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李菁菁 《经济论坛》2015,(3):149-151
公地悲剧是公共资源过度使用的结果。目前公地悲剧现象十分严重,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案例。本文对公地悲剧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综述,运用公地悲剧模型,选择中学生补课作为"公地悲剧"现象中的特例进行博弈分析,构建博弈矩阵。  相似文献   

2.
根据"公地悲剧"理论,在没有约束的前提下,每个人、每个企业都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视公共利益,由此造成环境污染。要避免"公地悲剧"产生,仅仅依靠市场或者个人自觉是行不通的,污染治理需要明确产权归属,让"产权意识"代替"环保意识"。根本出路是发展低碳经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政府要运用税收、贷款等方式鼓励环保材料的生产和使用。增强个人、企业、政府的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3.
我国旅游资源的公共物品属性及在消费和使用上具有的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造成了其"公地悲剧"的产生。国内学者在借鉴西方"公地悲剧"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旅游资源开发的实际情况做出了一些尝试,本文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回顾,着重对"公地悲剧"产生的原因及对策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4.
“公地悲剧”及其治理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传统经济学通过对符合个体最优的n个家庭羊的总饲养量与符合社会帕累托最优的总饲养量 ,进行简单的静态比较 ,得出了公地被过度放牧的结论。这一分析忽视了农户在决定羊的饲养量时 ,彼此之间存在的相互约束和牵制机制 ,因而“公地悲剧”的结论是片面的。构建一个由A、B两个代表性家庭组成的博弈模型 ,从博弈论的角度 ,充分考虑农户间行为的相互约束和牵制 ,引进关联博弈的思想和可信的以牙还牙的策略 ,从而可得出与“公地悲剧”截然不同的结论 :在一定的条件下 ,农户们自觉限制羊的饲养量 ,是一个内生的博弈规则 ,它能够自实施 ,成为人们的共同信念 ,“公地悲剧”不再必然产生。  相似文献   

5.
哈丁的"公地"和英国中世纪的"公地"是有区别的。哈丁的"公地"是其假想的一种"人人所有,人人共用"的财产制度,而"公地悲剧"就是这种财产制度逻辑抽象的结果,是一种预设了种种假定后的必然。"公地"不等于公有制,"公地的悲剧"的内在逻辑在公有制内部是不存在的。借"公地悲剧"谈论公有制改革,实际上反映了一种私有化情结。  相似文献   

6.
财政预算的“公地悲剧”: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一种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进 《当代财经》2008,62(3):24-28
财政支出增长的经典理论忽视了对财政预算的公共资源属性及其对预算行为主体影响的研究。财政预算资金具有公共资源的经济属性,在预算决策的政治过程中,会导致财政预算的“公地悲剧”。这是预算资金配置使用效率低下、财政支出规模恶性膨胀的经济性根源。财政预算过程的政治逻辑则规定了财政支出规模相对扩张的途径和限度约束。  相似文献   

