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6,(10):101-104
近年来铁路隧道施工中对施工步距的控制较为严格,特别是大变形黄土隧道施工过程中仰拱封闭成环的步距控制更为苛刻。本文以宝兰客运专线古城岭隧道3号斜井兰州方向仰拱初支封闭成环紧跟下台阶施工为背景,对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情况和施工技术进行总结,为今后隧道仰拱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全自动液压仰拱栈桥与仰拱模板在各类隧道中的施工进行了研究与设计,仰拱栈桥实现了结构模块化、行走自行化、操作简单化的功能,仰拱模板实现了仰拱与填充分开施工,仰拱模板行走借助仰拱栈桥自行行走的功能。采用全自动液压仰拱栈桥与仰拱模板一体化施工,解决了隧道施工中掌子面、仰拱、二次衬砌施工间的相互干扰的问题,提高了隧道施工的机械化水平和作业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3.
<正>1.概况随着我国隧道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提高结构的耐久性,改善结构受力状态,解决隧道渗漏水等病害,仰拱超前、一次性全幅施工已经成为隧道施工的基本要求。但仰拱全幅施工必然会影响掌子面掘进,为解决此矛  相似文献   

4.
杏子山隧道软弱围岩大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洪生 《价值工程》2019,38(10):145-147
在杏子山隧道掘进施工时对软弱围岩大变形的控制技术进行了探索、研究,采取超前导洞或泄压孔对围岩地应力进行了释放;设置锚杆、喷射砼封闭、预留核心土保持掌子面稳定;设置锁脚锚管、临时仰拱、扩大拱脚等措施避免下台阶落底开挖时坍塌;按柔性支护理念进行初支设计及施工等综合控制措施,确保了软弱大变形围岩隧道的安全、顺利掘进,达到了规范及设计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7,(20):120-123
以软弱围岩特别是浅埋偏压、片理及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的隧道为研究对象,针对马湾隧道实际工程地质条件及隧道开挖、初支后产生的变形情况,分析原因,及时采取封闭掌子面、增设临时仰拱和加固环、对初支开裂严重部位和裂缝上下2m范围采取小导管注浆加固等有针对性的加固措施,有效的加固了隧道变形,确保了隧道的稳定性;根据试验段的结果和建议在后续的施工中调整支护参数,采用简单实用的"三台阶"施工工法,顺利进行了后续隧道施工。马湾隧道初支变形分析及处置施工等技术为相应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意外情况处置提供了借签。  相似文献   

6.
张鹏 《价值工程》2024,(8):73-75
缓倾层状围岩在隧道施工中十分常见,为研究缓倾层状围岩隧道的变形特征并针对性的提出设计及施工控制措施,以新建渝昆高铁格莱村隧道为依托,使用有限元软件建模对比分析均质围岩及不同角度的缓倾隧道围岩变形规律,提出设计原则及施工要求。结果表明:节理走向水平时,隧道拱顶和仰拱变形明显,随着节理走向角度增大,变形呈现明显的顺层特征,拱顶及仰拱变形影响减弱。针对变形规律,提出了包括拱墙及仰拱的加强设计措施及缓倾岩层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为类似的缓倾岩层隧道工程支护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夏善明 《科技与企业》2013,(24):210-211
通过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工程实践,分析三台阶临时仰拱法的施工优点,结合青荣城际铁路韩家隧道的施工,介绍了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的工艺和流程。  相似文献   

8.
岳康 《价值工程》2022,41(10):87-89
大临铁路白石头隧道通过软弱凝灰岩地层,围岩易风化崩解,遇水软化,掌子面开挖后围岩极不稳定,开挖后易出现溜塌现象。结合围岩松动圈理论对凝灰岩隧道掌子面围岩变形机理进行分析,提出将靠近掌子面一环垂直打设的系统锚杆调整为斜向打设,通过FLAC3D数值计算软件模拟初期支护和施工倾斜系统锚杆措施条件下围岩的受力状态,计算得出倾斜系统锚杆可显著增强初期支护与围岩的耦合性,可以减小围岩所受的剪切应力,进而起到控制围岩失稳的作用,有效控制掌子面稳定。实际施工中再结合合理调整开挖工法,加强施工组织,使围岩快挖、快支、快封闭,最大限度的保证掌子面稳定。  相似文献   

