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盈 《中国就业》2014,(12):22-23
正近年来持续的"民工荒"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少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分析,有的认为是"刘易斯拐点"到来,有的认为是"人口老龄化"导致"人口红利"消失。笔者则认为"民工荒"是由"农民工早退"所致,而"农民工早退"则是因为城市不为农民工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导致他们难以在城市定居而过早地退出城市劳动力供给市场,退回农村,因而要想破解用工荒难题,则首要是让农民工不再早退,要让农民工不再早退,必须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2.
当前"招工难"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然而针对农民工为什么不愿外出打工,前些日子有人提出了"内地截留论",现在又冒出了个"儿童牵挂说",真是让人长了"见识".毋庸置疑,留守儿童问题是农民工不愿外出的原因之一,但就本质而言,这恐怕非但构不成主要原因,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充其量不过是主要原因衍生的一个表象罢了.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来浙江东阳务工、创业的外来人员越来越多,他们是东阳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是建设现代化东阳的重要力量,是"农民工"的主要血液。广大外来人员远离故乡,在东阳这片热土上,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敏捷智慧,为东阳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使东阳社会发展和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关爱农民工,就是关心东阳经济发展;重视农民工,就是重视东阳经  相似文献   

4.
涂彦平 《经营者》2013,(1):136-138
农民工是生活在城市里的边缘群体,日产中国发起"农民工子女关爱行动",对于他们来说正是雪中送炭城市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背井离乡来到城市,他们辛劳的身影出现在建筑工地、菜市场、街边地摊等场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农民工。城市里还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是繁忙的上班族,他们是写字楼里的白领,他们出入都市的各种繁华场合。这两个人群的生活本没有太多的交集,但是现在,在一项公益活动中,他们相遇了。这个名为"农民工子女关爱行动"的活动,发起者是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如果深化企业社会责任,就不  相似文献   

5.
2008年10月以来,湖北省荆门市2.13万外出务工人员陆续返乡,给当地就业、城乡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了较大压力。面对农民工"回流潮",荆门市高度重视,积极应对,扎实开展了以"送岗位、送培训、送信息、送健康、送信心"为主要内容的"五送"活动。  相似文献   

6.
出租屋是农民工在打工地的主要居住方式。其基本特征是:大多数位于城乡结合部;大多数建在宅基地上;运作成本低廉,成为出租屋主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来源;显著不同于国外的贫民窟;获得农民工较高的满意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府对出租屋的规划管理具有滞后性;在法律上还没有承认出租屋的合法地位;对出租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有关的政策建议是:高度重视出租屋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对农民工居住的出租屋的研究,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科学制定城镇规划;加快宅基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步伐;保持"以屋管人"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中低层灵活就业的社会排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具有农民工和中低层灵活就业人员的"双重"弱势身份。我国的二元劳动力市场主要是通过户籍制度体现的城乡二元结构这一特殊形式呈现出来的,"两个二元"带来的多重社会排斥不仅严重违背了社会公平的原则,而且极大损害了农民工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的权益,不利于灵活就业形式的发展。因此,如何消除社会排斥,是应当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关于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就业空间转换、就业空间转换的相关研究,以及城市"就业—居住"平衡与错位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现有研究主要从单一城市的角度展开分析,并且"就业—居住"平衡与错位问题的研究是从针对全部城市人口或者部分弱势人群展开分析的,没有专门针对城市群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就业—居住"模式选择问题开展探讨。未来从系统视角,考虑经济、社会、资源多系统综合因素对城市群农民工"就业—居住"模式选择、演变规律影响等,是较好的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付倩宇 《企业导报》2009,(12):15-15
为农民工提供适度的社会保障,既是这个特殊群体的力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更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研究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一农民工消费水平研究现状褚荣伟等2011年发表的"中国农民工消费市场解读"以2010年上海农民工消费调查研究为数据源,在文章中作者分析了农民工市场的消费水平、消费特征,创新性地将农民工消费分成了集体消费品的福利消费和私人消费领域的商品消费,提出了当前农民工消费主要是在集体的消费领域的福利消费进行竞争,所以提示我们决策者在制定政策时应更多注重公共资源的均等化,让  相似文献   

