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刘硕 《时代经贸》2013,(18):77-78
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可以形容为“强位弱势”。“强位”是指中小企业在世界各国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战略性的重要地位。“弱势”,是指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产品市场占有率低、技术装备水平低、管理水平不高、劳动生产率总体水平低等原因,造成在与大企业的激烈竞争中处于劣势。中小企业大多由私人资本投资设立,资本规模有限,导致中小企业资金供应的“先天不足”;同时,商业银行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存在“道德风险”等原因拒绝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等融资服务,这造成中小企业融资的“后天不足”;而直接融资需要较高的信誉或担保,门槛比较高,很多中小企业都被排斥在外。我国正处于转型过程中,市场机制不健全,国有商业银行垄断了大部分的资金分配,对中小企业贷款存在歧视;相对落后的资本市场也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相似文献   

2.
张龙安  魏宗香 《经济师》2000,(8):154-15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 ,中小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突出。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过分依赖银行贷款 ,加之银行谨慎放贷 ,导致目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发展潜力受阻。因此 ,探析当前导致中小企业“贷款难”、“还款难”的症结所在 ,并找出解决这一难题的应对之策已成当务之急。一、中小企业贷款的成因分析(一 )企业内部原因1、中小企业经营水平低 ,淘汰率高。由于中小企业技术落后 ,产品竞争力脆弱 ,低水平重复建设 ,重复投入 ,效益普遍不佳 ,市场淘汰率高。2、负债率高。由于企业产品技术含…  相似文献   

3.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中小企业融资制度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中 小企业在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它可以创造大量新增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增长、增加出口创汇 ,并且占有很大的份额 ,信息时代的企业更有小型化的趋势。但是 ,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融资困难 ,这制约了中小企业优势的充分发挥。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概括为权益融资缺口和债务融资缺口 ,即两方面的需求和供给之间不对称 ,所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 ,就是采取各种手段来弥合这两个缺口。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比较复杂 ,并且面临的困难比较大 ,就权益性资本融资而言 ,中国基本上就不存在直接沟通投资者和筹资者的自由市场机制 ,二板市场也因种种原因而被无限期推迟。就债务性资本融资而言 ,尽管货币当局不断地呼吁 ,甚至通过发布“指导意见”来敦促商业银行更积极地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但是 ,由于种种原因 ,贷款发放效果并不理想。体制的原因 ,造成所有制的歧视 ,我国中小企业分别包括国有中小企业、乡镇集体中小企业和私营或者非国有中小企业。国有中小企业可以得到政府财政拨款、地方政府说服银行贷款和地方税收减免优惠 ,融资条件最好 ;乡镇集体中小企业主要资金来源是企业信用社贷款、未分配利润和群众集资 ,近几年随着企业盈利的下...  相似文献   

4.
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与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景玉琴 《经济评论》2004,130(6):107-112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强位”作用 ,却处于融资弱势的不对称地位 ,融资约束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需要政府政策制定部门大胆借鉴外国经验 ,尽快完善并落实各项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措施 ,应尽早筹建中小企业发展银行 ,作为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的核心 ,完善信用担保制度及相关配套体系 ,使之与商业性金融协调配合 ,共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宋新力 《经济月刊》2012,(10):165-165
中小微型企业融资渠道少、融资难已是不争的事实。间接融资方面,由于受到商业银行贷款“门槛”条件所限,大量中小企业不得不通过民间借贷筹集资金,然而由于信息不透明,屡屡出现企业赖债和“跑路”现象。直接融资方面,尽管中小企业发行上市条件高,审核程序复杂,但仍存在“独木桥”现象,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股市轻债市现象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6.
谈政策性金融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 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中小企业现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支最为活跃的力量 ,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 ,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却陷入了融资难的困境。一、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中小企业在直接融资方面极为困难。由于“规模小、风险大、信用低”等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 ,以及投资者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多方面因素 ,使我国中小企业通过证券市场和债券市场获得直接融资的可能性相当有限。银行资金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相对较低。与大企业相比 ,中小企业对贷款的要求具有“急、频、少、大、高” (贷款要的急 ,频率高 ,数量少 ,风险大 ,管理成本高 )的特点 ,这与银行追求放贷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目标是违背的。因而大多数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放贷相当谨慎。银行资金的流向存在所有制歧视。在中国 ,中小企业实际上是一个复合群体 ,既包括国有中小企业、集体中小企业 ,还有大量的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等。同为中小企业 ,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却受到不同的待遇。大部分的银行贷款给了国有企业 ,其次是“三资”和集体企业 ,私营企业得到的贷款最少。 2 ...  相似文献   

7.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其主要原因:第一,负债过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造成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第二,国家没有专设中小企业管理扶持机构,国家的优惠政策未向中小企业倾斜,使之长期处于不利地位。第三,大多数中小企业是非国有企业,有些银行受传统观念和行政干预的影响,对其贷款不够热心。第四,中介机构不健全,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和贷款担保机构。  相似文献   

