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对张家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和存在的问题介绍的基础上,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2.
从旅游开发角度协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从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现状入手,阐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协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型协同、体验型协同、创造型协同等思路.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研究意义.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其中旅游产业作为一种有效的保护形式,在非遗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本文结合实际案例主要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通过对旅游产业的保护模式进行分析,试图探究一条适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旅...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正负影响的基础上,建构旅游化生存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系统模型,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系统包括政府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企业和游客行为等四个子系统,并以赫哲族为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系统进行解构。 相似文献
6.
7.
8.
线型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是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最新方向.尝试对东北线型文化遗产主要名录进行汇总,对东北亚丝绸之路、东北长城遗产、中东铁路等重要线型文化遗产进行描述,并探讨促进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9.
基于产业融合视角的少数民族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以景宁畲族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产业融合是现今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产业融合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其价值的深度发掘。景宁是我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和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县内自然村落民间文化悠远,是畲族宝贵的财富。从产业融合视角出发,构建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的融合发展模型,提出融合发展路径,不仅有助于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挖掘与保护,而且为我国其他少数民族集聚区域更好地抢救、保护和发展传统非遗文化提供借鉴与启示。[方法]运用文献梳理、实地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景宁县的主要少数民族自然村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类型与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景宁县少数民族农村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存在习俗、民歌、服饰濒临消失、古老建筑、仪式举办场所濒临泯灭、医术、药物、偏方面临失传和特色工艺缺乏传承艺人等问题。[结论]景宁县少数民族农村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可选择渗透型融合、重组型融合和延伸型融合3种有效路径,在建立产业协调机制、开展非遗资源普查、培育非遗文化载体阵地和拓展旅游开发新手段、新途径等方面下功夫,更好促进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新疆作为我国非遗资源的重地,非遗的传承与保护,特别是非遗资源的数字化传承是紧迫的时代课题。新疆非遗资源在数字化传播过程中面临视觉元素单一、更新周期较长、可视化效果不足、交互感有待提高等问题,加强新疆非遗的数字化传播已经为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应充分利用非遗数字技术功能,制定新疆非遗数字化发展路径,从而提高新疆非遗数字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特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地处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分布。本文采用制图法、统计法和分类及归纳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合对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分析,得出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分布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13.
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化、文明的杰出代表,往往被旅游业视为"金字招牌"。随着遗产地的旅游开发及旅游活动的大规模开展,另一种危害世界遗产的方式又受到遗产专家及大众的关注,即旅游过度、无序开发给世界遗产带来的灾难。本文探析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保护性开发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15.
16.
保定市作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市,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将严肃的口述历史的研究方法引入对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群体的保护,即通过对非遗传承人进行严格的口述史记录,重点关注他们的人生经历、技艺传承以及技艺背后的文化生态、文化记忆等,并以此为基础引入网络数据库技术,建立较为完备的非遗传承人口述数据库是保存和传承宝贵文化遗产的创新举措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19.
以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研究对象,运用Arc GIS10.5空间分析工具分析其空间分布状况,为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参考。研究表明,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结构上,传统技艺所占比例最高,曲艺所占比例最少;在空间分布上,呈集聚分布的特点,多集中于洛龙区、老城区,呈东北向西南递减的趋势;在县域的数量分布以洛龙区、老城区较多,新安县以及洛宁县较少,有着明显的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20.
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世代相承、技艺精湛、风格独特等相同之处,还具有种类丰富、价值较高、崇尚中和、乡土味浓的个性特征。通过调查河南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概况,总结其饮食类非遗的特征,有利于增强中原饮食文化的影响力,为保护和传承中原饮食类非遗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