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杨兴茂 《发展》2011,(11):74-74
在兰州五泉山公园的中心部位,有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主景——孙中山纪念堂。堂前开阔地面,竖立高3.5米的方形大理石基座,正面镶嵌着铜质总理遗嘱,座基上是高2.4米的孙中山先生扶杖凝视,神态自若的铜像。  相似文献   

2.
冯明  李聪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2):118-122
文章将政治技能作为调节变量引入到印象管理与主观职业生涯成功的关系研究中,以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以印象管理的五种策略为前因变量,探讨在个人变量—政治技能的调节作用下,印象管理策略对员工主观职业生涯的影响。研究发现印象管理对主观职业生涯成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政治技能对此影响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在个人高的政治技能水平下,印象管理策略的有效使用推动了个人主观意义上的职业生涯成功。研究还指出了企业今后有必要对员工进行政治技能方面的培训。  相似文献   

3.
由于兰州特殊的地理方位,兰州新区获批也被自然解读为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推进东西部经济平衡发展以及扩大向西开放的战略选择。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后,国务院批复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花落甘肃。8月底,国务院以国函【2012】104号文件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兰州新区的批复》,兰州新区成为中国第五  相似文献   

4.
仲品 《中国西部》2013,(1):92-97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这是人们印象中的西北,茫茫大馍、滚滚黄河、烽火浓烟、斜阳晚照。上天赐予了这片土地奇特而壮美的边塞风光,同时也将偏远和荒凉的痕迹留存这片土地上。2012年8月,兰州新区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五个同家级新区,战略定位就是:西北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5.
石莉萍 《发展》2010,(12):118-119
兰州城市民俗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其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对兰州城市民俗旅游开发提出五条对策,以期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增添城市文化底蕴,发展兰州特色民俗旅游,为兰州城市文化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6.
徐豪 《中国报道》2012,(10):16-21
8月20日,国务院同意设立兰州新区,原则同意《兰州新区建设指导意见》,兰州新区由此成为第五个国家级新区,也是西北地区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  相似文献   

7.
徐豪 《中国报道》2012,(10):18-21
8月20日,国务院同意设立兰州新区,原则同意《兰州新区建设指导意见》,兰州新区由此成为第五个国家级新区,也是西北地区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9月13日,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主持召开广州市委常委会议。会  相似文献   

8.
杨建忠 《发展》2022,(1):21-34
2021年工作综述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安全任务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中共兰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兰州新区党工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次、三次、四次、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将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及国家级新区重...  相似文献   

9.
《发展》2013,(5):6-9
2012年10月,国务院以国函〔2012〕104号文件批复,同意设立兰州新区,兰州新区成为全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强力推进兰州新区开发与建设,打造具有西部特色、符合甘肃特点的经济增长升级板,全省乃至全国拭目以待。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兰州新区的批复》(国函〔2012〕104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建设的意  相似文献   

10.
当土地面积成为城市发展的最大瓶颈时,兰州上演了现代版的"愚公移山"。半年内,将有700余座荒山被推为平地,土方量超过当年的三峡。移山造城,已经成为新兰州发展的奇特方式。民间投资220亿建设新兰州2012年8月28日,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后,国务院批复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花落兰州北部。这一规  相似文献   

11.
巾帼竞风流———兰州三信通用机电产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郭桂荣印象西村今夜的星空下,成功者举杯欢饮,失败者啜饮人生苦酒。郭桂荣和她的兰州三信通用机电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属于前者。在金色秋天她收获了一树的繁华果实。她面前的路漫长、坎坷。但是那条路却一直通向远...  相似文献   

12.
兰州:挟山跨河之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诸多的中国城市中,兰州可算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了。五千年前,此处便有了人烟;秦国将它划入了版图;汉朝设为金城郡:隋朝就有了兰州这个名字;作为清朝巡抚衙门的所在地和后来的省会也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从地理上看,兰州正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但是在人们的印象中,它却似乎处于边远之  相似文献   

13.
杨映琳 《发展》2014,(8):1-1
正丝绸之路在兰州留下了深厚的历史印记,兰州也见证着丝绸之路的兴起和繁荣。随着历史的变迁,兰州成为中国西北区域性中心城市,也成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扩大向西开放,兰州的城市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提升,一个新兰州呈现在世人面前。新兰州的综合经济实力日益增强。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有色冶金、能源电力、生物医药、建筑建材为主的产业体系,特别是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在兰州快速崛起,正在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4.
10余年前,于玉门和兰州各吃拉面一碗,印象孑孓,无甚好感,其面粘牙,其肉僵硬,后多次往,不再问津。  相似文献   

15.
《发展》2013,(5):6-11
2012年10月,国务院以国函[2012]104号文件批复,同意设立兰州新区,兰州新区成为全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强力推进兰州新区开发与建设,打造具有西部特色、符合甘肃特点的经济增长升级板,全省乃至全国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6.
品瓜上兰州     
王文元 《中国西部》2006,(8):102-103
兰州有瓜果城的美誉。“看景下杭州,品瓜上兰州”,是人们对兰州瓜果最真切的赞叹,也是对兰州瓜果的认可。兰州的瓜果究竟有多香甜呢?真的如人们所说的一样?  相似文献   

17.
几乎谁都知道,从西安出发向西,我们踏上的这条旅途是当年张骞踏出的如今声名远播的“丝绸之路”,这中间就包含了甘肃大地上千余公里的路程。但即使是在今天,一些人印象里的甘肃仍然只是飞沙遮天黄土盖地,甚至好像兰州的人们仍然需要穿着皮袄骑着骆驼上班。我个人就不止一次碰到这样的场景,在某段偶然的旅途上偶然的交谈中,我说起自己在兰州工作,就有人说,兰州,大西北呀,在新疆吧!等等。我这么说没有窃以为别人无知的意思,毕竟一种印象一旦形成是很不容易改变的,况且天阔地大,每个人所能到达的地方终究有限。如果我不曾到达,又能说出些什么?  相似文献   

18.
张继红 《发展》2011,(5):47-47
“再造兰州”,为兰州,为甘肃,为西北的开发、发展都带来新的机遇。秦王川的开发是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进行的,是在国家战略转移及需求拓展的前提下展开的。这是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结合全国、西北及全省、全市现实,创造的一个对兰州建设具有跨越式发展的里程碑机遇。这个机遇的创造将改写兰州自建城以来的历史,将载入兰州辉煌发展的史册,将解决束缚兰州发展的地域性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封效 《发展》1999,(12)
江泽民总书记最近指出: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别是抓紧研究西部地区的大开发。兰州如何在西部开发中发挥排头兵的作用,我们认为关键之点要在技术创新上做文章。目前,兰州科技事业拥有一批实力雄厚、门类齐全、水平较高的科研机构和科研队伍,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兰州同时也是我国下一世纪发展的重点,下一世纪对兰州既面临着挑战,又面临着机遇,这就需要兰州适应未来的发展,而把兰州建成我国下一世纪的西部技术创新中心,这就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一、兰州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基础和对西部地区的科技辐射…  相似文献   

20.
《发展》2017,(12)
2017年7月5日,第二十三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第五届中国陆港(兰州)发展论坛、南亚贸易新通道合作论坛暨西固区专场签约仪式,在兰州皇冠假日酒店举行. 甘肃(兰州)国际陆港是甘肃省扩大对外开放、服务国家向西开放战略的重要门户和平台,是重要的国际物流中转枢纽和国际贸易物资集散中心,是我国面向欧洲和中西亚、南亚陆路进出口货运班列编组枢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