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急通信是政府和公共安全部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进行调度指挥、抢险救灾的重要保障,在关键时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比较了有线调度通信、无线公网通信、短波通信、卫星通信等几种不同通信方式的优势和缺点,为应急通信手段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院卫星通信终端是以卫星通信技术为基础,与北斗导航相结合的新型导航通信设备.该设备结合了北斗导航定位功能和海事卫星电话的语音通信和数据通信等功能.不仅可以用于船舶的导航定位,还可以为其他有特殊调度指挥要求的单位提供全球通讯和授时等综合服务,该设备的研制和开发填补了我国在海事卫星通信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3.
铁路交通系统是我国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铁路建设活动中运用LTE-R技术,有利于提升铁路系统的信息通讯应用质量。在未来通信网络中,铁路通讯系统将会朝着更安全、更稳定的方向发展,LTE-R技术应用下的通讯信息含量更大。文章从铁路建设中LTE-R技术的应用特点展开讨论,提出几点有利于提升铁路通讯质量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通信对器件,部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智能天线正是适应通信发展而产生的新事物。它在卫星通信、无线接入、移动通信、军事通信等系统中,均有着其重要应用,智能天线具有抗干扰能力强、频率利用率高等一系列优点。它同样起着电磁波的辐射和感应作用,智能天线是一个崭新的概念被公认为是未来移动通信的一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铁路通信工程是服务于铁路车站、车场、司机、车长、沿线工作人员信息沟通及指挥部署工作的重要基础工程。目前我国铁路已经基本完成了全国各省贯通,并朝着高速化的方向迈进。此种背景下,中国铁路总局出台了相关技术标准,对铁路通信网络有了更高的技术要求。无线通信接入技术不需要布置通信电缆,能够有效降低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也不会受到自然环境影响,运行更加稳定,扩展性、兼容性也都比较好,能够有效满足当前铁路系统的通信需要,是符合铁路通信工程技术标准的新型铁路通信模式。基于此,文章就以铁路通信工程的无线接入技术作为研究重点,首先梳理了无线通信技术的技术优势,论述目前几种常用的铁路无线通信技术,并以铁路无线通信网GSM-R系统为重点,探讨了其主要功能,最后着重论述了在铁路通信工程技术标准框架下不同运行场景铁路无线通信网的无线接入技术,希望能为相关领域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AMBE-2000的高质量语音通信系统,该系统采用DVSI公司开发的AMBE语音芯片,能够实现在低比特率压缩系统中提供极优的语音通信质量,并且在选择语音速率和纠错数据配置中提供了高度的灵活性,还有其重要的特点就是能耗和成本较低,所以基于AMBE-2000的高质量语音通信系统可以被更多的行业所运用,民用如卫星通讯、语音传输等和军用场合如军用保密通信等都行业有所涉及。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也成为当下重要的经济手段,而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可以让物流信息变得更加容易管理,对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企业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企业不断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都带来了较大的优势。也正是因为如此,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铁路货运物流信息化管理也成为未来的物流管理趋势。本文将对电子商务条件下的铁路货运物流信息化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兴运营商的出现以及日益激烈的竞争和逐渐缩小的市场空间,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已经变得越来越突出,及时提供反映业务拓展的效果的报表和分析数据,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而传统的话务统计方式的弊端显得越来越突出。立足于网通对话务统计的实际需求,在深入研究话单采集技术的基础上,运用联机分析处理(OLAP)技术研究新型电信话务量统计分析技术及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9.
齐毅 《价值工程》2015,(18):143-146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铁路运输系统不断变得复杂,许多问题不断出现,影响着铁路运输系统的正常运转。其中,作为运输系统重要枢纽的铁路通信设备遭受雷击的问题尤为突出。针对这一研究现状,本文开展了关于铁路通信机房设备的防雷技术研究。本文从雷击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入手,详细阐述了雷击放电的表现形式、雷电对铁路运输系统的影响以及铁路通信设备防雷的实践意义。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铁路通信设备防范雷击损害的基本原则、原理以及具体措施。通过对本文的研究可知,通过屏蔽连接、规范综合布线以及联合接地等防雷措施可对雷击损害铁路通信设备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7,(29):210-212
铁路作为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们日常交通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以其运输量达、速度快、安全性高的优势受到了广泛的喜爱。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铁路通信中,建立一个大型的铁路通信网络,可以为铁路运输安全提供更为坚实的支持和保障。GSM-R作为一种前沿技术,属于专用移动通信范畴,在铁路通信网络中应用GSM-R技术,能够为铁路运营管理提供服务支持,为列车控制提供可靠的无线数据支持,可以有效提升铁路通信网络有效性和灵敏性,实现更加高质量、安全的数据传输要求。本文就GSM-R在他铁路通信中应用实践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多种角度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重点分析了卫星移动通信应用以及发展,卫星通信技术不断迅速发展,使投资成本逐渐降低,通信容量逐渐增大,通信质量逐渐提高,因此,用户对其需求日益增加。在国内与国际通信中,卫星通信处于重要地位,再加上航天飞机的投入使用,提高了星体设备能力,减小了地面站的体积重量。  相似文献   

