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07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蒋正华表示,中国和东盟正在加快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区域各国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双方加强经济合作的必然要求,同时也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有利于双方更好地分享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好处。然而,当前我国和东盟各国的比较优势都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各成员国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竞争性,自由贸易区建成后我国和东盟各国能否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本文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建立“10+1”自由贸易区所可能产生的各种福利效应。  相似文献   

3.
我国已经与东盟十国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在不远的将来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是我国与邻近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其中,投资问题将是“10+1”密切关注的领域。笔者从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中国与东盟未来投资合作的框架以及其中的主要内容,并比较其他自由贸易区的投资合作协议特点,在目前中国-东盟的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现状的基础上,就其未来的架构与主要内容,在法律层面提供可能与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区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潮流之一。目前,全球的区域贸易安排对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与世界上其他地区相比,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滞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未来10年将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它的建立不仅为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将改变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滞后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东盟是亚洲重要的区域经济和贸易集团又是中国的近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助于巩固和加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促进双边经济合作,能够提高双方的国际政治地位,给中国在世界经贸、政治和安全事务中带来更大的发言权,也有利于应对美、欧区域一体化所带来的贸易保护主义。总之,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对中国的经济与政治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我国与外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根据《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今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已进入倒计时。本文就中国在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从法律法规、通关、检验检疫管理、物流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功的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与东盟已经决定在10年内建立自由贸易区。这样的自由贸易区是否能够成功建立取决于多方面的条件。本文的研究发现,这些条件对中国-东盟自由负易区基本上都是存在的,并且是有利的,因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有望能够成功建立起来,并推动双边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构的地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与东盟在21世纪之初决定携手建构自由贸易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地缘上的邻近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地理位置至关重要地影响着国家的战略选择。中国与东盟在经济地缘、政治地缘和人文地缘上的相连相近,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构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成为中国与东盟决定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9.
发展与东盟国家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建立稳定的周边环境,是中国外交以及对外经济发展的长期目标。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则是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迈出的关键一步。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在一定制度安排下的贸易集团化、区域化是促进地区发展、实现共同繁荣之路。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经验证实了这一点。中国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也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同东盟的关系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范馨月 《全国商情》2007,(11):113-114
2001年,我国与东盟共同倡议建立自由贸易区.这是第一个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本文从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法律的现状着手,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法律基础及调整范围,并由此提出了相关的法律建议及构想.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盟区域货币一体化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是促进和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要想实现中国东盟区域货币一体化,必须加快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步伐,建立中国东盟的双边互换和回购协议,建立中国东盟区域性汇率联动机制及早期风险预警系统等,最后由金融合作走向区域货币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贸易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推进中国和东盟的深度和更加广泛的合作,交通与信息高速通道的建立势在必行,因此应该把和东盟接壤的我国门户省份作为战略枢纽布局的中心,合理布局我国面对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战略枢纽。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合作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当今世界自由贸易区的主要类型和中国与东盟“1十10”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合作概况,从贸易优势的角度将东盟国家进行了分类研究,提出使中国在“1十10”自由贸易区内的经济合作地位达到与美国、日本在东盟经济中的地位的同等水平,对东盟经济能够发挥出与美国和日本同等重要作用的总体战略目标以及四个具体目标,分析实现目标的制约因素,并根据具体目标和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贸易合作战略。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11月我国启动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东盟和中国领导人会议上,中国与东盟就未来10年建立自由贸易区达成共识。这两个战略必然形成互动。本文分析了西部与东盟发展经贸的优势所在,并指出了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对开发西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月1号,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是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将占到世界贸易的13%。作为中国对外建立的第一个自贸区,这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将会带给我们更大的市场、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大西南的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与东盟在2002年11月正式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了这个亚洲最大、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推进,把与东南亚接近、经济关系密切的中国西南地区推到了东盟合作的战略前沿,对中国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和与东南亚的全面经济合作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对西南地区大开发和新发展必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大西南应当以此为契机,推进与东南亚的经济合作,进而推进西南地区的经济重构.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争端解决机制协议》是落实《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重要组成内容,对于中国和东盟全面的经济贸易合作将起到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该文件创设了富有自己特色的争端解决机制,为未来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提供必要的法律基础和保障,是自由贸易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效应和前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在引述相关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生的动因和该自由贸易区可能为中国和东盟各国带来的收益以及其建立面临的矛盾。最后,章提供了解决矛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月,东盟系列峰会和东亚峰会在菲律宾第二大城市宿务举行,会议取得了丰硕成果。对内,东盟在加强组织机构、确定远景目标和解决共同关注的一些地区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对外,东盟与各对话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合作更加深入、广泛和务实。具体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更是取得了重要突破,双方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标志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向前迈出关键一步,为如期全面建成自由贸易区奠定了基础。会议刚刚结束,被媒体称为“中国-东盟首席商务专家”的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秘书处副秘书长许宁宁教授就接受了本刊的采访,他表示:“《服务贸易协议》的签署,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全球区域化浪潮下,东亚经济合作呈现出如火如荼的趋势。东盟“10+3”与“10+1”对话机制的建立,《清迈倡议》下的货币互换协议,建立东盟共同体目标的提出,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的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建成,都表明东亚经济一体化正在逐步深化。从贸易角度结合制度因素,对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以及制度因素的影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