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广西首个“信用县”建设工作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0月吴邦国委员长到田东考察调研时提出了"以田东县为试点,破解农村金融服务难题"的重要批示精神。田东县自2008年12月开始实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经过多方的努力,田东县建立农村信用体系,改善了农村信用环境,提高农户信用意识,缓解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有效促进了田东县社会经济和谐发展。2011年月10月,田东县被广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命名为广西第一个"信用县"。田东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一)农户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基本形成截至2011年12月,田东县已采集农户信用信息档案共  相似文献   

2.
吕彦杰 《理论观察》2012,(4):147-148
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建设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农村金融的稳健运行,更关系农村经济繁荣发展。本文通过目前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体系建设主要因素的分析,指出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建设是当务之急,并提出具体建议,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基础。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面临许多困难。通过加强农村信用和征信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整体合力,扎实开展农户评级建档基础工作,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制度等以加快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创造和谐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王萍  吕彦洁 《理论观察》2010,(1):134-135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农村金融的稳健运行,更关系农村经济繁荣发展。通过调查齐齐哈尔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基本情况.认识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利于更好地加快我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5.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通过完善相关信用法律法规,加快推进农户信用档案建设等措施,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朱霖 《魅力中国》2014,(14):49-50
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必须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宣传力度,建立完善的农户信用评价机制;完善农业贷款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建立完备的农村产权制度,建立农业生产融资性担保公司;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激励约束机制.实行倾斜的财税扶持政策,加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7.
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不仅具有经济规律的性质,而且有着深刻的伦理涵义。当前,农村信用缺失现象普遍、农村信用体系不完善,已然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因素之一。因此,大力加强农村信用道德建设,提高农户、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村基层政府信用水平,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不断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就成为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龚茂强 《魅力中国》2009,(15):37-37
现代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经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发展和优化农村金融环境的基础,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保障。本文分析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9.
创建和谐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要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构建适合地方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以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尽快构筑新农村金融生态体系;以信用工程建设为基石,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加大法制体系建设力度,营造能维护农村金融生态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10.
和谐农村构建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农村信用制度缺位。农村信用表现为信用道德是和谐农村构建的本源,信用契约是和谐农村构建的基础内容,信用体系是和谐农村构建的基础工程。农村信用问题体现在诸多方面。农村信用制度建设措施包括县域信用体系、信用互助担保联合体、信用保险等,从而建设立体的农村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1.
和谐农村构建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农村信用制度缺位.农村信用表现为信用道德是和谐农村构建的本源,信用契约是和谐农村构建的基础内容,信用体系是和谐农村构建的基础工程.农村信用问题体现在诸多方面.农村信用制度建设措施包括县域信用体系、信用互助担保联合体、信用保险等,从而建设立体的农村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广义信用担保制度概念,并从这一视角分析信用担保制度变迁对农户融资的影响,认为造成当前农户融资困境的根源之一是农村信用担保体系的缺失。而农村信用担保体系的缺失是20世纪50年代后传统信用担保制度发生巨变形成的。土地改革摧毁了传统信用担保制度中的保证人阶层;私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改变了传统信用担保制度的产权基础。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而与之适应的信用担保制度却没有及时建立起来,致使农户受到信用担保的约束,难以获得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破解农户借贷难的关键,应是大力发展农村信用担保制度,农村信用担保制度建设应该优先。  相似文献   

13.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深层次破解县域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农民贷款难、产业发展难、农民增收难”突出问题,对于研究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本文以辽宁省北票市农村金融创新工作的探索实践为例,对金融如何支持“三农”进行深入探讨思考,从健全县域金融机构体系、转变经营管理思维、创新支农服务模式、改善农村信用环境等角度提出发展对策和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4.
常红军 《开发研究》2007,(6):139-141
本文认为农村金融征信制度的完善应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设有效的、符合农村实际的农村金融征信系统将有助于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对我国农村金融征信发展现状分析,提出了明确建立农村金融征信系统目标,有效获取信息资源;推进农村金融征信系统标准化管理,提高信用产品质量;科学确定农村金融征信系统发展模式,促进信用中介机构规范发展;加强对农村金融征信系统的管理和监督;加快农村金融征信相关立法工作等建设农村金融征信系统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以麦金农和肖为代表的众多经济学家,都从理论和实践上证明了“金融是撬动经济的杠杆”。基于此,本文从金融功能观出发,重新审视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功能缺失,提出包括农村正规金融、农村资本市场、民间金融、农村信用担保机构在内的四位一体的农村金融制度的重构,以期从根本上提高农村金融体系的效率,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为有效支持农户发展生产,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各地涉农金融机构均不同程度地建立了农户信用档案,为农户提供信贷支持,但因重复建设也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为使农户信用信息早日纳入全国统一的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实现全国农户信用信息的共享,本文借鉴浙江丽水市、重庆巴南州等内地发达城市的先进经验和作法,结合新疆农村和农户发展实际,对建设新疆农户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可行性进行了客观分析,认为新疆可以以省为单位,以人民银行总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基本数据项指引》为指导,以农户家庭为单位建立由农户基本情况、贷款归还情况、为他人担保情况、涉农金融机构对农户的授信额度等指标组成的电子信用档案,并建立与农户信用等级评定配套的农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疆农户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从而统一信用信息的采集和评价标准,为新疆的“三农”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7.
从嘉兴绍兴看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县以下金融服务网点基本撤离农村后,虽然农村信用社为农服务的空间增大了,但由于农村规模经营农户和中小企业的资产没有合法的产权证明,造成了贷款担保难、信贷资金发放难,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面对这一矛盾,嘉兴、绍兴两市,在建立信用担保机构、推行农户联保等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方面,作了大胆的尝试,改善了农村融资环境,缓解了农村资金需求压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而发达的信用是将信用极致到个人.农村信用已经远远落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要求,农村个人信用更是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个人征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几大问题,并对如何更好地促进农村个人征信体系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张峰  杨宜 《特区经济》2010,(3):57-59
北京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处于国内前列,但农户贷款仍显困难。其关键原因在于农村信用环境建设仍不完善,大大制约了农户信贷的可得性。本文通过分析制约农村信用环境建设的因素,借鉴中外成功经验,提出优化农村信用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金融生态现状、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四维 《改革与战略》2010,26(11):86-88
文章认为,目前的农村金融生态状况抑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在诊断当前农村金融生态难以改善的病因基础上,对农村金融生态加以改善,以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改善农村金融生态必须以建立农村信用体系为突破口,以改革农村产权制度为动力,以培育农村生态主体为基础,以完善农村金融政策为保证,建立自我发展、自我平衡和自我调节的农村金融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