12.
周晓禾  曹裕华  赵浩屹 《价值工程》2021,40(34):159-163
卫星通信作为未来联合行动的重要通信手段,其运用效能对联合行动的影响重大.该研究以通信卫星运用效能研究为切入点,通过对关键问题进行树状分解,建立了包含35个指标的通信卫星运用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基于GA-BP(Genetic Algorithm-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方法,构建了通信卫星运用效能评估模型.通过实际卫星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验证,证明了该模型能够有效地评估通信卫星的运用效能.  相似文献   

13.
周晓禾  曹裕华  赵浩屹 《价值工程》2021,40(34):159-163
卫星通信作为未来联合行动的重要通信手段,其运用效能对联合行动的影响重大.该研究以通信卫星运用效能研究为切入点,通过对关键问题进行树状分解,建立了包含35个指标的通信卫星运用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基于GA-BP(Genetic Algorithm-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方法,构建了通信卫星运用效能评估模型.通过实际卫星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验证,证明了该模型能够有效地评估通信卫星的运用效能.  相似文献   

14.
随着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铁路GSM—R通信系统也逐步建成,并与既有PSTN铁路专网互联,文章主要阐述了GSM—R铁路专用移动通信系统与既有铁路专用PSTN之间互联互通后的路由组织方案。  相似文献   

15.
浅谈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河北企业》2007,(4):63-63
1897年,马可尼使用800KHZ中波信号进行了从英国至北美纽芬兰的,世界上第一次横跨大西洋的无线电报通信试验,开创了人类无线通信的新纪元。在无线通信初期,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大量使用长波及中波进行通信。20世纪20年代初人们发现的短波通信.20世纪60年代卫星通信兴起前,它一直是远程国际通信的重要手段,并且目前对应急通信和军用通信依然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随着铁路通信信号设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设备的安全性在铁路系统中也是越来越重要,本文分析铁路站场防雷状况,探讨了综合防雷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当代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通讯系统在企业的发展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所蕴含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涉及的技术领域和服务领域也越来越广。由传统单一的语音通讯逐渐演变成集数据、语音、图像、视频为一体的多元化、多方位的综合性通讯系统。  相似文献   

18.
随着当代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通讯系统在企业的发展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所蕴含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涉及的技术领域和服务领域也越来越广.由传统单一的语音通讯逐渐演变成集数据、语音、图像、视频为一体的多元化、多方位的综合性通讯系统.  相似文献   

19.
曲家弘  王旭 《活力》2010,(21):91-91
本文划分了卫星通信系统的层次。包括物理设施层、业务传输层和网络管理层,针对卫星通信系统的各个层次特点对其相对应的安全性进行了研究,在各个层次上提出了相应的安全对策,并同时提出了针对卫星攻击的防护技术,为未来卫星通信系统的安全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综合布线系统与传统的布线相比,其主要特点表现为兼容性、开放性、灵活性、可靠性、先进性和经济性,它既雒使语音、数据、图像设备和交换设备与其他信息管理系统相连,也能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讯网络相连接。可以说,综合布线系统犹如智能建筑的一条高速公路,有了这条信息高速公路,想上什么应用系统,都变得非常简单。而综合布线电气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减小电气故障对综合布线的电缆和相关连接硬件的损坏,也同时避免终端设备或器件的损坏,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