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三阶段DEA分析法,考量中国“十二五”期间金融支持对东、中、西部区域的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控制金融支持变量前后东、中、西部地区创新效率的绝对水平较低且存在较大的差异;控制金融支持变量后,东、中、西部地区创新效率依次下降,东、中、西部地区创新效率下降幅度依次增大.鉴此,应完善技术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加快技术创新的配套条件建设,完善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
李伟 《金融与市场》2023,(11):61-74
技术创新是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动力,而金融发展在驱动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分析了不同金融发展水平下技术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机制,并以1999-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非线性面板门槛模型,以金融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实证分析了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作用。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在区域技术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的驱动作用是非线性的,当区域金融发展水平提升至一定水平之上,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作用能更好地显现;东部地区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的驱动作用比西部地区更大,在技术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金融发展门槛效应中,东部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门槛值高于西部地区。因此,完善地方金融发展体系、提高地方金融发展水平、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是助推技术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文章立足欠发达地区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和金融支持发展实际,设计综合指标体系,构建协调性测度模型,实证分析了二者的协调性发展程度,得出2000年以来,新型城镇化和金融支持发展的协调性变动大致经历了不协调、协调性程度缓慢增强并向好、较为协调等三个阶段,但金融支持发展后劲不足,应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加大政策引导,科学制定金融支持城镇化发展规划,完善金融支持服务体系,促进融资渠道多元化,推进金融产品服务创新等举措来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金融支持水平,持续强化二者的协调性,助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驱动力量,而科技金融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着引导和支持作用,二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耦合理论探究长三角地区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的关系及作用机制,利用熵权法构建耦合评价模型,选取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2011-2017年相关统计数据,实证分析长三角地区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的耦合程度。研究表明,上海、江苏和浙江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之间的耦合度处于中等协调水平,但安徽省协调程度较低,据此讨论原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推动长三角地区整体良性耦合,实现科技与金融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8-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分析法研究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趋势.结果表明:当前中国普惠金融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大多数省份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处于勉强协调或中度协调,两个系统的协调状态主要表现为普惠金融相对滞后;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存在较大区域差异,地区相对差异和地区绝对差异都随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推进而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6.
文章研究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进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如果不考虑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以全国样本进行回归,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效果不能确定;分样本考察显示,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相反,金融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中西部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将技术创新作为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变量考察,则金融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效果显著,并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其效果在东部地区尤为突出。可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技术创新作为媒介变量来间接实现;不考虑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直接利用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进行回归,会弱化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普惠金融自身存在内在缺陷导致的普惠金融业务单位交易成本较高、盈利水平较低、风险较大的问题,文章提出亟需建立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六个体系:建立技术支持体系,促进金融服务线下传统业务向线上业务迁移;建立产品和服务支持体系,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建立信用信息支持体系,提升金融机构风险控制能力;建立智力支持体系,推动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建立财政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强化财政和金融的协调联动效应;建立保险支持体系,有效分散普惠金融领域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背景下衡量金融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反映金融自身发展水平,还要包含反映金融支持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因素。本文运用熵值法、变异系数法和层次分析法三种方法组合赋权,构建省际的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2013—2017年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的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测度结果表明,近五年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金融高质量发展平均水平小幅提高,其中金融自身发展水平、金融支持经济创新发展水平提升较快;各省市在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上各具优势和不足,其中东部发达省市应重点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摘 要:本文将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区域发展功能平台统称为川渝毗邻地区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并以此为研究对象,通过泰尔L指数,测度示范区经济发展差异,随后运用哈肯模型、耦合协调和灰色关联度等方法进行协调度分析。研究发现,各示范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小,经济发展趋同,加剧示范区之间的竞争,削弱协同合作,抑制比较优势的发挥和提升;成渝“双核”对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示范区总体与成渝“双核”的差距仍然较大;在示范区协同发展中,经济金融活动发挥着主导作用,经济环境与金融支持协调发展趋势向好,金融支持对示范区协同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基于此,建议大力发展新型金融业态,为优势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支持环境;开辟特色金融“试验区”,引入特色金融活水,有针对性地加强各示范区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金融支持,进一步提升比较优势,强化示范区与成渝“双核”的经济联系,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基于西部地区九省份2011—202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相应的联立方程模型,研究金融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具体影响路径。研究显示,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地区创新水平的正向作用大于负向作用,具有促进作用。金融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关系呈现倒“U”型。最后,文章从企业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出台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体系、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提高金融支持低碳发展效率等方面对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1997—2019年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研究我国金融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性。实证研究结果认为,我国金融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作用,在不同分位数水平下,其增长程度存在着差异性。就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而言,金融发展水平对东部地区经济处于低分位点省份的影响程度较大,而对于中部地区经济位于高分位点的省份影响程度较大,对西部地区经济整体有着显著的影响。基于此,提出实施金融发展的区域化战略、重视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协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赵燕 《甘肃金融》2009,(5):23-25
进入21世纪以来,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城乡金融发展不协调,金融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金融城乡二元问题突出,农村金融市场化水平较低, "三农"领域难以获得广泛的商业性金融支持,农村金融发展出现严重抑制和边缘化倾向.总体看来,金融对新农村建设支持乏力,已经成为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瓶颈,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掣肘因素.……  相似文献   

13.
