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钢2007年全球表观钢需求预计达到11.8亿吨,同比增长5.2%。其中,中国需求将达到4.13亿吨,同比增长10.4%,增长率将比2006年的14.4%放缓。与此同时,2007年全球粗钢产量将同比增长8.7%,为连续第7年增长。到2008年全球钢产能过剩将增加35.6%,达到1.6亿吨;全球钢表观需求将增长20.8%,达到12.4亿吨。2007年我国钢铁行业整体形势向好,预计2007年粗钢产量4.6亿吨,比2006年增加4500万吨,增长11%左右;钢材产量(含重复材)5.05亿吨,增加5000万吨,增长11%左右;钢材进口基本稳定,钢材出口呈下降趋势;国际市场钢材价格维持高位区间运行,国内市场价格水平仍将…  相似文献   

2.
声音     
《英才》2009,(9):16-16
产能6.6亿吨,需求4.7亿吨,过剩1.9亿吨,目前中国钢铁产能过剩是最为明显的。但同时还有5800万吨产能在建。这样下去,中国的钢铁工业是没有出路的。  相似文献   

3.
当前煤炭行业产能充裕导致煤炭业市场格局结构性过剩,在需求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煤炭价格受到挤压,为应对市场环境不利因素影响,企业应从供应链上下游对其绩效进行控制,应用供应链参考模型---SCOR模型为煤企制定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以实现企业供应链管理科学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4.
加入WTO后行业协会如何发挥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3 年来,中国的钢年产量从3178 万吨发展到14300 万吨,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去年进口了1722 万吨钢材、818 万吨钢坯,是世界第一钢材、钢坯进口大国。“十五”规划到2005 年钢消费为1.6 亿吨,可是没想到2001 年就达到了1.65 亿吨。 然而,目前我国钢铁工业结构并不合理,钢材产能过剩,板材 产能不足,特别是冷轧薄板、彩色镀层板、不锈钢板等高附加 值的板材生产能力不足,大量依靠进口,以至于在去年进口的 1722 万吨钢材中板材竟占87%,成为国外钢铁巨头争夺的一块 肥肉。 与此同时,根据入…  相似文献   

5.
媒体观点     
《经营者》2006,(10):14-14
结构调整并非简单紧缩 4月24日,发改委公布了水泥、焦化和铁合金三个行业的结构调整目标。水泥、焦化和铁合金行业的结构调整目标分别是:到2010年。水泥行业预期产量为12.5亿吨。累计淘汰落后生产能力2.5亿吨,企业平均生产规模提高一倍至40万吨左右,企业户数减至3500家;焦化行业要用3-5年时间彻底淘汰土焦和改良焦。2007年底淘汰炭化室高度小于4.3米的焦炉,符合行业准入条件的焦炭产能占总能力的80%以上。钢铁企业的焦炭产能占总产能的50%以上;到2010年,铁合金行业产能控制在1700万吨左右,比2005年减少25%,全面淘汰5000千伏安以下电炉和100立方米以下铁合金高炉等等。  相似文献   

6.
糟糕的数据,让前几年"煤飞色舞"的企业黯然了许多。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煤炭产能已达40亿吨/年,而实际需求量至多35亿吨,每年均有5亿-7亿吨的过剩产能。2013上半年,中国煤炭全行业平均利润同比下降近50%,多数重点煤炭企业平均利润同比下降80%。  相似文献   

7.
2016年以来,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煤炭行业实施化解过剩产能,并为促进煤炭整体供需平衡,推动煤炭企业实现转型发展,专门制定了系列产能置换政策。作为化解过剩产能企业,如何抓住政策窗口期机会,充分利用置换政策最大化为企业争取利益,助推企业加快实现转型发展,成为一项急迫且重要任务。本文结合化解过剩产能企业实际情况,阐述了将产能置换指标转为实际效益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汽车行驶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到鄂尔多斯准格尔旗的公路上,往日熙熙攘攘的拉煤车不见了。 进口煤冲击、价格下滑、产能过剩、税费高攀……煤炭业正在挥手告别“暴利”的黄金10年。  相似文献   

9.
区域     
明年山西省煤炭产量将控制在5亿吨根据日前出台的《山西省实施“5533”计划推进工业结构调整明显见效的意见》,到2005年,山西省煤炭生产总量将控制在5亿吨,煤炭行业(不含非煤产业)的销售收入将达到675亿元。今后几年,山西省煤炭工业将按照“控制总量、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提高  相似文献   

