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初画家恽寿平的一则笔记著录了元代画家黄公望《秋山图》流传与鉴定的传奇,日本近代作家芥川龙之介在此基础上创作《秋山图》小说加以演绎。本文结合有关文献论证《秋山图》存在的真实性,解读《秋山图》文本并指出:鉴赏就是一种创造性演绎,艺术作品的多义性,引发无穷的艺术思维。  相似文献   

2.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期市民文学作家的代表,他的作品一直是中日学者研究的对象,而他的英年早逝,更给人们留下诸多谜团,对其死因的追究,也自然地成为芥川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一般认为,其自杀要因之一便是“恍惚的不安”,而来自芥川周围女性的精神影响,正是构成其“恍惚的不安”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葵花宝典》是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的一部武学秘籍。文章从《葵花宝典》的创立者之分析、明朝宦官及其弄权现象与《葵花宝典》之关系、《葵花宝典》的象征性三个方面分析论证了《葵花宝典》的创立者到皇宫中当了太监的原因,分析了历史上明朝宦官与宦官弄权现象对金庸创作《笑傲江湖》的启示意义以及《葵花宝典》象征着现实社会中的权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贾平凹长篇小说《土门》最直接的主题应是对现实题材即城镇化的关注,从其特定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心理来看,《土门》应是一部关注现实与改革的“主旋律”之作,而从其创作历程来看,《土门》又是具有标志意义的再次转型之作。  相似文献   

5.
《琵琶行》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琵琶歌》的写法,但在创作动因上它们存在很大的差异。相较而言,《琵琶行》的诸多创作动因更符合诗歌艺术的审美要求。正是这些创作动因上的差异导致了《琵琶歌》与《琵琶行》在艺术效果上的高下之分。  相似文献   

6.
《李娃传》和《李师师外传》是唐宋传奇中描写妓女的题材,两位女主人公的言行都凸显了侠义风范,为后世所景仰。又因其两部作品中人物性格不同,创作年代不同,所受的社会思潮不同,侠义精神的境界也产生了差异。通过对两部作品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侠义精神得到了升华——从"细民之侠"到带有国家民族大义色彩的"儒侠"。  相似文献   

7.
《苔丝》和《红楼梦》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演说的都是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以主人公爱的历程为主线,传达着历史转型时代人物丰富、活跃而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其间蕴涵着创作主体对人生的参悟、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以及时代风貌的矛盾感情,并体现着同一悲剧根源意识。两部作品在内容主题和反映社会现实方式上不仅相似,而且在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矛盾心理也是相似的,表现的都是人生似梦、如同过眼云烟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工业题材创作是近年电视剧创作领域较为薄弱的环节,而《大工匠》、《漂亮的事》却以厚重的影像表现令人们耳目一新。两部电视剧对东北工业文化形象的塑造,对工人群像的深情表现都使得这两部作品显示出传播与建构东北工业文化的艺术责任感与使命感。  相似文献   

9.
徐静蕾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使她从诸多年轻演员中脱颖而出,并随之冠以才女之名。《我和爸爸》及《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两部电影都采用了平淡的叙事方式,但两部作品带给观众的感受不同。前者贴近生活。以层层铺垫与对白、自白相结合,逐渐展现人物的情感变化;而后者对白不多.通过内心的“独白”去揭示情感的激变。尤其是《来信》,赋有诗意的唯美情调。突破了徐静蕾以往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0.
马致远的《汉宫秋》与陈与郊的《昭君出塞》属于不同时期同题材的作品,且都是杂剧,剧目较短,本文通过对两出戏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等的不同进行比较分析,以体现不同时期由于时代的发展变化,作家创作思想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祝福》是鲁迅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呐喊》、《彷徨》两集中所体现的主要创作艺术在《祝福》中得到了集中而鲜明的体现。诸如简洁而传神的肖像描写、画眼睛以显示人物的灵魂、个性化的人物语言、重复的艺术手法、“看/被看”的情节结构模式等鲁迅小说典型的创作艺术在《祝福》中都有体现。《祝福》可以作为考察鲁迅小说创作艺术的一个典型文本。  相似文献   

