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Johansen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方法,从多个层次分析了以大豆为代表的我国战略性农产品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的互动关系,定量刻画了农产品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中的作用和效率。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大豆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期货对现货价格的单向引导关系;期现货市场均扮演着重要的价格发现角色,但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功能中起着更有效的主导作用,这为我国战略性农产品通过期货市场获取国际定价权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CBOT大豆期货市场2006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的月度数据,分时期考察了期货市场金融化与商品期货价格波动之间的关系,并运用AMR模型,论证了投机诱导在期货市场金融化与商品期货价格波动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期货市场金融化对期货价格短期波动的影响具有乘数效应,国际投机基金的投机行为造成商品期货市场价格短期波动加剧的同时,对商品期货市场中的实需投资者产生投机诱导,进一步加剧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而由于市场理性预期的存在,期货市场金融化与投机诱导对商品期货的长期价格形成不存在显著影响,商品期货的长期价格依然由实际供求关系主导。  相似文献   

3.
我国玉米期货市场发现价格功能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利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Garbade-Silber模型等方法对我国玉米期货市场的发现价格功能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玉米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期货价格具有良好的发现价格功能;仅存在从期货价格到现货价格的单向格兰杰引导关系,而现货价格对期货价格不具有格兰杰引导关系;玉米期货市场的发现价格功能中期货价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期货价格波动性特征对于理解期货市场的价格形成机理和运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期货价格波动性特征的研究成果,并通过选取郑州硬麦期货连续合约价格与大连黄大豆1号连续合约价格作为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农产品期货价格波动性的积聚情况、波动性与成交量的关系、期货价格的到期效应以及波动性的周日历效应,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我国农产品期货的价格波动并没有显著的群集性特征;小麦期货合约成交量是价格的波动性变动的原因,但大豆期货价格波动性变动是成交量的原因;小麦1月期货合约,大豆5月、7月合约存在明显到期效应;两者的价格波动性均表现出较强的周一效应。  相似文献   

5.
中国苹果期货作为全球首创鲜果期货品种,其市场是否有效对畅通国内大循环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郑州商品交易所苹果期货市场及环渤海湾和黄土高原两大主产区现货市场的数据,运用Wild Bootstrap和ARDL等非参数方法对苹果期货市场的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苹果期货市场满足随机游走RWⅠ、RWⅡ和RWⅢ形式的弱式有效市场假设,苹果期货价格能够有效反映市场供需状况,具有“价格标杆”的作用;苹果期货市场与山东栖霞和陕西洛川为代表的苹果优势主产区现货市场之间存在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6.
利用误差修正模型、BEKK-GARCH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实证研究了加拿大和中国菜籽油期货市场之间的信息传导、波动溢出和价格引导关系。实证结果显示:这两个市场之间存在一定的信息传导关系;加拿大菜籽油期货市场对中国菜籽油期货市场存在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而中国菜籽油期货市场对加拿大菜籽油期货市场的波动溢出不显著;短期内加拿大菜籽油期货市场对中国菜籽油期货市场的价格引导作用更强些,这与加拿大菜籽油期货市场是全球菜籽油定价中心的实际相吻合,而中国菜籽油期货市场的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7.
针对金融危机对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与豆粕期货价格之间关系的影响,分别截取了2006年8月15日至2009年12月18日的日收盘数据,以金融危机为分界点,并运用协整一体化的方法研究表明,金融危机前豆粕期货在价格发现功能中处于主导地位,金融危机后大豆期货在价格发现功能中处于主导地位;金融危机前后大豆与豆粕期货价格之间都存在协整关系,且互为Granger原因,但在金融危机后协整系数下降了39.44%。建议金融危机后期货投资者多关注大豆期货的价格变化,可以在大豆与豆粕期货之间进行跨商品套利;中国应大力发展和完善大豆期货市场的制度建设,通过期货市场的发展来加速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2007年1月—2015年6月国内外大豆现货与期货市场交易日价格高频数据,构建贝叶斯DCC-GARCH模型,定量分析了国产大豆现货价格、进口大豆现货价格、大连大豆期货价格及美国CBOT大豆期货价格的波动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表明,国内外大豆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具有非对称性,均呈偏态分布;现货和期货价格波动的衰减速度随波动幅度的增加逐渐放缓。同时,进口现货市场与大连期货市场的关联性逐渐增加,大豆贸易商期货市场的参与度日渐提高;国产大豆现货市场由于政策因素带来的市场分割,使其与进口现货市场、大连期货市场和美国CBOT期货市场的关联度很低;2014年大豆产业的市场化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进口大豆主导市场价格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农产品期货市场至今已有三十年历史,现有的种类共十三种,大约占上市期货品种数量的二分之一。本文选用中国大豆农产品,建立指数条件异方差模型(E-GARCH)和脉冲响应分析,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大豆期货价格市场存在双向溢出效应,在受到外部冲击后,中国大豆期货价格收益增长率波动加剧,但大豆期货价格波动持续性减弱。大豆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的冲击,相较于现货价格对农产品期货价格的冲击更为敏感。中国大豆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作用,而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的影响力较弱。最后针对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Johansen协整分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以及方差分解等计量分析方法对中国的玉米期货市场、玉米现货市场、CBOT玉米期货市场以及中国大豆期货市场四者之间的动态关系与相互冲击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四个市场的一阶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构成了协整关系,即它们之间具备了长期均衡关系,中国玉米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以及存在关联性的大豆期货市场具有良好的价格发现与引导功能。但是由于我国玉米产业对外开放程度不够,所以我国的玉米期货在国际玉米定价体系中还没有达到支配性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