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李立 《新智慧》2004,(4A):43-44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将审计风险分为以下几个构成要素:固有风险,指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控制风险,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  相似文献   

2.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历来被各种经济组织所重视.而对会计信息主要载体的会计报表进行验证的审计组织,有的却因未能审查出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报或漏报的问题并发表了不恰当意见而承担审计责任,构成审计风险,遭受不应有的损失,甚至被起诉.多年以来,审计界的学者与专家对这个重要课题作了不懈的努力,企望通过构筑一定的审计风险模型来实现正确的审计决策,并已取得了行之有效的科研成果,使审计风险决策模型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3.
审计风险是指在特定的主客观环境下,在特定的时期、空间内,由于CPA对会计信息中存在严重错报漏报和公允表达的情况下,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所引起的并给审计主体带来审计失败的现实损失和潜在损失。审计风险具有客观性与普遍性、隐蔽性与可控性、偶然性和时间的随意性、必然性、超然的全过程性以及可转换性、利害双重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审计失败,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又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导致审计失败的原因众多,在本文中主要通过注册会计师因素与外部制度因素两方面对审计失败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5.
刘勇  夏江华 《嘉兴学院学报》2001,13(5):51-52,69
在对审计风险央在涵义进行充分阐述的基本上,提出了审计风险的涵义应为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错误、漏报的会计报表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的观点,并针对审计风险的成因,指出了审计风险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公允性是指会计报表没有重要的错报,或说会计报表不存在引起报表使用误解而作出错误决策的错报;会计报表层的重要性水平是判断会计报表公允与否的标准;我国会计报表审计的目的应该选择公允性,同时应修改《独立审计准则》中发表无保留意见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徐惠  武立勇 《新智慧》2004,(4B):46-47
财政部2002年颁发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修订)的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审计报告准则》)。所谓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公司年度会计报表发表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书面件。  相似文献   

8.
陈志强 《新智慧》2000,(14):40-41
我国理论界在对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论述。如注册会计师全国统考指定辅导教材《审计》中认为:“审计风险和支持注册会计师对会计报表表示意见所需的证据数量之间是反向关系。也就是说,对特定被审计单位来说,其审计风险越低,所需的证据数量就越多。”然而,《〈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具体准则〉释义》(以下简称《释义》)则持相反观点,认为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据之间是同向关系,即“审计风险越高,则支持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结论或意见的审计证据的需要量就越大;  相似文献   

9.
试论审计风险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计风险是指在特定的主客观环境下,在特定的时期、空间内,由于CPA对会计信息中存在严重错报漏报和公允表达的情况下,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所引起的并给审计主体带来审计失败的现实损失和潜在损失。审计风险具有客观性与普遍性、隐蔽性与可控性、偶然性和时间的随意性、必然性、超然的全过程性以及可转换性、利害双重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新审计准则的红色主轴就是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而重大错报风险正是新审计风险模型的构成要素,本文主要从分析现行审计风险模型的缺陷入手,阐述新准则下审计风险模型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张龙平 《新智慧》2005,(1):36-37
安然事件后,国际审计和保证准则理事会(IAASB)为提高审计人员评估风险、发现舞弊的能力,修订发布了三个新国际审计风险准则(ISA):一是ISA315《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二是ISA330《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三是ISA500《审计证据》(已修订)。IAASB要求从2004年12B15日起执行新准则。原IAS310《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ISA400《风险评估与内部控制》、ISA401《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和ISA500《审计证据》一并作废。新准则与原准则相比,有七大实质性变化。  相似文献   