11.
吴慧 《中国就业》2015,(4):24-25
据人社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农民工数量达2.74亿人,其中"80后"、"90后"等新生代农民工超过一半,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军,在可预测的未来二十年,我国仍将有2-3亿青年农民工留在城市就业和生活。如何留住这些农民工、让他们在城镇安居乐业,不仅是城镇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问题,是当前中国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在国外,虽然没有"农民工"的称谓,但是类似的身份也是存在的,如"移民工"、"劳工"等。为了解决这些特殊群体带来的相关社会问题,欧美各国及其他一些国家所采取的对策和诸多做法或许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农民工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不少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的"三农"问题目前已逐步演变成为"四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加上农民工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工问题也给予了高度重视。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农民工总量为26894万人,比去年增加633万人,增长2.4%。现阶段,亿万农民正脱离土地的束缚涌入城市,完成由"普通农民——流动就业的农民工——新市民"  相似文献   

14.
县委书记:L先生,我有很多问题想请教您。但您时间短,马 上就要走。我只好挑最重要的问题了。您知道,我们县是个贫困 县,以农业为主,县委书记的主要工作就是抓农业。当前,"三 农"问题已成为国家一个严峻的问题,你能谈谈对这个问题的 看法吗?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让农民能够自主生产、自由支配劳动时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之间在经济社会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为城乡劳动力资源流动提供了客观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会。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拉力共同作用,使农民理性选择进入城镇。"农民工"概念的由来及演变"农民工"是指那些户口仍在农村但已完全脱离或基本脱离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主要以在城镇各类所有制企业打工、经商以及从事其他服务行业为主的群体。1983年,中国社科院小城镇研究课题组首次提出"农民工"这个概念。农民工已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度全  相似文献   

16.
范鹏飞  彭娜 《企业导报》2012,(5):146-148
继"民工潮"而来的是农民工的"权益荒",他们的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权益收到侵害。这种现象不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解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局。本文建立农民工和厂商博弈的分析模型进行分析,农民工自身素质低下、企业不依法履行义务和制度的缺陷是他们权益受到侵害的原因。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完善立法和严格执法、加快制度改革等措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是一个伴随着人口迁移和社会变迁而产生的复杂的社会过程,其内容主要集中体现在经济、社会和心理等三个层面的适应与融入。当前,武汉市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水平较之城镇居民而言明显偏低,他们尚未能够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到城市发展建设当中来,对自己的定位依然偏向于"过客"、"外来者"等,在心理上对自己社会身份归属的判断也依然是游离于城市和农村之外的"农民工"。为此,我们应当改革户籍制度,疏通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渠道,并设立专门机构,使农民工权益保护制度化。此外,还应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当下的区际产业转移及其承接过程中,相对于政府和企业主体,农民工主体有愈来愈被边缘化的倾向。主要原因是区际产业转移理论研究的滞后、"集体排他"的制度安排以及"见物不见人"的传统发展观等。应对之策在于:坚持以农民工为本,深入研究区际产业转移对农民工的利益影响,积极回应区际产业转移中农民工利益的诉求,逐步培育和提升农民工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人口离开家乡进城务工,形成了"农民工大潮"。如今,伴随着二三线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村城镇化速度的加快,打工不离乡,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农民工的选择。然而,对于农民工来说,选择外出打工大部分都是通过熟人介绍,老乡搭伙的方式。如何改变传统务工方式,提高农民工就业质量,成为摆在各级人社部门面前的难题。本期"农民工"特介绍了吉林省辽源市、延边州在农民工返乡创业、新生代农民工转移就业的经验做法,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正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被认为是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办乡镇企业之后,农村的第二次创业浪潮。与老一辈农民工默默缔造出城市繁华,又悄悄隐退到农村养老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已经适应了城市的生活,然而骨血中对故土的难以割舍,让他们希望家乡也能建设得像城市一样漂亮。先进的管理理念、熟捻的工业技术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为新生代农民工从打工者升级为小老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输出一人,致富一家;创业一户,带动一方"是社会对返乡创业者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