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淑琪 《商》2014,(9):261-261
十八大报告中强调,中国要努力建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全面小康社会。公民道德建设作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本身就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因而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有力保障。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保障。  相似文献   

2.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转变发展观念,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全面发展;经济与社会、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消费模式主要体现为追求利益的短期性,它严重破坏了人类环境。可持续消费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它以节约、共同富裕、文明为特点,以公平、适度、人本为原则。可持续消费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采取切实措施实现消费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李君 《北方经贸》2006,(6):9-10
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思想,分三个阶段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战略目标。现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从我国的自身状况和国际上的经验来看,在下一步发展中,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做到经济、社会、生态与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经济健康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公平正义,生态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陈惠雄 《财经论丛》2021,(4):106-112
文章基于幸福支柱原理,解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是以身心健康、家庭安康、经济小康、社会正康和生态大康为核心支柱的"五康共建"的结构逻辑和建设体系.根据"五康共建"的辩证关系及其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对应的公共政策建议,以提升小康社会政策机制设计的整体性和可持续建设能力;通过由微观到宏观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路径解读,补充一种面向幸福的小康社会建设机理和政策涵义,以避免"收入有增长,幸福无提高"的"幸福悖论"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循环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只有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循环经济观,建立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依靠科学技术,着手构建循环经济系统结构,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建立循环型社会。  相似文献   

7.
运用价格杠杆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全社会形成珍惜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的局面,实现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目标,需要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水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制定完善的价格政策。本文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目标,分析目前我国水资源市场形势和状况,阐述建设节水型社会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意义,提出运用价格杠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价格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社会需要可持续的发展,在华外资企业也需要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平台,这是相互共融、实现共赢的关系。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紧扣中国所倡导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华外资企业将会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9.
石永林 《商业研究》2004,(24):53-56,91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是人类在新世纪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 ,进行城市经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既要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的整体和谐 ,又要实现社会文化生态、经济技术生态和自然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经营包括人才、土地、产业、资源、基础设施的优化组合和无形资产的创造与优化配置 ,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翁志勇  沈迪 《商场现代化》2008,(13):321-322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集成的目标体系;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当今的市场经济所日益暴露出来的生态问题,更迫切要求我们建立一套与新发展观相适应与配套的新的市场经济模式——生态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能否解决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关系到我国能否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田雪原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口与发展研究”课题,经过三年的潜心研究,最终成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于2006年4月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本书在全面评价已有研究成果并吸纳某些科学成份基础上,结合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际,力求站在学科前沿,以新视角、新方法、新观点推进理论创新;同时着力实证研究,针对目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报告》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  相似文献   

13.
《商》2015,(48)
科学发展观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企业要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低碳的生产方式能使企业减少成本,降低损耗,提高企业形象,最终对企业提高利润起到了重要作用。环保产业的发展优势在于它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可持续消费理论及我国政府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徐辉 《消费经济》2003,19(2):46-48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日益深刻。认识可持续消费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基本内容,探讨我国政府的相应对策,对于发展消费经济,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可持续消费理论的形成可持续消费是与可持续发展相对应的范畴,它是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深化而产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它是一种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与我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可持续发展强调以人为中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还…  相似文献   

15.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大力推进,生态林业建设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主题。生态林业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现代林业发展模式,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已成为时代主流。近年来,甘肃省坚持加快发展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生态支撑。笔者着眼于甘肃生态林业建设的总体现状,分析了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生态林业建设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提出了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推进甘肃绿色崛起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6.
郭振  谷永芬 《商业研究》2002,(8):107-109
新世纪 ,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 ,推进社会发展的核心是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而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 ,发展农村小城镇是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致家的有效途径。建立农业综合产业体系 ,是实现小城镇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解决贫困问题与民族问题的需要。生态伦理观与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生态伦理观为民族地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发展提供借鉴;生态伦理的"公平原则"是实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原则;可持续发展观蕴涵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精神。我国民族地区应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运用生态伦理理念构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 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从根本上缓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循环经济是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最佳选择。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废物产量的最小化甚至零排放。循环经济是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的进一步拓展。循环经济从发展国民经济的高度和广度将环境保护引入经济运行机制。循环经济是经济全球化和环境全球化的客观要求。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日益密切.增强我国环境竞争力,实现我国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要求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要实现生态文明。循环经济作为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够满足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共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匮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能否确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观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和子孙后代生存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生态和谐,主要是自然生态和谐、经济生态和谐和社会生态和谐。讨论了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态三个和谐的内涵,并提出了结合高等工程教育的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