7.
政府公共管理中的“反公地悲剧”与“大部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公地悲剧是指当每个权利人都行使排他权,从而使所有的权利人都无法行使使用权时,公有资源利用不足或闲置浪费的现象。在公共管理领域,如果提供某项公共产品的职能被分割给多个平行的政府部门,那么只要有一个部门行使否决权或这些部门之间的合作程度不够,也会产生公共产品不能提供或供给不足的反公地悲剧。此类悲剧在中国的出现主要是由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行政审批不规范造成的。减少政府部门平行管理造成的反公地悲剧,措施之一是精简合并职能相近、业务相似的政府部门,推行大部制改革,同时按照权力制衡的原则规范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旅游目的地市场秩序混乱、环境保护不力、利益相关者之间矛盾重重和旅游非本地化等不同形式的"公地悲剧"现象.本文依据制度经济学和博弈论等相关经济理论,通过对云南丽江束河古镇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公地悲剧"现象的深入分析和思考,提出了治理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公地悲剧"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公共池塘资源因为产权的公共属性常引发公地悲剧,由于公地悲剧问题自身的复杂性,使得治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公地悲剧的治理研究也成为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鉴于此,基于传统治理的视角提出分梯式治理公地悲剧的新框架,解析了分梯式治理公地悲剧的内在运行机制,揭示了分梯式治理独特的运行过程,由此提出分梯式治理嵌入公地悲剧解决并非空中楼阁。研究发现,分梯式治理逻辑嵌入公地悲剧具有治理高效、减少成本、弥合情景及与时止损等优势。该发现的价值在于提出"分梯式治理公地悲剧"这一新型治理公地悲剧理念,抛砖引玉,以期望能对公地悲剧的解决有所裨益,为其它公地悲剧研究提供相应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0.
11.
从“公地的悲剧”看我国自然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共草场由于产权模糊而容易造成破坏性使用,影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从这个角度出发,提出我国自然资源管理应逐渐向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方向发展,清楚地界定产权拥有者的责,权,利和义务关系。才能保证对自然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证政府的所有者收益。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城乡中低收入家庭较多、养老体系不完善、养老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水平不高,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主要依赖家庭养老的情况下,本文通过对生育行为的外部性进行界定、分析和推导得出以下结论:养老方式依赖家庭内部转移支付和政府承担抚养子女成本,二者导致的成本外部化会促使家庭决策下生育子女数量的增加,进而造成生育的"公地悲剧".笔者使用2012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监测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旨在为中国的生育政策改革提供新的观察视角,推动依赖子女转移支付的农村地区社会养老体系进一步完善,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水平,改变家庭养老的传统观念,以期有利于抵消政府承担生育成本导致的负外部性影响,防止生育政策放松后可能出现的农村生育率反弹和人口结构恶化.  相似文献   

13.
雾霾是大气这种公共池塘资源被过度消耗从而表现出来的显著负外部效应.公共池塘资源由于产权界定的非可分性导致了治理上的囚徒困境.高昂的交易费用决定了彻底的私有化或者完全的中央集权不利于解决雾霾治理的囚徒困境.基于政府主导的环境技术服务协同创新、基于环境规制的强制性和基于社区居民参与的公众性能够有效减少环境技术服务合约实施的执行和监督成本.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公地悲剧"发生和演变过程的博弈模型解析,构建了嵌套式金融恐慌模型,进而推导出银行经营风险的社会集体行为的产生和导致银行挤兑的嵌套式连锁结构的成因.嵌套式金融恐慌模型演绎了金融市场上金融机构在经营中由个体理性而导致集体非理性的产生过程,其意义在于,为调节和治理金融市场"公地悲剧"的发生提供了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5.
朱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经济导刊》执行总编程晓陶中国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级高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日本京都大学工学博士。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气象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建设部城市建设防灾减灾专家委员会委员,建设部全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审查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6.
“公地悲剧”理论阐释了公共物品的困境及其产生的原因。当前,公共文化建设模式及公共文化物品的供给存在类似“公地悲剧”问题:一方面,政府供给的公共文化物品供给不匹配;另一方面,民众因为供给不匹配导致对现有公共文化物品大肆浪费。“俱乐部产权(物品)理论”为解决当前公共文化建设问题提供了有效支撑。要消解公共文化物品的供给困境,先要解决公共文化物品的供需匹配问题,同时要解决公共文化物品使用过程中的“公地悲剧”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古希腊、古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早期社会,司法主体的专门化程度较低。但在统治集团内部,司法成为控制权力滥用的重要手段,司法的规则形成功能凸显,统治集团内部,司法的纠纷解决功能得到进一步的体现,但对于被统治阶级来说,司法的镇压功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19.
李剑 《经济研究导刊》2009,(22):188-189
《纪念爱米莉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作家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体系的经典作品之一,其中的女主人公爱米莉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悲剧人物。解读爱米莉悲剧的一生,是社会因素和双重性格等方面使爱米莉从一个淑女变成了魔鬼,最终成为了传统与法则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20.
明代塾师有"经师"与"蒙师"两种基本的层次与类型,两者的经济收入也有着较大的差别.塾师之生活状况,虽不乏一些相对优裕者,但从总体看来还是表现出维持生计的基本特征.同时.相较于农、商等职业群体而言,塾师虽具有较高的社会身份,但并不意味着其生存状态也全然确立为"四民之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