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晓波 《新智慧》2005,(14):5-6
第一次见到鲁冠球是在1990年,当时他的万向节厂在杭州城外的一个小镇上,从他的窗口望出去是一片绿油油的稻田。一起站在窗口看风景时,他用一口浓重的萧山口音大声说:“我就是不进城,我要在这里造一个工业城。”  相似文献   

2.
从鲁冠球到王均瑶 第一次见到鲁冠球是在1990年,当时他的万向节厂在杭州城外的一个小镇上,从他的窗口望出去是一片绿油油的稻田。一起站在窗口看风景时,他用一口浓重的萧山口音大声说:“我就是不进城,我要在这里造一个工业城。”  相似文献   

3.
何金明 《全国商情》2012,(17):34-35
做企业就像我们生孩子一样,要不你别生他,你生了他就得对他承担责任,生了他就得培养他成人,这个责任是跑不掉的。关于企业家的责任与使命,我想先给出一个概念——"企业是我的"。因为我们所有企业家的目标、目的都是从这里出发的,是最原始的动力。也是基于这样一种动力,我们才有了创业和发展。在开始创业的阶段,我的指导思想非常朴素,就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在创业之前,我在国企做一把手,一直都想着把企业做好,但做好之后就没有我的事了。而自己穷得叮当响,孩子出国都没钱,在这种情况下,我萌发了创业的想法。  相似文献   

4.
有一个德国企业家朋友,对我于西方文化的理解很是吃惊。我反过来将他一军,问他了解多少中国文化,他说知道孔子。我问知道孔子什么。他说“everything should be in its place”。我说你指的是“札”,但只是“札”的一部分,regulation,order,即规则和秩序。[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物择良木而栖。”儿子六岁时,不知从谁口中学到了上面这句话,我并不在意。那时候,我就想让他读大学,以完成我未竟的梦。谁知他读六年级时,有一天,老师告诉我,他逃学了。我在电子游戏机旁找到他,我打了他耳光,嘱他争气。他哭着说:“爸爸,这是技术,我将来也要学技术的。”现在回想起来,我一世亦在“择良木”,我自己配良木吗?由于工作忙,对孩子的事管得少。放假后,他和奶奶一起住,帮奶奶卖小人书,摆象棋,售凉水。我以为他考不上初中,没想到他的数学和英语考得很好。读初中时,他迷上了物理、化学。每逢放假,他又到大修厂家电部“瞄手艺”,有时一天只吃两餐饭。我说:“父亲是搞文科的,你如果文科太差,不是背叛爸爸吗?”毕业时,我要他去读普高,他却要去读职高。他坚决地说:“求求您,别浪费您的血汗钱。物择良木而栖,我还是读职业中学电子专业适合。”“职中师资水平和实践场所及管  相似文献   

6.
好机会是一种创造 通常我们总认为,机会是一种客观的特殊环境,可遇而不可求的的事情。但是,当我们认真地观察那些成功的企业家的行为,我们会发觉,很多好的市场机会是企业家认真的、长期的努力创造出来的。 不久以前,我曾遇见一位Intel公司经理,他曾与我们的一位同事认真地研究如何开发大规模的网络游戏系统问题。起初我很奇怪,为什么一个Intel这样的计算机芯片厂商会如此热衷于开发游戏产品?后来经人点拨我才恍然大悟,原来,  相似文献   

7.
对于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著名的有能力的民营企业家,我觉得大家应该宽容。我们可以批评他,但是不能一棍子打死。一个孩子感冒了,我们应该给他药吃,治疗他,而不应该把他掐死。  相似文献   

8.
杜兰特何许人也?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世界500强之首——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创造人,全名比利&;#183;杜兰特。杜兰特是一个具有伟大梦想的人。他精力充沛,热情洋溢,将大半生都献给通用汽车公司乃至整个汽车工业。没有他,就不会有通用汽车公司于1908年的创立。 杜兰特是一个很有才华、爱着魔的人。他虽并不精通汽车方面的技术,但他像一个汽车制造商一样,有一颗狂受汽车的心,也许他甚至比任何人都疯狂。1886年,杜兰特  相似文献   

9.
《新智慧》2009,(5)
关于钱的问题,国外有钱人有两条箴言教育自己的子女:一,“不得谈钱,连想都不许想”。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代表作《纯真年代》)出身贵族,这是她妈妈告诉她的头条戒律——这种人确实不需要考虑钱的问题。二,卡内基说:“我给儿子留下万能的美元,无异于给他留下一个诅咒。”新中国第一代企业家是怎样抚养子女的?给下一代留下了什么样的财富和精神特质?衔金汤匙出生的他们有什么样的成长路径和性格特征?这一代人有摆脱不了的魔咒吗?  相似文献   

10.
《企业家天地》2006,(7):73-73
企业家天地杂志社企业服务中心是本社内设副社级部门,是本刊打造品牌,培植核心竞争力的示范性窗口,是本刊服务广大企业的重要平台,是广大读者(或客户)与本刊良性互动的舞台,是本刊联系和服务广大读者(或客户)的坚强纽带。  相似文献   