12.
黄长江  谭林 《新智慧》2006,(4):53-54
重要性对会计报表审计影响重大。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不但是现代审计的特征之一,而且是实现审计总目标所必须采用的手段之一。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发布的《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发布的SAS220征求意见稿、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审计准则说明书第47号——执行审计中的审计风险与重要性》,都对审计重要性问题进行了专门论述。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重要性》也对此进行了专门规定和说明。因此,对于重要性概念的深层次探讨,无论是在加速实现同国际审计惯例接轨方面,还是在指导我国审计人员审计实务、提高审计人员执业水平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有重大错误或漏报的会计报表仍有发表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可能性,具有存在的客观必然性、潜在性、可测可控性、后果严重性等特征。必须从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合理确定审计责任的时效性、优化审计人员素质、建立审计风险基金和审计风险保障制度、加强行业自律管理等方面防范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14.
重大错报风险的形成原因错综复杂,如何评价风险可能存在的业务领域、风险相对高低以及被审单位整体重大错报风险大小是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三大核心和难点。首先构建重大错报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引入灰色关联分析评估模型,以更加客观准确地确定各错报风险因素的权重及排序,最终得出各业务领域评估值及综合评估值大小,这样可以为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单项及不同审计业务之间的资源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我国逐步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必须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充分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并对此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程序。这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重视审计范围与专业能力外延扩大、建立分行业数据库和软件模型、要求审计程序前置化、注重运用分析程序、全面运用内部控制、根据客户规模选择不同的审计模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8条及第10条对重要性与审计风险、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界定为: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应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多。笔认为此种界定尚不完善,拟就此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17.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在履行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法定职责的过程中,因对特定审计事项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和评价意见而承担责任或损失的可能性。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成两大类。一是环境因素;二是自身因素。要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必须做到:第一严格审计程序;第二要讲究审计方法;第三要搞好审计评价;第四要完善制度和规范。  相似文献   

18.
一、风险和工程审计风险的含义风险系一种可能性与不确定性,是指特定事件、措施或行动对特定组织产生不利影响或导致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工程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工程项目存在错报或有重大缺陷,或者是被审计单位工程投资管理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存在重大漏洞或未被有效执行等,而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因种种原因未能发现,且发表了不正确或不恰当的审计意见而承担法律责任的可能性。二、工程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工程审计风险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项目本身存在重大错报、漏报、弄虚作假或工程管理上存在弊端和漏洞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审计人员审计后表示该项目并不存在重大错报、漏报、弄虚作假或工程管理无弊端和无漏洞的风险。也就是说,工程审计风险的产生是客观存在和主观运作的共同作用。笔者认为,国有企业内部工程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①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②审计时间滞后,审计方式、方法陈旧;③内部工程审计所处的审计环境不佳,具体表现为法制不健全、审计对象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较差;④内部审计机构的相对独立性较差。三、工程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1.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加强工程投资内部审计行业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审计...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提高审计人员评估风险和发现舞弊的能力,自2000年起国际审计准则委员会专门成立了审计风险分委员会,负责对审计风险模型及现有的国际审计准则进行修订。2003年10月,国际审计和保证准则委员会(IAA SB)对现行审计风险准则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修订,发布了三个新国际审计风险准则:一是国际审计准则第315号(ISA315)《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二是ISA330《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三是ISA500《审计证据》。本次修订的最大变化和核心内容就是确定了新的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 检查风险。新审计风险模型的理论及运用突出了风险导向审计的新理念,即以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为导向,从整体和局部两个层次捕捉风险点,将防范风险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新的审计风险模型是对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和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完善和突破。一、风险导向审计的两种模型及其缺陷1.控制风险导向审计。传统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 控制风险 检查风险。在实务中运用该模型时,由于通常难以对固有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往往将固有风险简单地定为高水平,故在评估审计风险时以控制风险为评估风险的...  相似文献   

20.
管劲松 《新智慧》2004,(1A):39-40
2003年4月11日,财政部发布了修订后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以下简称“新准则”)。新准则第十五条规定:审计报告日期是指注册会计师完成审计工作的日期,审计报告日期不应早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签署会计报表的日期。对于审计报告日期而言,新准则删掉了原准则中的“审计报告日期是指注册会计师完成外勤审计工作的日期”中的“外勤”两个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