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2022,(1):80-85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要用制度和法治利剑明晰生态保护红线,带动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速度,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让蓝天白云永驻、绿水青山长留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2021年是推...  相似文献   

2.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进入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政策协同作为“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关键环节,对于协同效率具有直接影响,但现有研究对于治理前端的政策协同程度却关注不足。鉴于此,将研究视角前移,梳理现有制度框架,对地方政府协同治理相关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构建涵盖主体协同、目标协同、工具协同、内容协同的地方政府“减污降碳”政策协同程度四维评价体系。同时,选择北京市为案例,开展地方政府“降碳减污”政策协同现状分析,以期为相关部门推进减污降碳政策协同程度评价工作,优化协同机制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3.
基于环境投入产出结构分解和协同效应评估方法分析了各社会经济因素对工业大气污染物(SO2、烟粉尘、NOx)与CO2排放的协同影响。研究发现:(1)经济增长与工业大气污染物和CO2排放未实现协同解耦;(2)最终需求视角下,工业大气污染物和CO2的共同关键排放部门为机械工业,主要差异部门在轻工业和电力热力、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2007—2020年直接排放强度、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因素是促进工业污染减排的主要驱动力,人均最终需求因素促进了工业污染和CO2的增排。此外,还发现各因素驱动各污染物与CO2排放的协同影响逐渐呈一致性。未来通过增强生产技术创新、以绿色消费推动绿色产品的认证、增加绿色项目投资等措施可促进工业协同减污降碳。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7—2018年中国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自然、人文多源宏微观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冷热点、标准差椭圆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探究中国城市减污降碳协同的时空演化特征与驱动异质性。结果表明:(1)研究期PM2.5浓度与碳排放空间呈现集聚态势,前者集聚度高于后者;减污降碳效应存在南方优于北方,先减污后降排的发展趋势。(2)PM2.5浓度与碳排放空间分布与胡焕庸线基本保持一致,重心均位于河南省,方向为向东北方向偏移。(3)考察期中国城市PM2.5污染存在“南北冷点、中部热点”的哑铃形空间分布和“热点减、冷点增”时序变化,碳排放呈现“热点北聚、冷点南散”的南北方“极化”和“双增”趋势。(4)多尺度MGWR模型结果相比经典GWR模型更为精准与可靠,不同时空尺度减污、降碳的主要驱动力有所差异。通过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一项耦合系统治理工程,发现影响城市减污降碳主要驱动力为降水量、城市创新创业水平、空气流通水平、实际利用外资、地形起伏度、人口密度、产业结构升级,且存在一定的空间异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2006—2020中国30个省份数据量化评估减污降碳协同水平,通过Dagum基尼系数、空间马尔可夫链等方法分析减污降碳协同水平的时空演变趋势,实证检验了绿色技术创新对减污降碳协同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减污降碳协同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全国及三大区域减污降碳协同水平的空间差异均表现为下降态势。(2)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环境规制与政府财政支持在绿色技术创新对减污降碳协同水平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3)能源消耗强度揭示了绿色技术创新影响减污降碳协同水平的机制途径,环境规制和政府财政支持分别在此影响路径上起负向与正向的调节作用。(4)异质性分析表明,中西部地区绿色技术创新对减污降碳协同水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东部地区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王娇  孙慧  廖振良  杨伟艺 《技术经济》2024,43(10):124-139
碳交易政策和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两项典型的碳减排试点政策,对减污降碳是否具有政策叠加效应?本文基于2006-2020 年中国 279 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从政策协同、目标协同的视角探究碳减排政策对城市减污降碳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碳减排\"双试点\"政策对减污降碳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政策实施时间越长,减排效应越强;②\"双试点\"政策通过创新效应和减源效应实现减污降碳协同;③西部地区、非资源型城市、非老工业基地和发达城市实施\"双试点\"政策,减污降碳效果更好;④两个\"单试点\"政策都能促进减污降碳,二者相比,碳交易政策的降碳效果更好,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减污效应更优.\"双试点\"比\"单试点\"政策对减污降碳更有效,先成为低碳城市试点再实施碳交易政策的\"双试点\"城市减污降碳效果更明显.本文研究可为碳减排政策的实施提供参考和一定支撑.  相似文献   

7.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的总抓手。文章基于2013—2020年CO2与四类典型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强度数据,采用时空动态熵值法测度同期中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市域数字经济发展(DED)水平,提出并运用贝叶斯时空因果森林模型,研究本地和空间邻接周边市域DED(周边WDED)对本地市域减污降碳协同效应(CPCR)的促进效应及其空间分异。结果表明:(1)中国市域DED和CPCR均呈增长趋势和“西低东高”的空间分布格局。(2)本地DED和周边WDED对本地CPCR的促进效应分别呈“对数函数”型和“S函数”型特征。(3)本地DED促进效应的空间分布符合以“胡焕庸线”为界的“西高东低”空间结构,周边WDED促进效应在西部区域和沿海地区较低,而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南和北方地区。为促进减污降碳协同,需要在多个层面加强对数字经济的支持和优化,包括强化区域平衡、关注空间溢出效应、增强区域发达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等。  相似文献   

8.
判定“资产负债率”高低的标准是什么?于立资产负债率是反映企业长期资本结构的指标,国际上更多地称为"债务一股本比率"。它过高或过低都不好,但对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企业来说,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尤其是,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超过70%未必就不好。经营者或...  相似文献   

