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文 《济南金融》2002,(4):13-14
国债发行本身不会增加社会货币供给规模,财政政策对社会总需求长期拉动效应有限。但国债发行会产生分配效应和财富效应,短时间内会扩大社会有效需求,同时也可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调节基础货币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3.
4.
我国国债发行的货币供给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国债发行的货币供给效应作了实证分析,然后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最优国债规模,并探讨了购买对象、发行时间不同时对货币结构的影响,试图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6.
货币发行中买入国债与外汇的不同逻辑含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买入国债和买入外汇的货币发行都以有价证券为担保,但其经济意义却相去甚远。买入外汇的货币发行能应对我国目前的经济问题,但是,因为采取这种发行方式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缺失,继续这种发行方式则会使我国管理层在缓解旧的矛盾的同时,面对新的更为严峻的挑战,所以买入外汇的货币发行方式一定要尽快向买入国债的货币发行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7.
财政收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李文在现代社会中,财政收支均是以货币形式进行的,这样单纯的财政问题便和货币问题结合起来了,财政收支本身就是货币流通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各国一般都不设立独立的国库体系来办理财政收支,财政收支要通过银行系统进行。由于财政收支进入...  相似文献   

8.
曹红辉 《中国金融》2007,(20):63-64
为改善外汇储备管理,将以往由货币当局独揽外汇资产的格局改变为由货币当局、其他政府机构和广大企业和居民共同持有的格局,2007年8月底至9月底,由财政部分别针对商业银行和债券市场的投资者发行了4期期限分别为10年、15年的特别国债(见表1),用于购买外汇资产的投资性部分,从而为投资收益较高的金融资产贯彻对外发展战略,购买海外战略资源、设备  相似文献   

9.
凭证式国债自1994年发行以来,由于具有记名、可挂失、可提前兑付、可抵押融资和收益稳定等特点,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特别是近年来,凭证式国债更是火爆热销,成为城乡居民的重要投资渠道。凭证式国债的大量发行,既拓展了投资者的投资渠道,又增加了财政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10.
11.
王维安  杨靖 《上海金融》2003,(12):18-20
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资本市场已经对我国的货币供给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分别从货币供给的流向、数量和结构等三个方面实证分析这种影响的方式和程度,并提出应将资本市场纳入货币供给研究的理论框架,在央行的货币调控中应当充分关注资本市场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13.
14.
我国国债市场是以改革开放后1981年第一期国债发行为起点的,由于国债能够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国债发行迅即成为投资热点,发行规模逐年扩大,交易量也迅速增多。国债的券种、发行规模、发行方式、发行对象、持有期限、流通渠道和方式以及持有者结构方面,都发生了根本变革,可以说,一个完善的国债市场体系正在建立。这一市场已经开始影响我国的货币政策,成为政府公开市场操作调控的手段和工具。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一、国债管理与货币管理目标 金融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提高对市场信号的反应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认为,在一个开放金融体系中,要实现这个目标,其关键在于:(1)实现利率市场化;(2)中央银行独立执行货币政策;(3)增强金融体系的竞争力度。但是,鉴于金融部门运行机制的转变,有可能导致国债目标和货币政策目标之间产生一定的矛盾冲突,尽管这两者的目标绝大多数都是共同的,它们之间具有互补性,而货币政策目标较之国债管理目标具有更大的广泛性。那些把国债管理和货币管理政策置于不同地位的战略,也会在短期内产生一定程度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金融危机加深以及我国实体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把“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今年全国财政预算赤字为9500亿元,将发行7500亿元的国债和2000亿元的地方债,从绝对数额来看是历年最多的。本文对影响我国国债发行的各种规模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陈小萍  杨晨光  陈海  陈蔚 《海南金融》2003,(12):47-48,54
凭证式国债作为国家筹措资金的一种形式,以其发行的收益性和无风险性受到投资者青睐,成为社会公众选择的投资对象。本文分析了影响凭证式国债发行的市场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