9.
赵侃 《价值工程》2012,31(23):114-116
新九燕山隧道是双线铁路长大隧道,是包西铁路控制性重点工程。由于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铁路隧道,并且下穿段最近的垂直距离7.8米,新建隧道该段围岩属于IV级,新建隧道下穿风险高。本文主要对隧道下穿施工方案进行了分析,并采用ANSYS数值分析方法进行了验证,同时加强施工过程的围岩监控和既有铁路隧道变形监控。实践证明,本施工方案对于降低隧道施工风险,确保施工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于剑舟 《价值工程》2019,38(7):142-144
根据营盘山隧道的工程实践,在分析强风化层状炭质板岩围岩变形机理的基础上,研究采用弱爆破、仰拱初支与下台阶同步施工快速封闭法、优化隧道初支结构等施工技术以达到控制围岩有害变形目的。分析表明,减小围岩有害变形主要有:采用弱爆破对周边围岩和初支段的扰动,围岩变形控制效果好;台阶法施工、仰拱初支与下台阶同步推进,缩短了初期支护封闭成环时间进而减小围岩变形持续发展。采用边墙长锚杆降低围岩变形速率。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22,(15):97-101
以中老铁路玉磨铁路巴罗二号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富水岩溶地区软弱围岩隧道溜塌机理及处治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建立隧道围岩溜塌力学分析模型,采用理论计算与有限元计算软件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隧道掌子面溜塌位置围岩和初支结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依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处治措施。结果表明:隧道溜塌位置围岩拱顶沉降值为84.7mm,拱腰水平收敛值为167.4mm,围岩变形量值较大,容易发生溜塌事故;围岩塑性区集中出现在掌子面上下台阶交界处,塑性应变最大值为6.63×10-2,掌子面发生塑性破坏风险较大;初支结构拱腰位置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施工过程中应对此位置进行加固,防止发生失稳破坏。根据隧道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结合有限元计算结果,采用混凝土填充结合小导管补强加固处治结构对溜塌段进行处理,隧道溜塌段处治效果较好,为后续施工段相同状况的处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依托九岭隧道的设计及施工,建立小净距隧道的平面计算模型,对小净距隧道进行开挖支护数值模拟计算,并着重对其位移场、应力场、喷射混凝土初期支护、锚杆轴力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围岩较好,开挖后整体稳定性较好,变形主要集中在拱顶与仰拱底部,应力主要集中在隧道的拱脚处,喷射混凝土的最大弯矩值以及支护锚杆的最大轴力值都出现在隧道拱脚处,塑性区较少,主要分布在中间围岩部位,因此要重点加固此部位。  相似文献   

13.
以兰渝铁路哈达铺隧道施工为例,介绍泥岩地层中修建隧道变形控制的方法。施工中通过围岩量测掌握围岩变形动态,运用分部开挖临时仰拱封闭成环及上半断面扇形支撑技术,对围岩变形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隧道位于洞口浅埋偏压、沟槽软弱碳质泥岩等不良地质隧道的工程实践,施工中运用了确定合理预留变形量、加强锁脚及临时仰拱(临时横撑)、洞内单层超前小导管注浆、全环钢拱架、仰拱、严格控制开挖步长、二衬紧跟掌子面等措施,解决了此类地质条件下隧道变形侵线、坍塌冒顶等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18,(8):156-157
考虑到双洞小净距隧道的不同施工方法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针对某开挖间距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某拱顶下沉得出了在Ⅳ类围岩条件下,两隧道的开挖间距宜为30米左右。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7,(14):141-143
为保证隧道开挖施工期间的人员安全,提高隧道工程建设质量,在介绍隧道围岩变形时空效应、变形破坏类型以及围岩变形与支护时机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全断面开挖的双线公路隧道施工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总结归纳了隧道围岩拱顶沉降、洞身收敛以及掌子面挤出值随开挖步进行的变化规律,并对支护结构控制围岩变形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发现支护结构对控制围岩变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天荒坪第二抽水蓄能电站工程S13等级公路复建工程的1#隧道在开挖和初期支护后,隧道围岩未收敛稳固,出现涌水和泥石流现象,造成隧道掌子面塌方。文章对公路软弱围岩隧道突遇涌水、孤石及黄泥后采取的相关支护施工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董兴兵 《大众标准化》2022,(24):131-133
以北乐原隧道施工为工程背景,针对隧道洞口、洞身围岩特征及现场条件,提出洞口采用单侧壁导坑开挖法进行开挖,并辅助采用注浆、管棚方式加固洞口不稳定围岩,为隧道洞口开挖创造良好条件;洞身围岩等级以IV级为主,部分区段为V级,在开挖时选用三台阶预留核心土开挖法。对不同围岩等级情况下洞口及洞身开挖技术方案、炮眼布置参数等进行详细设计。现场应用后,北乐原隧道采用的开挖技术方案可满足施工需要,不仅可减少对围岩扰动而且可实现安全高效开挖,现场应用效果较好。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条件其他隧道工程开挖工作开展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仰拱的开挖和支护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隧道施工质量有比较大的影响。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对隧道仰拱施工中对移动式栈桥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移动式栈桥在隧道仰拱施工中的注意事项和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在保证隧道仰拱施工质量、提高仰拱隧道施工效率方面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对于弧形掌子面开挖的方法来讲,它是一种省工且省料的工艺,它和Ⅲ级以及Ⅳ级围岩的开挖是相适应的,但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工艺不成熟的限制,会因为各生产人员技术水平和经验差异的,而使得相同围岩以及地质情况,其处理方法及结果会有很大的不同。本文对传统掌子面开挖法和弧形掌子面开挖法进行了比较,提出了钻爆法开挖隧道采用弧形掌子面开挖法的施工步骤,探讨了弧形掌子面与光爆施工,最后分析了开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