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考察了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双向影响机制及产业异质性影响。采用2006—2015年中国31个省域高技术产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验证了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双向影响机制和产业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存在显著的双向促进作用。产业集聚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促进了区域创新,区域创新通过增长极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促进了产业集聚。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双向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产业异质性,不同高技术产业的集聚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呈现出差异,同时区域创新对不同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反向影响亦呈现出差异。东部地区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双向影响程度相对中西部地区更大。  相似文献   

2.
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对高技术企业创新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测度2012—2021年地级及以上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结合中国沪深A股高技术上市企业年度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从技术市场发展角度出发,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高技术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高技术企业创新能力,且经过稳健性检验后此结论依旧成立;技术市场发展在数字经济与高技术企业创新之间发挥重要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高技术企业创新的影响在中西部地区更加显著。基于此,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夯实企业创新基础;完善技术市场,推动企业成果转化;激发区域创新潜能,提高中西部企业竞争力,以此促进高技术企业持续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企业异质性通过人才分类效应、企业自我选择效应所产生的经济空间关联影响地区生产效率差异。使用2006—2007年全国28省份数据进行面板估计,结果表明:企业异质性越高,地区的生产效率越高;人才分类效应和企业自我选择效应是企业异质性影响地区生产效率的中介变量;人才分类效应以及企业自我选择效应越强,地区生产效率越高;地区的人口密度、基础设施建设、外商直接投资以及人力资本并非像以往的研究中所指出的对地区生产效率影响显著为正。在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时,需要对地区的企业异质程度进行适时调整,同时需要对人口密度、基础设施建设、外商直接投资以及人力资本等变量进行适当控制。  相似文献   

4.
以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考察技术溢出在其中所发挥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提升作用,成为制造业企业提升创新绩效的新动能。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存在地区异质性、产权异质性及行业异质性,主要表现为在东部地区制造业企业、非国有制造业企业与高技术制造业中更显著。中介效应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可通过技术溢出积累创新知识,进而提升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鉴于此,应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优化数字营商环境,降低技术溢出门槛,充分释放数字化技术创新效应,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1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多维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产业发展可显著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且这一作用在考虑内生性和稳健性后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会因地区和市场化程度不同表现出异质性,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数字产业发展的影响作用更为突出。机制检验发现:技术创新水平和劳动力结构优化是数字产业发展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重要路径,即数字产业发展可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和促进劳动力结构优化而间接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据此,应以推动以数字产业发展为导向,以强化技术创新研发为抓手,以优化劳动力结构为重点,以强化区域协同互动为支撑,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本文利用2000~2014年43个经济体的投入产出数据、社会经济账户数据和区域服务贸易协定通报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引力线性概率模型估计方法,考察区域服务贸易协定的缔约国服务增加值出口隐含要素流向修正效应问题。研究发现,区域服务贸易协定显著降低了缔约国服务增加值出口隐含要素流向的扭曲程度。进一步地,机制分析表明,区域服务贸易协定主要通过生产扩张路径和技术提升路径这两条间接渠道,降低了缔约国服务增加值出口隐含要素流向的扭曲程度。本文从服务出口差异性、国别异质性、协定条款异质性和缔约环境约束四个异质性视角,探讨了区域服务贸易协定对服务增加值出口隐含要素流向的差异化修正效应。本文的研究为中国进一步通过缔结区域服务贸易协定来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以提升要素的利用效率,促进贸易隐含要素跨国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提供了重要的实证基础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2012—2019年我国长三角2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引入中介变量产业结构,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第一,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降低了区域碳排放强度;第二,引入中介变量产业结构,发现数字经济能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来降低碳排放强度;第三,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严格把握环境规制政策导向,推动中国低碳转型,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基于2010—2020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从绿色技术进步视角探究环境规制对中国低碳转型的影响,剖析环境规制对中国低碳转型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区域异质性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中国低碳转型具有明显正向推动作用,绿色技术进步在环境规制推动中国低碳转型进程中发挥中介效应;绿色技术进步对中国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受环境规制强度门槛作用影响,即随着环境规制强度提高,绿色技术进步对中国低碳转型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进一步检验发现,环境规制对中国低碳转型的影响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特征,表现为对东部和西部地区低碳转型具有推动作用,而对中部地区低碳转型发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背景下,数字经济发展对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期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赋能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可显著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且这一促进效应具有显著行业异质性特征,具体表现为服务业企业创新能力比工业企业更容易受到数字经济发展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约束、人力资本结构和供应链优化是数字经济赋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路径。基于此,应当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数字经济赋能作用;制定差异化发展机制,精准布局行业创新升级;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约束,以期为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税收收入及其相关指标的具体影响效应,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区域税收差异及溢出性问题。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扩大了税收收入,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三个维度的数字经济对税收收入均具有正向效应;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税收收入的促进效应主要体现在我国东部、西部地区;异质性回归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税收收入的促进效果具有正向递增效应;空间计量回归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具有显著的“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选取2014—2018年310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并且以高管团队异质性为调节变量,主要从高管团队的年龄异质性,教育水平异质性,职业背景异质性和海外背景异质性等四个方面探讨了高管团队异质性对于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高管团队年龄异质性和教育水平异质性对于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关系具有负向调节效应.而高管团队职业背景异质性和海外背景异质性对于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关系具有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2.
在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结构正发生深刻转变,区域一体化成为我国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区域一体化能否对经济增长带来促进作用值得关注。论文基于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这一准自然实验,研究了区域一体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区域一体化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一促进作用随区域一体化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增强;第二,区域一体化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个体层面上具有异质性,这一促进作用与城市规模正向相关;第三,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区域一体化能够从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生产率提升和要素分配效率提升三个维度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我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且能通过空间外溢效应对其他地区产生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对东部、中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果存在明显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增长与FDI技术溢出: 以京津冀都市圈为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将京津冀三地1980~2003年的面板数据分割为1980-1992年、1981~1993年、……和1991-2003年等12个时间段,滚动检验FDI经由技术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1995年以前京津冀都市圈内存在明显的FDI技术溢出效应,而以1995年为拐点,FDI技术溢出效应逐渐消失,直至FDI与区域经济增长显著负相关。表明自1995年起京津冀都市圈的外资规模相对于内资而言已经偏大。同时,本文还对FDI的技术溢出效果比较明显的几个时间段进行了Granger因果性检验。最后,本文从跨国公司对当地市场结构变迁的动态影响,内外资企业能力差距的变动,跨国公司与当地经济联系紧密程度的变化等方面解释了在短期和较长时期内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无形资产会计的相关问题:综评与探讨(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企业的价值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价值创造及能否在市场经济中缔造竞争优势。为了获取竞争优势,企业必须El益关注价值链的异质性及漂移性。企业价值链的异质性来自于不断创新导致的不可模仿性与核心能力,而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渡则使价值链的重心由实物资产投资的规模效应“漂移”至无形资产,从而使无形资产对企业价  相似文献   