9.
加强环境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协同治理,是“双碳”目标下实现企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以2013—2020年高碳企业为样本,采用多期差分模型考察地方政府环境规制与碳交易制度对企业碳排放的协同治理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在碳排放权交易与环境规制的双重影响下,高碳企业的碳排放量显著下降。调节效应分析显示,地方政府的环境规制策略会导致企业碳排放量增大,而碳交易制度在环境规制策略与企业碳排放量之间起到负向调节作用,碳交易市场机制的建立能够有效缓解环境规制执行中的策略选择缺陷。空间杜宾模型的研究显示,环境规制与碳交易制度的减排作用具有负向的空间相关性,地方政府规制策略对企业碳排放的消极影响具有正向的空间相关性;在这种空间相关性下,碳交易制度的负向溢出效应依然可以纠正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策略给企业减排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是实现\"双碳\"目标愿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立足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深刻阐明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生成逻辑;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要求,系统阐释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深刻内涵;围绕协同推进减污降碳的现实挑战,对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实现方略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对环境污染物和碳排放同根同源同过程特性的系统性认识、中国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开展为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创造了坚实的实现基础.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源自协同学理论与国际绿色低碳发展实践的结合,其核心在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以兼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解决生态环境治理问题,增加经济增长绿色动能,全面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综合效益.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须切实健全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制度、培育拓展生态环境市场、推动减污降碳科技协同创新,建设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体系,推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1.
混合股权能否提升企业的创新质量与企业创新策略的选择关系密切。利用2004—2017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基于异质性股权混合后对企业创新的“协同增效”与“掣肘减效”效应,验证混合股权对企业创新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混合股权通过“协同增效”效应影响企业创新策略选择,即混合股权能够促进企业创新,且在混合股权作用下,相较于策略性创新,企业更偏向于选择实质性创新。使用滞后变量、Heckman检验、PSM、PSM-多期DID、替换变量及更换数据库后,结果依然稳健。以上结论从策略选择视角为现阶段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企业创新质量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制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软实力”这个新名词越来越流行了,不仅在大众传媒上的出现率越来越高,而且常见于一些严肃的学术文献中。不少学者认为,全球“冷战”结束以后,影响国际关系的格局以及决定各国的国际地位,更多的是靠“软实力”。经常看报章杂志,  相似文献   

13.
新的一轮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市场化、中国企业进一步国际化带来了不少机遇。于此过程中,在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和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方面,学者交流和跨界研究的价值空间,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4.
陈婉 《环境经济》2024,(4):38-41
<正>“2013年《大气十条》实施以来,通过大力推进能源产业和运输结构的调整,从源头上减少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全国燃煤锅炉从将近50万台降低到目前不足10万台,北方地区完成了农村散煤治理一共是3500万户,10.5亿千瓦的燃煤机组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6.9亿吨的钢铁产能完成和正在完成超过低排放改造,淘汰老旧及高排放的机动车超过3000万辆。”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有关负责人在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CCAPP)2023年度会议暨《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2023)》报告发布会上说。  相似文献   

15.
7月3日.在深圳市召开的全市就业工作会议上.新任深圳市代市长王荣说.“农民工”的概念已发生变化.深圳“农民工”这个概念将会消失。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真谛”决不“只是一个说明简单实物交换比例决定的法则”,证明这一观点的所谓“分析前提”是不存在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真谛是:维护劳动者的利益,反对对劳动者的剥削。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不是相互对称的关系,“谁创造,谁分配”是错误的,不能以生产要素有权参与分配而否定劳动价值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丁瑶瑶 《环境经济》2023,(14):52-55
近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强调,要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强化税收政策支持。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在7月28日举行的“办好税收惠民事服务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税务部门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绿色税收制度体系建设,助力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推进可持续发展。2018年环境保护税开征以来,全国累计落实环境保护税优惠减免564亿元。  相似文献   

18.
近期以来,对于中国改革问题的讨论日趋热烈,有人说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大讨论。前两次讨论是什么时候,说法也不一样。且不论怎么划分三次争论,单就这一次来说,争论激烈的程度不亚于前两次。这次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争论的一方的意见,可以在主流媒体上发表,而另一方意见,主流媒体上基本看不到,倒是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目前还有二个现象,就是争论的一方一面抛出自己的论点主张来攻击对方,一面又拼命叫不争论,就是不准别人争论,别人回应;而争论的另一方却不买这个账,说真理不怕争论。实际上前一方是想只让自己讲话,而不让人家讲话。恐怕改革开放到了今天,互联网又这么发达,堵人开口的企图大概是办不到了。  相似文献   

19.
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化技术应用关乎企业生产方式转型和环境治理成效,是助推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本文采用2011—2022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减污降碳的影响机制及关联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有利于促进企业降低污染排放和碳排放,推进企业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促进企业技术研发“增量提质”与生产经营“降本增效”发挥减污降碳治理效应;企业内部高管环保关注和外部网络媒体关注能增强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污染治理效应,且当内外部环保关注协同作用时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减污降碳的促进效应显著增强。进一步对关联溢出效应进行检验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推动了同地区、同行业企业间的横向关联溢出并促进了企业减污降碳;工业机器人应用带来了产业链“向上溢出”和“向下溢出”的纵向关联溢出效应,促进了企业减污降碳。本研究从微观企业层面丰富了工业机器人应用的环境治理效应的研究,拓深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影响企业减污降碳作用机理及关联溢出效应的研究,为企业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理论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未来两至三年,国家拉动内需的4万亿元投资中,环保投资占有重要席位.环保部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建议,4万亿元的投资应成为绿色投资,注重投资项目的环境效益,比如铁路、机场、甚至是电厂的建设,应该从一开始就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不能落掉环评这个重要环节.而环保界的共识却是,监测和督察队伍设备、人员配置捉襟见肘的局面,已经严重制约了环保执法.因此,要保证4万亿元带动的是绿色GDP,笔者以为环保当首先硬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