基于随机效应面板泊松回归模型,考量不同类型的金融支持措施对我国东、中、西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的资金支持促进了东、中、西各区域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资本市场的金融支持只对东、中部区域的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只对西部区域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金融支持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通过加大政府支持的力度和体现区域差异、建设西部地区资本市场发展的共享机制、提升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技术水平等措施可以提升金融支持促进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2010至2020年间,我国31省市绿色技术创新指数与金融科技指数验证金融科技水平对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发现两者之间存在“U”型关系,即金融科技水平存在拐点,在拐点的两侧分别对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起到抑制和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科技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在金融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不存在异质性;在第三产业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存在异质性,在第三产业发达地区的拐点高于第三产业欠发达地区的拐点,在第三产业发达地区,只有当金融科技水平提高到更高程度,才能对绿色技术创新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已进入了一个新的赶超发展时代.本文重点讨论了民族地区实现技术赶超所面临的金融约束.研究发现,总体上民族地区金融总量低,金融发展显著滞后,储蓄和积累能力弱,融资机会不足,融资成本高,金融配给严重,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赶超.根据民族地区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要实现技术赶超,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快金融发展,缓解并消除金融约束.本文据此提出了建立起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金融激励机制、发展基于区域性商业银行体系的包容性金融体系、规范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大力发展政策性金融的支持作用、建立支持专利技术转化的融资和风险管理机制、建立良好的地方金融体系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数字金融依靠信息技术对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我国2011—2020年27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并验证了数字金融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数字金融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次,数字金融对绿色技术创新的辐射效应大于虹吸效应,本地数字金融发展对异地绿色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表现出“以邻为善”的效果;再次,数字金融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产业升级和刺激市场需求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数字金融促进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相关建议。研究结论为理解数字金融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提供了新视角,对我国数字金融支持绿色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丽平 《甘肃金融》2022,(11):52-56
“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实现的关键引擎是技术创新,而发展科技创新需绿色金融的大力支撑。本文通过理论层面对绿色金融发展和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并以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08—2020年的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系统考察绿色金融发展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发展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显著的促进作用;东中西部地区分样本检验结果显示与总体测度结果保持一致,但存在地域异质性影响;其他变量如产业结构、环境规制、教育发展以及政府支持力度等均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金融创新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准则。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形成的新的金融业态,能否发挥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备受关注。本文基于中国境内31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的实体经济发展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居民消费显著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分位数回归检验发现,在实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助推作用更强。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传统金融发展程度、城镇化水平较低地区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更强,对实体经济整体、主体和核心部分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金融监管和规范性措施有助于更好发挥其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使用情况两个维度选取相关指标构建普惠金融指数。分析发现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表现为东部地区高,中西部地区低。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回归模型和分位数回归对我国2005~2016年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与区域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技术成果转化,这种影响在中西部地区表现更显著。基于本文研究结论,建议进一步落实金融政策,平衡各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促进区域技术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金融机构自觉践行使命担当,加大协调对接,已初步形成功能互补的区域金融发展新格局,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初见成效 搭建跨区域金融合作机制和框架.长三角地区金融监管部门履行牵头抓总职责,搭建金融支持一体化发展的"四梁八柱".人民银行牵头建立"金融服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