16.
以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经济周期波动下企业创新投入决策的同群效应现象。研究发现:企业创新投入决策存在行业层面的同群效应;在经济周期波动的作用下,企业创新投入同群效应呈逆经济周期变化,即相比经济上行时期,当经济处于下行时期,企业创新投入同群效应更加显著。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和替换关键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依然支持结论。进一步地,基于双元创新模式和行业竞争程度的异质性分析发现:进行探索式创新及处于高竞争程度行业的企业,其创新投入同群效应及其逆经济周期变化更加显著。从经济后果上看,创新投入决策的同群效应及其逆经济周期性变化能够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心-外围的研究框架,采用基准计量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方与省会城市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均会显著提升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且省会城市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对邻近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正向空间溢出;金融资源配置在地方与省会城市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扮演中介角色;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模、分布区域下,地方与省会城市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特征。据此,提出以“硬科技”突破产业链短板与痛点、基于宏观视野合理规划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中心空间布局等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企业战略决策的竞争机制和信息机制,以200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探究企业创新投资的同群效应、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同群企业创新投资对焦点企业创新投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即企业创新投资存在城市同群效应。焦点企业的市场地位及其与同群企业之间的地理距离会弱化企业创新投资的城市同群效应,同群企业的分析师关注度和焦点企业的管理层职业背景多样性会强化企业创新投资的城市同群效应。异质性分析检验显示,国有企业产权属性会弱化企业创新投资的城市同群效应,企业的高新技术属性和所在地的创新环境会强化企业创新投资的城市同群效应。经济后果检验表明,企业创新投资的城市同群效应能够提高焦点企业专利产出和市场价值。研究在丰富企业创新投资驱动因素研究的同时,也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能否提高城市经济韧性?基于2008—2020年中国285个城市数据,利用多时点DID方法以及双重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的城市经济效应。研究发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设立对城市经济韧性有显著提升作用,产业结构升级和政府引领作用在其中发挥了中介效应。异质性检验表明,城市经济韧性提升在普通地级市显著,且在中部城市和北方内陆城市提升作用更强。研究结论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效应,为城市经济韧性提升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标:在偏向性技术进步框架下研究产权结构对中国区域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包含能源、资本和劳动的标准化嵌套三要素CES生产函数供给面系统估计中国技术进步要素偏向性,运用面板标准误差修正方法比较产权结构对区域能源效率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发现:除山西、新疆和内蒙古外,其他地区技术进步总体上偏向资本,偏向程度自东向西逐渐增大;技术进步偏向性程度越大则区域资本节能效应越小。研究创新:基于区域技术进步偏向性差异比较了产权结构对区域能源效率影响的异质性。研究价值:侧重于从要素替代角度研究技术进步节能效应的成果,有利于改善要素结构、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