11.
1998年,我中专毕业了,找一份好工作成为最大的难题。幸好我的表叔有路子,经过找关系。他的一个朋友愿意接收我。表叔的朋友是一家集团公司的经理,他安排我在总部当收发员。事后,表叔悄悄告诉我,经理这样安排纯属对我照顾。  相似文献   

12.
公众最关心的问题是,工程技术人员出身的我,怎么会在20年里让“联想”迅速发展壮大?你到底在哪里学的呢?我说,一方面在实践中学,另一方面从书本中学。  相似文献   

13.
于健 《新智慧》2005,(1):13-13
另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中高层选择企业的心态方面。特别是那些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的择业者,他们除了考虑经济收入,更重要的考虑为是否能找到他终生托付的企业。他们考虑你会给其一个什么样的发展空间,一个什么样的提升。可采用的解决方法是:  相似文献   

14.
我在和胡润(Rupert Hoogewerf)探讨中国一些重要企业家与英国的企业家有什么不同时,胡润说那些他接触过的中国企业家大多都是创业者.他说这个"第一代"的概念中国人很可能不太感冒,但在英国,但凡做得像样的大企业,差不多都已经是第三代第四代甚到第五代第六代经营了,创业的概念很新鲜.  相似文献   

15.
陈大超  何可 《新智慧》2006,(7):69-69
告别知青点的时候,发生把我接到家里,杀了家里唯一的一只老母鸡招待我。但这,还不是他最穷的时候。几年后的一天,我到他那里去玩,他领着我看他新开的荒地,种的都是当时卖价很好的苎麻。他说等秋天到了。这些苎麻收获后能卖几千块钱。可是秋后行情大变,他种的苎麻一钱不值。那年冬天,他度过了他一生中最穷的日子。“有一天下午,我搜遍身上所有的衣袋,只剩最后一个5分钱的硬币。我只好去赊了几斤米粉,让全家人吃了晚饭。”  相似文献   

16.
郭梓林 《新智慧》2005,(14):41-41
有一位朋友的朋友,跳槽到了一家新的公司,职务是销售总监,董事会还应承了一定的期权。临行前,他在我面前信誓旦旦,准备大展宏图,并邀请我抽空去看他。不久。他又告诉我,他要离开那家新公司了,理由是那个企业的化氛围实在太差,而他不适应权力斗争。我感到有点儿惊讶,便问他下一步打算怎么办。他说:“我在家里等着原来的公司找我回去,因为我在那里的业绩很好,而且我走时他们是极力挽留的。”  相似文献   

17.
郭梓林 《新智慧》2005,(5):41-41
有一位朋友的朋友,跳槽到了一家新的公司,职务是销售总监,董事会还应承了一定的期权。临行前。他在我面前信誓旦旦,准备大展宏图,并邀请我抽空去看他。不久,他又告诉我,他要离开那家新公司了,理由是那个企业的文化氖围实在太差。而他不适应权力斗争。我感到有点儿惊讶,使问他下一步打算怎么办。他说:“我在家里等着原采的公司找我回去,因为我在那里的业绩很好,而且我走时他们是极力挽留的。”  相似文献   

18.
马绍尔是美旧雅丽服饰有限公司的总裁。在他家里浴室的镜子上,贴着一张纸,纸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我痛苦,我没有鞋。直到有一天上街我遇到一个人,他竟没有脚!  相似文献   

19.
汉子男 《新智慧》2005,(4):55-56
一张白纸 今年年仞,在北京做一个项目,谈合作的时候,我遇见了一个国土资源部某司司长,已经退休几年了,年龄大概60多岁,很健康电很富态的样子,在一个房地产公司做顾问。我们谈得愉快。他也很喜欢我,临别的时候。我请他给我留个联系方式,由于他没有名片,于足我就随手在公司的前台上拿了一张A4的白纸,准备记他的姓名和电话号码,这个时候,他突然提醒我,说:“小伙子,你太浪费了,这么新的纸张,你就舍得用它仅仅记个人名。”他的语气坚定,表情慈祥而严肃。我当时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他慢慢从包中拿出一张已经用过的纸张,撕了个小边,写上了他的姓名和联系方式,递给了我。  相似文献   

20.
北野 《现代经济》2007,(7S):59-59
我在参加一个国际会议时,碰到了《现代物业》的总编宋有兴先生,他给我最近一期的杂志,开篇是评论我的新作的文章.题目是“《理想国》的现实况味”。作者是业界很有才华的廖小斌先生。他的观点很复杂,有赞同,有疑问,有感叹也有理解。他最后写道“理想终归是格外沉重的东西,(我要问:为什么?为什么不是美好的?)尤其是在中国物业管理这么一个喧哗的行业。让一个人的作品具有理想的况味,而在现实里总容易让人匪夷所思甚至于遭人嗤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