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洪洋 《国际金融》2001,(2):75-77
60年代初,世界经济仍由布雷顿森林体系主导着,而此时关于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的争论业已展开。IMF特别研究处的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便于这时最早提出了“最适度货币区理论”,并以“区域性的固定汇率制”作为该理论的基本思想。具体来说:一些彼此间商品、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流动比较自由,经济发展水平和通货膨胀率比较接近,经济政策较为协调和通货膨胀率比较接近,经济政策较为协调的国家组成货币区域或货币集团,即“最适度货币区”,区域内使用共同的货币或采用固定汇率制,区域间实行浮动汇率制,从而有利于区域内各国的内部均衡(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外部均衡(国际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3.
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东亚货币一体化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区域货币联盟已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在欧元的成功运行以及近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唤起了东亚各国对东亚货币合作的极大关注。本文从最优货币区理论出发,对东亚经济体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对此提出建议。从研究结果看,东亚目前尚不能完全满足最优货币区的标准,但共同利益原则将使东亚货币合作的趋势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4.
最优货币区理论与我国区域货币政策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理论认为:在货币区内,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是自由流动的。其他经济学家对最优货币区划分标准的讨论,促进了最优货币区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一国如忽视国内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实行单一的货币政策,其结果可能加剧区域经济的不平衡。我国一直实行单一的货币政策,这会进一步扩大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必须针对区域经济差异实施区域化货币政策,以引导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化的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而欧洲货币的一体化更是世界区域经济发展进程的里程碑标志。支持货币一体化的理论基础就是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于1961年提出的“最优货币区”理论。最优货币区理论及其发展自欧洲区域货币一体化开始,西方经济学界提出了“最优货币区”理论。在此,经济学对“最优货币区”解释为由不同国家或地区组成的货币联盟,区域内实行单一的共同货币,或者虽有几种货币但相互之间具有可兑换性,其汇率在对内进行经常交易和资本交易时互相盯住,对外则统一浮动,以求…  相似文献   

6.
最优货币区理论:欧元的启示与东亚货币区的设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芳 《南方金融》2003,(7):53-55,29
最优货币区理论,为欧洲货币联盟的成立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欧元的成功,对世界区域货币合作具有重要启示:建立在区域经济合作基础上的货币合作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通过区域货币合作,建立东亚货币区是大势所趋。现阶段,实现东亚货币区可以考虑采取分步走的方式,即先建立一些次区域货币区,然后逐步向外围国家和地区扩展,最终过渡到整个东亚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7.
最优货币区理论与东亚货币合作的现实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超  李素莲 《黑龙江金融》2007,(4):26-27,30
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所表现出来的极强的“传染性”,以及在危机救援过程中,IMF不尽如人意的表现,促使东亚各国将货币合作提上日程。欧盟不断发展壮大,拉美的“官方美元化”也如火如荼的进行,东亚各国渐渐意识到未来世界经济的竞争就是区域之间的竞争。因此,进行东亚货币合作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首先阐述最优货币区理论,在此基础上对东亚货币合作进行现实分析。  相似文献   

8.
货币区域一体化理论经过40多年的发展,伴随着经济一体化、金融一体化的深化,日臻完善。从最初的最优货币区理论到成本收益分析,以及转变研究视角,进行量化分析,货币区域一体化理论为区域货币合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最优货币区理论 最优货币区(optimal currency areas,OCA)是指最符合经济金融上的某些条件的国家或者地区,相互之间建立紧密联系的货币制度(如固定汇率制度),甚至使用统一货币的区域的一个经济地理概念.①最优货币区理论主要研究相关国家要形成最优货币区每个国家应该达到的经济、金融标准,以及国家从自身角度来看加入最优货币区的利益与成本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最优货币区理论及其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借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最优货币区理论发展近40年以来,大多经济学家基本上都只研究其在欧洲货币一体化和国际经济学方面的应用,却很少关注其对国内经济,金融的意义。本立足于国内视角,探讨了该理论对一国货币政策的借意义,并且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了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11.
12.
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的国家和地区应该是最优货币区,这样才能发挥货币政策的最大绩效。我国还不是最优货币区,存在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不适宜采取完全的全国统一的货币政策,要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处理好货币政策统一与差别化问题,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总绩效。  相似文献   

13.
14.
最优货币区理论:欧洲的实践与亚洲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实践,验证了最优化币区理论。亚洲货币合作同样可行,亚洲货币合作可实行建立共同钉住美元的亚洲汇率机制,最终过渡到实现亚洲单一货币。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处于转型过程中,城乡结构、经济结构等30年来都有很大变化,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规模快速增长,其经济行为也越来越市场化、国际化。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居民行为的调整一方面是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结果,另一方面反馈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货币政策是我国最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之一,在经济社会结构逐步调整,经济开放程度日益深化,企业、居民等微观经济单位的行为越来越市场化的大环境下,货币政策目标及调控手段都在变化,因此,从中国经验探讨货币理论,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不仅可以丰富已有理论,而且可以为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提供理论支持,是学界及业界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分别对中国经济金融转型时期的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货币统计范围及供应机制、货币政策操作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现有合作基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构成了构建中国-东盟统一货币区的有利因素,而从最优货币区理论看,区域内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互补性、政治文化差异使中国一东盟统一货币区构建面临着诸多困难和制约,这就决定了中国-东盟统一货币区构建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最优货币区理论发展进行了概述,并在此基础上用不同于先前文献的变量--GDP、价格和利率构造VAR模型对所谓"大中华区"即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和新加坡经济冲击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内地、香港、台湾和新加坡之间总体而言经济弱相关,但综合考虑经济规模的差异和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内地、香港、台湾间建立货币区仍有相当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超 《金融纵横》2011,(7):29-32
欧洲货币联盟的成立和发展证实最优货币区标准具有内生性,欧元区在各项指标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和蔓延暴露了欧元区的隐患,欧盟政治一体化机制的缺乏是阻碍欧元区发展成为最优货币区的最大障碍。加快欧盟政治一体化建设步伐,使欧盟实现真正意义上财政政策的统一,是货币制度一体化之后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货币一体化对于区域内各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东亚地区货币合作又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关于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分析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此时,我们更需要从抵御风险,实现共同发展的角度来探讨东亚货币一体化。中国作为东亚区域内有影响力的大国,应对此问题有深入思考。本文对最优货币区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拓展,建立了基于微观基础的国际风险分担机制模型,并运用动态优化的方法严格证明了货币一体化所形成的国际风险分担机制使成员方达到消费保险的目的,这为进一步推动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1951年欧洲国家就开始了经济一体化的尝试,到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包括<政治联盟条约>和<经济货币联盟条约>)的生效标志着欧盟的建立;而2004年5月1日十国顺利加入欧盟,标志着欧盟的东扩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与此相应,自1950年欧洲支付联盟成立以来,欧洲的货币一体化过程也经历了颇多曲折,1999年1月1日欧元的启动标志着欧元区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