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央行表示正在加快制订《放贷人条例》,社会关注已久的民间借贷问题有望得到重大突破,企业和个人都可能成为“只贷不存”的放贷人。有专家认为,数万亿民间资金有望盘活。据了解,《放贷人条例》的最大突破将是允许符合条件的个人和企业,以自有资金注册成立“只贷不存”的放货机构,从而打破被银行垄断的信贷市场。但注册门槛和具体约束条件还没有明确公布。  相似文献   

2.
根据央行的部署,四川、山西、陕西、贵州四省在年内将进行民间资本的信贷试点,一种完全由民间资本构成的“只贷不存”的金融机构将在四省部分农村地区展开。有学者认为,央行此次在四省农村进行民间资本放贷试点,事实上给予了民间借贷这种“草根金融”一个合法身份。  相似文献   

3.
农村小额信贷市场空间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何广文  李莉莉 《银行家》2005,(11):108-111
为打破农户和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僵局,中国人民银行在鼓励东南沿海的大银行设立专门 为中小企业贷款的信贷部的同时,决定在陕西、山西、四川、贵州等省的农村试点由民间资本全额出 资的“只贷不存”的小额信贷机构,直接面向农户和中小企业开展贷款业务。 “只贷不存”是商业化、市场化运作的机构,资金所有权、管理营运权与剩余索取权是高度统一 的。所以,“只贷不存”的制度明显优于民间小额信贷制度。这不仅给了民间借贷这种“草根金融”一 个合法身份,为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开辟了一个重要渠道,也为有组织的民间借贷提供了“阳光化” 的可能,而且还带来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制度和组织形式的创新。它是农村金融市场一种新的组织资 源,是我国农村金融建立在市场基础上的实现真正开放的第一步。因此,尽管“只贷不存”机构还 没有问世,就已受到学界和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但是,中国农户贷款需求到底有多大?“只贷不存”小额信贷贷给谁?在我国农村信用社已经大 面积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今天,还留下了多大的小额信贷市场空间?以及“只贷不存”小额信贷 怎么贷?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深入研讨的。  相似文献   

4.
根据央行的部署,四川、山西、陕西、贵州四省在年内将进行民间资本的信贷试点,一种完全由民间资本构成的"只贷不存"的金融机构将在四省部分农村地区展开.有学者认为,央行此次在四省农村进行民间资本放贷试点,事实上给予了民间借贷这种"草根金融"一个合法身份.  相似文献   

5.
《福建金融》2005,(9):1-1
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是党中央、国务院向来关心和重视的问题。近年来,每年的中央一号件都是部署农村工作,今年更是突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精神。近来.理论界和金融决策部门也提出了许多改革和完善农村金融体制的政策措施,诸如发展农村商业银行、允许股份制银行设立县域分支机构、研究扩大农发行的政策性职能、酝酿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并理顺邮政储蓄存款机制.以及将在一些省组建一种完全由民间资本构成的“只贷不存”的小额信贷组织.在部分农村进行民间放贷试点,等等。  相似文献   

6.
要闻回放     
央行:1月新增贷款1.62万元亿创天量,央行:中国降息空闻有限,央行:放行民间金融准许“只贷不存”,保监会:中小保险公司将获准直接投资股市,央行:1月货币市场利率下行股票成交量萎缩。  相似文献   

