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近几十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加,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逐渐成为了农村的主要人员,而同时父母也将教育留守儿童的责任交给了老人(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监护人,产生了"隔代教育"。在当前,由于诸多因素造成了老人对留守儿童不能进行有效地教育和互相沟通,而将社会工作介入其中可以针对"隔代教育"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展开辅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存在着家庭教育质量低,留守儿童性格怪癖及心理负担校重等方面的问题.尽快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功能及社会教育质量,释缓他们的心理压力,使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当前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弱化、教育障碍和人身安全保护不力等问题,极易使未成年人在不良环境的影响下滋生不良行为,甚至导致犯罪。我们应当加大法律政策的宣传和执行力度;依法确定相关主体的保护责任;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强化政府效能;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努力消除教育差别,建立儿童公平的受教育运行机制,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在法律机制的调控下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4.
以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为指导,社会工作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性安全。文章通过完善家庭、学校和同龄群体的社会功能,建立家庭与学校之间、家庭与同龄群体之间、家庭与邻里之间的有效沟通与良性互动,共同构建儿童性安全社会支持网。社会工作者在宏观层面积极改善乡村家庭教育性话题禁忌,告诫成人对于儿童性玩笑的风险;向教育主管机构倡导学校性安全教育,普及儿童性安全知识;社会工作者针对儿童性犯罪进行评估和鉴定,区分恋童癖和一般性犯罪,并采取科学方法矫治和监督儿童性犯罪者。社会工作在阻止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性犯罪方面定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儿童最突出的问题是心理问题,这一问题已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农村学校是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理想场所,我们应有效利用农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援助作用。同时,应深刻认识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社会性,努力协调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援助力量.切实加大援助力度。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是我国城市化、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本文从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和教育状况、心理状况、学习情况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实途径和长远对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择业观点的转变,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与此同时,伴随着大规模农村流动人口的存在,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群体也开始形成并呈现不断扩大之势。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留守儿童无法接受良好教育,与此伴随的各种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成因,通过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诸多困难,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财政对策。  相似文献   

8.
钟丹 《企业家天地》2010,(8):122-123
作为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典型代表,父母外出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在人身安全、学习、品行、心理发展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本文重点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绝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而已经演变成为社会问题。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这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近期,受到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大量企业出口受阻、经营受困,迫使部分在企业打工的农民工提前返乡.这一农民工回潮热,对于多数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或许是个好消息,它将使得留守儿童不再孤独,使他们能重获一个完整的家庭,同时家庭的教育功能也将得到强化.但是任何社会现象的社会功能都具有两面性,既有正向的功能同时也会具有负向的功能.本文着重探讨返乡农民工对于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农民工返乡是否就能解决早期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所存在的所有问题呢?除此之外,是否又会由此产生新的问题呢?那么我们又将如何改善或者解决这些新的问题呢?本文将在下面的文章中一一论述.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本身进行研究的文献很多,但从社会管理体制的角度研究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文献极少。文章分析了产生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体制性原因,提出了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体制性措施及管理性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留守妇女文化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战略。基于对L市YA社区新时代留守妇女文化治理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发现时间、空间、观念意识、制度建设不足等方面问题,针对影响问题探究出农村留守妇女文化生活主体意识淡薄、无力感、权能障碍及资源不足、制度文化生活建设缺失等成因。在乡村繁荣振兴视阈下结合社会工作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妇女文化治理问题的可行的消解对策:社会工作专业秉持助人自助的专业价值观,以社会工作视角开展个案暖心、小组引领、组织赋权的专业方法介入支持路径,增进农村留守妇女文化生活主体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3.
当前对于留守儿童心理和教育的关怀已经被一些学者提出,但是如何从法律角度更有效的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却还没有被系统提出。本文正是从法律视角,尤其从刑事法律角度对于留守儿童问题展开系统的论述,从根本上分析为什么留守儿童容易被侵犯,为什么留守儿童容易走上犯罪道路,从而找到如何从法律角度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前对于留守儿童心理和教育的关怀已经被一些学者提出,但是如何从法律角度更有效的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却还没有被系统提出。本文正是从法律视角,尤其从刑事法律角度对于留守儿童问题展开系统的论述,从根本上分析为什么留守儿童容易被侵犯,为什么留守儿童容易走上犯罪道路,从而找到如何从法律角度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农民顺应经济发展的潮流,进城务工经商,从而导致农村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缺少父母的教育和关爱,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为了了解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笔者对苏北宿迁市泗阳县王集镇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的现状,并尝试构建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体系,充分发挥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的作用.以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特殊群体,主要分布在我国中南部地区的劳动力输出大省,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在学习、生活、心理、品行、安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党和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保护、维权、教育与关爱,但仍存在问题。应完善法律体系,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服务网络,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信息数据库,完善动态监测机制,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留守儿童作为新出现的特殊群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对606名留守儿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发现:留守儿童在学业、行为习惯、心理、安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应依靠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民工大潮向城市涌入,生活在农村中的新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的现状令人们担忧.如何保障5800万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成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栋梁之才,对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入手,提出了留守儿童主要存在的四个问题,并重点分析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建设新农村,发展新重庆,构建和谐社会,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刻不容缓。通过在重庆农村进行抽样调研。发现问题,尝试分析原因,并从实践层面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希望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能共同努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村流动人口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已成为一大社会难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义务教育城乡分割、农民工收入有限、农民工在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是造成农村儿童留守的主要原因。政府应该充分利用供应、补贴、生产、管制等手段,加大财政预算投入、鼓励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提供丰富的产品服务、进行正确的秩序引导,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