10.
2008年6月30日,冀中能源集团宣告成立,集煤炭、建材、电力、物流、化工、机械制造等于一身。2010年,煤炭产量达到7022万吨,销售收入完成1439亿元,位列中国煤炭行业第三位,上缴利税123亿元,实现利润44.4亿元,同比2008年分别增长100%,是组建初期的三倍。三年累计实现利税302亿元,利润108亿元,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70%,成为河北省、全国煤炭行业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连续三年领跑河北国企。2011年,煤炭产量将达到一亿吨以上,销售收入2000亿元以上,利税150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11.
本次论坛的主题2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提出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初步统计,钢铁系统将有50万人分流安置。化解产能过剩是一场难打的硬仗,也是绕不过去的关口,整个行业都面临着巨大压力,对冶金思想政治工作也提出了新课题,迫切需要统一思想、明确思路、探索规律、提高水平,保持人心稳定、队伍稳定、企业稳定、社会稳定,为钢铁行业去产能良好开局提供思想引领和精神动力。莱钢在这方面探索、创造、积  相似文献   

12.
《辽宁经济统计》2008,(1):42-43
2007年中国竞争力指数排名前移;2010年环保产业产值将达8800亿元;2007年全国税收收入超过4.9万亿元;2007年中美贸易总额将突破3000亿美元;我国沿海港口综合通过能力2007年达到40亿吨。  相似文献   

13.
《企业研究》2010,(4):9-9
2009年,我国钢铁产能已超过7亿吨,当年国内市场粗钢表面消费量为5.65亿吨,其中约有3000万吨进入社会库存,实际消费不到5.3亿吨。产能仍在盲目扩张。  相似文献   

14.
随着煤炭业的发展,煤炭产能大大提高,导致煤炭市场需求增幅减缓,煤炭产能过剩的趋势开始凸显。在此关键时期,开滦集团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坚持精化管理、创新理财,在规范财务管理和创新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式经济低迷,我国的煤炭行业也遭受到了百年不遇的严重冲击,由于煤炭行业是我国的产业支柱,其产能过剩,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增长,同时给就业和社会安定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结合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对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特点、危害及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解决办法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产能过剩直击中国经济"软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铁合金生产能力达2213万吨,开工率只有40%;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5亿千瓦以上,在建的包括一部分拟建的还有3亿千瓦以上,全部建完后中国的发电装机总容量将超过8亿千瓦。作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的德国发电装机总容量只有1.21亿千瓦,法国达1.16亿千瓦,英国8000万千瓦。”1月25日,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在发布2005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时表示,当前中国的突出问题是某些行业产能增加过快,产能过剩的问题比较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2005年末,我国的钢铁、电解铝、水泥、电力、煤炭、纺织等11个行业均出现行业产能过剩集中释放的问题,在…  相似文献   

17.
京办 《企业世界》2005,(8):48-48
1.供需矛盾减小,行业增长趋缓,行业景气度进人中后期。受电力行业和钢铁行业投资的高速增长的带动,预测2005年煤炭需求增长率达到12%左右;预计2005年原煤生产将达到21.8亿吨,增量的三分之二来自国有煤矿,但大部分煤矿的产能利用率仍将超过103%。总体来看,供需仍然紧张,缺121为3000万吨左右,较2004年有所缓和。  相似文献   

18.
尴尬钢铁梦     
中国企业家》2012年第12期一线《钢铁双雄:"非常"撞线》对宝钢和武钢来说,多年的梦想似乎在一个不合时宜的时候兑现了。如今,中国钢铁产能已经达到9亿吨,产能过剩是不争的事实。前不久,湛江市长因项目获批亲吻文件的照片曾在网上热传,另一篇《铁矿石无处可去》的文章也被热传。有人开玩笑  相似文献   

19.
数说新闻     
《政策与管理》2008,(17):10-10
我国2007年的能源产量是2000年的1.8倍,7年年均增长7.1%。2000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折合成标准煤是12.8亿吨了,到2007年,产量达到了23.7亿吨。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的能源生产国。  相似文献   

20.
要闻点评     
《中国新时代》2014,(6):28-29
钢铁业年内淘汰产能2,700万吨 第八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钢铁产能利用率在76%以下,过剩产能在1.8-2.4亿吨。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表示,今年我国的预期目标是要淘汰落后钢铁能力2,700万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在对中国改革和经济发展展望之后,认为中国钢铁行业有条件成为具有长期稳定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并将进入兼并重组加速期。——刘世锦指出,就钢铁行业历史需求峰值来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