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由弱势群体道德失范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日益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因素.所谓道德失范,也叫违规、越轨,是指社会群体或个体偏离或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主要是指对社会发展和进步有负面作用的破坏性越轨行为.之所以今天弱势群体成了道德失范的高发区,总体来讲,根本原因在于弱势群体的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2.
陈晨 《经济研究导刊》2012,(11):201-203
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在不利地位的人群。我国目前弱势群体的数目是非常巨大的,关怀弱势群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任何时代都存在着弱势群体,我国自古就有关怀弱势群体的思想与实践。先秦儒家关怀弱势群体的思想是十分丰富的,孝道、博爱、以民为本等是其仁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于当今社会关怀弱势群体的实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实中的农民常遭到歧视性待遇,被视为"愚昧无知"、"低三下四"、"贫穷落后".农民所以成为弱势群体,与国家、社会对利益分配的不均衡有直接关系.他们在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权益保护、社会竞争力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均处于弱势.以庞德的利益学说为视点,分析保护农村弱势群体的理论来源,对我们探索对农民保护的法律对策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农村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存在利益表达主体缺乏利益表达意识、利益表达渠道不健全、利益表达方式不合理等诸多缺陷.构建和完善农村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增强农村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意识,形成合理化的弱势利益表达渠道和理性化的利益表达方式,有利于实现社会公正、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实现社会公正,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长期以来,我国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不完善,弱势群体的权益不断受到侵害,这显然和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相悖.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的社会救助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救助标准在我国社会救助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社会救助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和执行力直接关系到社会救助制度在实践中的有效性和生命力.针对我国社会救助标准所存在的问题,需要深化给付标准的认识,从标准的公平性、标准的充足性、救助标准的针对性等方面完善社会救助标准,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制度实际效用,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7.
农村弱势群体是指在农村社会生活中,由于各种内在或外在原因造成经济水平低下,竞争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居民的集合体。在我国目前农村中还占有较大的比例。农村弱势群体弱势的形成,与其自身的文化素质有关,更与他们接受职业教育特别是非农职业教育状况密切相关。调查结果表明,由于他们的基础文化素质差,非农职业教育水平低,导致了其非农就业水平和个人收入低以及家庭生活贫困。只有通过大力宣传非农职业培训、构建科学的培训信息系统、提高培训质量和完善培训保障体系等措施,才有可能让更多的农村弱势群体接受非农职业培训,实现非农就业,尽快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8.
农村弱势群体的强势扶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弱势群体的凸显是我国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深层矛盾的反映。他们的弱势地位凭借自身能力很难改变,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予帮助和支持。如何解决农村弱势群体问题,需要政府更新执政理念,强化第一责任意识,构建兼顾效率与公平的社会分配机制、扶贫长效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民协会等,加大对农村弱势群体的强势扶持,使农村弱势群体由“弱”渐“强”。  相似文献   

9.
王爱云  童丹 《当代经济》2010,(15):24-25
我国城市弱势群体的产生源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急剧转型.本文在对弱势群体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弱势群体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维护和构建城市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体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唐文龙 《江南论坛》2014,(11):42-43
正眼下在我们的身边,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经济收入不多,社会地位不高,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对于这样的一群人,我们通常称之为弱势群体。"弱势群体"不是一个新词汇,许多年前的政府公文和新闻媒体就使用了"弱势群体"一词,并从各个方面对这个群体进行关注和报道,希望能让他们尽快改变经济能力薄弱、知识水平贫乏、信息渠道不畅和抵御风险不强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在目前我们的社会中,弱势群体问题正在成为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现象.弱势群体问题不仅是一个政治问题、社会问题,还是一个法学问题.本文从人们普遍认为的弱势群体涵盖的内容出发,从法学的角度分析弱势群体的特征.接着提出了我国目前弱势群体法律保护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向题阐述了一些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农民问题是我国最根本的问题和最基本的国情.同时,农民也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他们的贫困,不仅仅是经济的贫困,更重要的是权利的贫困,他们的权利保障问题是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主要根源.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正,必须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尤其是要关注农民这一当代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问题,而组建农会对保障农民权利、发展农村经济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我国,GDP和社会销售额的五成以上、工业新增产值的七成以上、税收的四成以上以及出口总额的六成以上,都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中小企业整体水平不高,是弱势群体。突出的是技术水平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产品质量差,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已为世界经济增添了许多困难,甚至延缓了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弱势群体产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阐述了住宅消费保障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地位,在此基础上指出政府解决城市弱势群体住宅消费保障问题的必然性,认为政府应该在城市弱势群体住宅消费保障中承担主体责任,进而制定相应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
王继新 《经济师》2011,(4):90-91
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还很不尽如人意。因此,应该从完善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体系及创新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机制等方面完善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真正把解决弱势群体问题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6.
就业弱势群体就业问题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弱势群体是指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的社会群体。解决就业弱势群体就业问题,对有效控制社会失业率、维护社会稳定、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非人力资本劳动力严重供过于求,市场制度无情的竞争机制以及各种名目的就业歧视,农民进城引发的“就业替代”效应,政府、社会对就业弱势群体就业扶助不足和法律援助缺位,是就业弱势群体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就业弱势群体的就业,需要政府的积极作为、法律的保障援助和社会的关注支持。  相似文献   

17.
赵春娥 《时代经贸》2012,(6):88-88,112
当前,我国农村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存在利益表达主体缺乏利益表达意识、利益表达渠道不健全、利益表达方式不合理等诸多缺陷。构建和完善农村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增强农村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意识,形成合理化的弱势利益表达渠道和理性化的利益表达方式,有利于实现社会公正、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田伟红 《经济师》2010,(4):28-29
弱势群体是与人类社会相伴随的一种社会现象。现阶段,弱势群体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日益严重复杂的社会问题,影响我国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目前,我国针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政策主要采取的是补偿性社会政策,即输血性社会政策。文章认为,教育是改变弱势群体状况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陈琛 《发展研究》2016,(11):91-95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其中占比不低、数量不小的弱势群体就业困境尤其严重,中医药类高校也概莫能外.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供给侧改革”视角,研究中医药类高校弱势群体就业问题与中医药人才资本供给关系,分析中医药类高校弱势群体的就业困境,针对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提出引领弱势群体契合供给规律,提升英创新性人才供给能力,补齐短板的对策建议,以冀推动中医药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从民事诉讼的视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对弱势群体的保护,迟迟未能纳入法治的轨道,直到<法律援助条例>的颁布,弱势群体保护才有了司法保护的径由.但司法机关在民事诉讼中应如何界定弱势群体、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意义何在、如何为弱势群体提供司法保护却没有得到统一的认识,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和经济的发展,弱势群体保护问题凸现.如何加强保护弱势群体已关系到社会稳定,可持续和谐发展.因此,加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将成为当前社会变革及结构转型时期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