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村人口流动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河北省与我国其他省市一样,流动人口由改革开放初期较为单一的流动模式向多元化流动转化,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河北省在农村人口流动上表现出特有方式。本文首先对河北省农村人口流动的各方面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这种特有的农村人口流动模式做原因剖析,从一个更加广阔的视野上和更深的层次上认识和把握农村人口流动规律,对农村人流动宏观和微观调控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记述了在中国社会转型剧变的时期,农村人口大量前往城市务工,在取得经济发展的同时,却给农村带来了不可避免的问题,年轻人转移到城市,农村却出现了留守人口。本文以笔者家乡为例,阐述了人口流动带来了村庄人口结构的变动,从而给村庄的各个方面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人口与农村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湘满 《商业研究》2004,(6):171-173
人口作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指标 ,其人口因素对农村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农村人口素质低影响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不利于农业科技进步 ,人口上增长过快构成了农村贫困的恶性循环。因此 ,我国必须实施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人口对策 ,促进农业和农村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程度关系到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本文构建了一个由政策环境、个人能力以及社会心理因素三个层次为基础的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度量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宏观和微观的调查数据,对当前湖南省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程度进行了度量。研究结果显示,当前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程度总体偏低,政策环境较为不利,但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个人能力和社会心理因素均达到了相对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国家,农村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所以农村养老保险对于农村的每户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是一件好事,中国的农村养老保险迄今为止已经开展了十多年,但是仍然不够完善,本文从实际出发论述了如何建立新型的养老保险机制及如何去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人口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也是一项长远的任务。农村人口结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结构严重失衡,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李欢 《市场周刊》2004,(6):12-14
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整体素质低,造成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妥善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安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对农村人口流动的影响,并验证农村人口流动与农村居民收入间是否存在相互影响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经营性收入增长乏力、工资性收入快速赶超是引起安徽省大规模农村人口净流出的重要原因;安徽省的农村人口流动未能显著提高农村居民总收入。最后,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合理引导农村人口流动、发展新型农民群体等方面提出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9.
提高农民市民化道德素质是城镇化进程中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应自上而下,由里到外的逐步推进。从加快道德建设制度化、优化道德教育环境、重视文化建设、提高转移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健全道德建设法律支持系统几个方面创新农村转移人口道德融入的实践载体,加快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道德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江苏农村人口转移趋势进行判断的基础上,抓住就业这个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关键,分析江苏城镇就业的转移承载力,结合当前农村人口转移就业质量不高和待转移数量庞大的特点,提出了有序推动江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制度性资本、心理资本等方面所遭遇的各种困境,并提出应通过提升农村转移人口的资本水平促进其更快地完成市民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本文梳理农村人口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从人力资本效应、规模经济效应、条件瓶颈效应和资本回流效应四个方面阐述该影响机制,整理313个地级市2005~2014年的数据,实证检验农村人口流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村人口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收敛效应.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人口规模较大及与中心城市距离中等的地区的农村人口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效应更加明显.据此,本文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蓝海机遇     
廣博 《广告大观》2008,(6):142-142
十年后城市和农村人口比例会反转过来,变成百分之四十农村人口,百分之六十城市人口,对广告传播是一个蓝海机遇。  相似文献   

14.
太仓农村老人养老状况及意愿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苏省早在 80年代中期就进入了老年型社会 ,而位于苏南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太仓市则是江苏省最早进入老年型社会的县级市。农村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状况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太仓市归庄镇农村老人的养老状况及意愿进行深入调查分析 ,以期对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现状及意愿有一个比较全面、准确的了解和把握 ,并对解决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意见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早在80年代中期就进入了老年型社会,而位于苏南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太仓市则是江苏省最早进入老年型社会的县级市.农村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状况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太仓市归庄镇农村老人的养老状况及意愿进行深入调查分析,以期对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现状及意愿有一个比较全面、准确的了解和把握,并对解决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意见.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以及最新兴起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都逐渐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现象,这样的情况改善了社会中的农业经济发展问题。纵观世界各国中的农业现代化情况和发展的历程能够看出,想要解决国家的农村人口问题,主要就是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方式转移农村人口,剩余的农村遗留人口成为农村中的三种人,一是农场主、二是农场主的雇佣人员、三是自耕农民。但是不同的国家对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还有着不同的方式,下面本文针对国外农村人口转移的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农村人口转移经验,分析我国的转移情况,并且了解到国外农村人口转移对于我国的启示,以期能够促进我国城乡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制度性资本、心理资本等方面所遭遇的各种困境,并提出应通过提升农村转移人口的资本水平促进其更快地完成市民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刘易斯人口流动模型与托达罗的人口流动模型都曾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做出过贡献,但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形势严峻的状况,决定了单一依靠某一种理论来解决现实问题是不可行的。通过对两种模型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刘易斯人口流动理论强调依靠工业扩张来吸纳剩余劳动力,而忽视以农业本身的发展来吸纳劳动力。与刘易斯的人口流动模型相比,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更接近我国现实,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不仅要靠工业扩张,还要依赖城乡预期收入差异推动下的城乡劳动力流动。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评论     
《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11(2):42-43
2000年我国63%的总人口、66%的老年人口、70%的少儿人口、67%的学龄人口、60%的劳动年龄人口、59%的育龄妇女、84%的青年文盲人口都在农村,这就决定了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在农村。当我们遏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后,人口健康成为最大的、亟待解决的人口不安全问题。农村人口的健康问题是人口健康安全链条上的最薄弱环节。八位专家从不同的视角探讨农村人口健康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基于阐述河南省农村人口城镇化的进程,分析其制约因素,包括城镇生活成本较高、城镇务工收入较低、可支配流动财产较少以及保障制度不够健全,提出做好农村居民固定资产产权登记,使其能够进入流通领域;做好农村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工作,取消城市乡村双轨户籍;整合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资源,发挥城乡特色比较优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环境发展规划,促进城乡耦合协调发展等推进河南省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