12.
在曾经的创作中,迟子建对人性之善的追求甚至到了有些偏颇的程度,某些方面削弱了小说应有的现实意义。然而生活的磨砺给作家带来的不仅仅是生之经验,更是感之痛彻,这种现实的深刻认知悄然影响了她的创作,在《酒鬼的鱼鹰》与《零作坊》中,风格的转变已然呈现。然而,虽然作家的眼睛早已看穿了严寒、阴霾,也有狂风恶雨,但她并没有让猥琐、丑陋、罪恶、绝望占领她的文字世界。在寒凉甚至绝望时,她依然试图把恶俗的世界翻转过来,让我们看到最美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3.
日前,一部设计、装帧新颖的李梅诗歌集《裸情之音》,由中国文联出版社隆重出版。衡阳市玛钢厂厂长、党委书记李梅,在担任湖南省演讲与口才学会副会长,首都师范大学演讲中心客座教授,《演讲艺术报》总编辑等多种社会职务的同时,挤时间创作出丘比特之箭、不灭的亮光、演讲之圣经、雁城的胸脯、日记诗体例、生命之存量和诗歌评论,汇集成《裸情之音》。该诗歌集由我国著名演讲家、首都师  相似文献   

14.
《乐记》是一部音乐美学著作,其中也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艺思想。中和之美、声律之美、气论说和物感说等理论概念及范畴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学传统的审美诉求及创作理想,而且对后世文论的建构和发展影响颇深。我们应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乐记》,取其精华,将它深刻的美学思想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诗《长恨歌》与《李夫人》,均以帝妃爱情为书写对象。二者的题材具有很高的同质性,甚至可能同时存在于诗人的构思中。但《长恨歌》着意于爱情悲剧的讲述,《李夫人》却通过议论部分,对同质的题材做出了新的解读,使主题变为“鉴嬖惑”。在这种变化的背后,是白居易诗歌“感伤”与“讽喻”类别的不同属性的影响。《李夫人》所属组诗《新乐府》,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讽谏性创作,《李夫人》自然也要传达利于政治的公共价值观。但在实际表达上,题材和诗人无意识的影响使《李夫人》整体上依然呈现出爱情感伤之色,与主题发生了错位。  相似文献   

16.
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与曹禺的《雷雨》这两部剧作在创作背景和表现主题以厦女主人公的塑造上有着惊人的相似。《雷》与《榆》的这种并置形成的互文性凸显了家庭悲剧所映射的广泛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姐妹》是开篇之作,《死者》是压轴之作,而《阿拉比》被认为是最精彩的篇章之一。通过分析这三部小说,挖掘《都柏林人》的创作意图,指出整部作品的主题在于展现爱尔兰宗教的瘫痪状态和国民的麻木痼疾,并借此唤醒民众,促进爱尔兰民族的复兴和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18.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之一《傲慢与偏见》,是让读者领会到它是作者成功进行人物创造的典范之作。本文试从作者创作的不同男女形象的语言和行为两个方面的反差中,思考《傲慢与偏见》中不同人物的婚姻选择及人物行为动机与意愿相矛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雷雨》和《北京人》在其创作主题、艺术特点及类别性质上 ,既有相似又有不同 ,各具特色。这两部剧作分别描写了代表着官僚资产阶级家庭的周公馆和封建世家的曾公馆 ,通过对剧中周朴园、曾皓、蘩漪、曾思懿、鲁侍萍等典型人物的塑造 ,深刻描绘了人物的灵魂和人物的内心世界。无论《雷雨》中错综复杂的矛盾 ,还是《北京人》中隐晦、曲折的纠葛 ,最终揭示了两个不同时期剥削阶级大家庭必将走向坟墓的命运。《雷雨》是一部悲剧 ,而《北京人》则是一部悲喜剧交融的社会正剧。  相似文献   

20.
《暴风雨之夜》主要映射于经典《伊索寓言》中《吃饱了的狼与羊》。木村裕一运用互文性将文本与社会现实相融,进行新的构建,体现了互文性创作的语言形式外化、图式化的创新。运用互文性框架,解析《暴风雨之夜》的童话隐喻,旨在阐述文本表面烂漫的叙事风格背后隐藏的对人类社会情感问题的批判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