富、变化迅速的市场求生存、谋发展的重要课题。品牌是房地产企业市场运营的旗帜,是房地产企业资源投入累计的载体,是企业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房地产企业真正长远的成功,就是房地产品牌运营的成功。品牌,是未来房地产企业的立足之本。  相似文献   

11.
王新业 《经营者》2006,(8):68-73
2006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将会进入一个相对的政策缓冲期,这是在2005年“国八条”、“新八条”等一系列宏观调控组合让人们应接不暇的背景之后的真空时期。在这个后政策时代,房地产的政策和市场走向又将如何呢?这是行业上下游企业都很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土地·金融·消费——房地产新政扫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五月前后,对房地产业界来说,是一个多事之秋,有人更称之为“夏天里的冬天”,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这期间,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陆续出台,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对于房地产政策的一些调整,很容易给人一个信号,那就是国家将严格保证房地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加强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房地产“泡沫”可以休矣!  相似文献   

13.
中国房地产市场近年来一直处于非理性繁荣状态,因此,中央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旨在挤出房地产泡沫,平抑其投资过热现象,从而实现宏观经济在金融危机后的软着陆。此外,央行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更是加重了仍处在调控政策消化阶段的房地产市场的下行预期。根据金融加速器理论,初始的外部冲击通过信贷市场的放大作用,最终将引发大幅度的市场波动,破坏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房地产企业的高负债率和开发模式决定了房地产市场中金融加速器效应十分显著,尤其是在政策变动和楼市供求关系发生逆转的情况下,表现更为明显。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导刊》2005,(22):46-46
市场表现:进入2005年,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成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热词”。 缘由探究:由于中国没有完全开放房地产金融市场,除银行信贷之外没有更多的金融工具,房地产信贷门槛的提高导致房地产融资体制中融资渠道更加狭窄。 影响程度:REITS的出现让不少房地产企业看到了曙光.因为REITS可以为缺少资金的企业提供大量资金,而其条件相对比银行宽松.方式灵活。  相似文献   

15.
清风 《中国房地产》2005,(12):23-24
2005年,被业界称为房地产的“政策年”。在这一年中,土地、金融、税收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对调控房地产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这一年中,宏观调控的成效开始显现,市场形势发生了变化,房地产企业的竞争格局也随之调整。从房地产行业发展的角度而言,可以说,2005年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一年,是行业发生重大转型的一年.  相似文献   

16.
中国房地产市场近年来一直处于非理性繁荣状态,因此,中央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旨在挤出房地产泡沫,平抑其投资过热现象,从而实现宏观经济在金融危机后的软着陆。此外,央行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更是加重了仍处在调控政策消化阶段的房地产市场的下行预期。根据金融加速器理论,初始的外部冲击通过信贷市场的放大作用,最终将引发大幅度的市场波动,破坏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房地产企业的高负债率和开发模式决定了房地产市场中金融加速器效应十分显著,尤其是在政策变动和楼市供求关系发生逆转的情况下,表现更为明显。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对我国房地产市场未来需求的总体判断1.背景:房地产市场是否“失速式”下滑2014年以来,有关我国房地产市场下滑加速并将冲击经济增长的言论甚嚣尘上。国内外研究机构和投资银行认为,我国房地产将成为最大的风险点,甚至是经济增速落入低谷的“黑天鹅”。近期,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房地产行业运行数据也显示,201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环比下降7.6%,创  相似文献   

18.
王琦 《中国企业家》2005,(14):78-79
当“关系”不再是最重要的玩法,资金实力就成为这个行业的决定力量房地产市场一片风声鹤唳。今年出台的针对房地产行业政策接连不断,“国八条”、“新八条”、“511文件”,目标越来越精准,把从2002年开始的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严厉水平。511文件指向住宅市场的投机者,首当其冲受到直接冲击的却是房地产企业。据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公司提供  相似文献   

19.
对于各家房地产中介企业来说,2006年注定会是个不平凡的政策年,政策的频繁出台和中介企业的成批倒闭成为市场的常见景象。不完全统计数据表明,中国房地产中介产业最发达的上海,最高峰时的中介门店数目达21000家,无数“夫妻店”充斥行业,发展良莠不齐。但是,自宏观调控政策和房地产市场冷清后,一年时间内迅速萎缩至12000家。今年的业内统计数字是仅仅8000家,淘汰率高达62%。  相似文献   

20.
2005年广东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量在全国排位首次跌到第三位。这是在近日由广东省房地产业协会召开的“2006年广东房地产市场景气分析会”暨《广东房地产蓝皮书》首发式上披露的信息。据悉,“平稳”将是广东省今年房地产发展的主调,政府将重点落实普通住房供应的措施,推进各个城市的房地产信息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