7.
“小额信贷机构”呼之欲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最近官方呼吁解决微小企业融资难的声音是那么的密集,商业银行针对微小企业融资所做的实践也相当频繁。但是,当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于6月17日在“第三届海峡青年论坛”上透露:由民间资本全额出资的“只贷不存”的小额信贷机构,年内将在陕西、山西、四川、贵州等省的农村进行试点时,还是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因为,这毕竟是突破中国现有金融体制的一次全新尝试,其意义将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小额贷款公司的制度设计与成效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平 《中国金融》2007,(3):48-50
“只贷不存”小额信贷试点以来,各方对其运作比较关注。笔者对商业化小额信贷试点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信息文件与上市企业数据,考察货币政策预期管理对于企业“短贷长投”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政策预期管理能够有效缓解企业“短贷长投”问题;其中,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下降与银行放贷意愿上升是上述影响的作用机制。同时,预期管理的缓解效应对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以及信息披露水平较高的企业更强。进一步发现,预期管理能够有效缓解由企业“短贷长投”所导致的盈利波动加剧、投资效率低下以及违约风险上升问题;此外,“短贷长投”并非是企业“有意为之”,而是“无奈之举”。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农村信用普遍存在着贷款“两难”的问题。一是农民贷款难。现在农村信用社是贷大不贷小,贷富不贷贫,多数资金都贷给了企业和农民大户。真正贷到普通农民手里的很少。有时虽贷到一笔款,但是由于提前扣除利息、承办人索要回扣等,最后实际到手的资金已所剩无几。二是农村信用社放贷难。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2月27日至今7家“只贷不存”试点公司宣告成立。开业以来,小额贷款公司为试点工作交出了一份质量较高的答卷,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认真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龚波华 《云南金融》2012,(1X):129-129
随着我国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民间借贷的规模不断壮大、借贷形式、用途不断增多,民间放贷成为民间金融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发展并规范我国民间放贷人显的非常必要的。尤其在2008年中央人民银行分别出台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和初拟了《放贷人条例》草案,其中《放贷人条例》的最大特点是允许个人注册从事放贷业务,符合条件的个人和企业都可以开办放贷业务,以促进民间借贷活动的阳光化,规范化。此时,研究民间放贷人的监管有着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不良贷款的成因多种多样,且不断变化。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化改革以前,不良贷款的主要成因集中于政府干预、以贷谋私、绕规模放贷和越权放贷等方面。随着商业银行企业化改革和审贷分离等信贷管理制度的实施,前述问题逐渐演变为次要问题,风险识别能力成为制约信贷资产质量的瓶颈。  相似文献   

14.
浅谈我国民间放贷人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民间借贷的规模不断壮大、借贷形式、用途不断增多,民间放贷成为民间金融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发展并规范我国民间放贷人显的非常必要的。尤其在2008年中央人民银行分别出台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和初拟了《放贷人条例》草案,其中《放贷人条例》的最大特点是允许个人注册从事放贷业务,符合条件的个人和企业都可以开办放贷业务,以促进民间借贷活动的阳光化,规范化。此时,研究民间放贷人的监管有着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金融信贷资源配置不合理。一方面,金融资源配置偏重于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而信贷集中的结果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德隆系”问题的暴发。使得塔城辖区的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不良资产率不降反升。近几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审贷权的上收及放贷问责制的实施。辖区金融机构基本上变成了存款银行。“惜贷”、“惧贷”现象尤为突出,造成许多有市场、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因为得不到信贷支持而夭折。  相似文献   

16.
民间资本进入农村地区意愿强烈,效果有待提高小额贷款公司资金规模较小,民间资本积极性有所降低。为增加农村信贷资金投入,规范、引导民间融资发展,人民银行于2005年12月开始,在四川、陕西、山西、贵州、内蒙等5省(区)进行试点,建立自负盈亏、只贷不存的民营小额贷款公司。  相似文献   

17.
葛中旺 《金融研究》2008,(5):I0092-I0094
1.商业银行“不愿”。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在商业化改革中出于成本、收益和防范风险等多方面的考虑,不断撤并农村网点和上收信贷管理权限,使基层机构沦为只存不贷或少贷的“吸储机器”。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目标使股份制商业银行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期限长、见效慢的农业项目,以及放贷成本较高、风险较高的普通农户和农村小企业。商业银行的“不愿”,引发了农村金融资源的“漏出”,直接导致了农业信贷资金投入的逐年减弱。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期间,如何通过农村金融改革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摆的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积极探索包括小额信贷组织在内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形式”是央行在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整体计划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正式将陕西、山西、内蒙、四川、贵州等五省区确定为实施小额信贷组织的试点地区。这种由民间资本发起的“只贷不存”的微型金融组织,不仅是解决农村经济和微小企业融资难的有益尝试,同时也是对现有金融体制的一次突破与创新。本文通过对赤峰市昭马达妇女可持续发展协会这一非赢利小额信贷组织的运作模式进行调查分析,探索小额信贷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一是信用社要切实转变经营理念.改变贷款大户贷款年终要转据的做法。信用社要增强执行宽松货币信贷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树立“客户需求第一”的经营理念.变一季放贷为四季均放贷,改变年初集中放贷、年中不贷的现状。严格按照客户用款进度发放贷款,避免提前放贷和过量放贷。减缓贷款按季末、月末冲时点及月度间波动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谨访“金蝉脱壳”─—浅议企业逃债问题及其对策陈泽尧“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是自古以来不变的古训,但社会发展至今,一些地方居然出现“债多不愁,欠债有理”,欠债赖债脸不红的现象,“借款还钱”的硬道理却无法讲清,银行放贷容易收贷难,特别是当前一些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