8.
宋新力 《经济》2012,(10):165
中小微型企业融资渠道少、融资难已是不争的事实.间接融资方面,由于受到商业银行贷款“门槛”条件所限,大量中小企业不得不通过民间借贷筹集资金,然而由于信息不透明,屡屡出现企业赖债和“跑路”现象.直接融资方面,尽管中小企业发行上市条件高,审核程序复杂,但仍存在“独木桥”现象,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股市轻债市现象较为普遍.因此,探索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新型金融工具,通过直接债务融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是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改革完善直接融资制度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银行业竞争、信贷规模歧视和上市公司银行借款融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借款是我国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而我国由于银行业竞争不充分,造成银行业存在比较严重的卖方市场地位.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激励不足,加上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行政干预,使商业银行在选择贷款对象时,首先选择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形成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歧视.笔者通过对沪深上市公司1991年~2007年财务数据分析,得出两个基本结论:上市公司规模对银行信贷有重要影响;随着银行业竞争的激烈,上市公司规模对银行信贷的影响逐步降低.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如果要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经济问题,首先要加强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只有银行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银行才有动力和压力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  相似文献   

10.
浅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及其融资需求的特点决定了其在融资方面处于劣势。我国中小企业多数规模较小,资产少,负债能力比较低,经营管理水平低下,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其易变性和巨大的经营风险,给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根本性的影响。而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是数量少、时间急、次数频,使银行支出成本与潜在收益不对称,并且中小企业大多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财务信息披露不规范,造成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加大了银行的经营成本,使贷款管理难度增加,从而造成银行对其贷款的积极性不高。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中小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劳动生产率总体水平不高、信息透明度较低等一系列原因,造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这种劣势尤为集中的反映在融资困难的问题上,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2.
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经济学解释及其破解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关涛  任征  胡峰 《生产力研究》2006,(11):248-250
当前中小企业贷款困难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的不同财富水平决定了该企业的不同融资渠道,财富水平过低的企业往往被资本市场和银行拒之门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政府、银行和企业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林峰  陈国泉 《技术经济》2004,23(12):36-37
由于资本市场规模偏小,对以民营经济为主的浙江省来说,中小企业融资成了非常大的问题。据浙江省中小企业局提供的数据,全省的中小工业企业数量目前超过70万户,占全部工业企业数的99%,但这些中小企业都无法绕开融资难这一“瓶颈”,其发展都受到了融资渠道不畅的影响。根据对有关献和单位的调查分析显示,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资金支持程度较低。从中小企业的角度看,在目前融资渠道单一的状况下,有37.9%的企业认为金融机构获得贷款难或较难,有42.6%的被调查中小企业没有接受过贷款的优惠.  相似文献   

14.
试述构建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目前条件下,要正确评估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融资困难和成因,改善中小企业贷款的外部环境,尽快建立适合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以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一、造成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缺口的成因分析 一般企业融资途径主要有二:一是直接融资即通过资本市场从社会大众筹集资金;二是间接融资即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贷款获得资金。目前条件下,我国中小企业缺少大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的手段。因此,对中小企业来说,目前最合适的融资方式仍是利用银行进行间接融资。但是,在我国政府采取“抓大放小”的政策后,国有银行服务对象转移向重点大企业,中小企业不再受其关注,非国有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从来就不受国有银行的重视。而其他银行无论在数量和能力上都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中最富有成长性的部分 ,且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得到体现。但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相当突出的因素是融资难 ,因而如何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已成为保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1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规模和水平来看 ,总体上还达不到股票、债券市场及创业板市场的融资门槛 ,因而能够真正解决中小企业发展所需的融资形式应当是银行贷款 ,所以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难”才是其“融资难”的最主要原因。而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相似文献   

16.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兴盛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其所处的融资困境始终是制约这些企业发展的瓶颈。造成困境的原因主要是国家政策存在的不合理偏向、银行贷款手续烦琐、市场融资渠道不畅通及中小企业的自身资信状况不良等。采取措施调整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政策,健全中小企业贷款机构体系,加快金融立法,建立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和完善资本市场显得必要而紧迫。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化解之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政府可以用来保护产业的手段将大大减少,我国的企业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而作为我国最具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但中小企业融资难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中小企业存在先天不足。具体表现为信用度低,难以通过信贷市场融资。大部分中小企业信用等级比较低,3B或3B以下信用等级的企业占多数,企业财务管理不健全,抗风险能力比较弱,市场风险很大,造成企业在贷款中抵押担保难,银行跟踪监管难,债权维护难。金融体制存在缺陷。金融体制和…  相似文献   

18.
宋来  常亚青 《经济论坛》2005,(9):127-129
中小企业量大面广,广泛分布于许多领域,是一个十分庞大的企业群体。但在市场竞争中由于政策不公、“强位弱势”的巨大反差及“优劣同源”的先天特点,始终受到市场、资金、人才、技术及组织等因素约束,是一个特别弱势的群体。中小企业的市场缺陷,如重复建设、盲目投资、结构失调、资源浪费、低水平的无序竞争等,都无法通过中小企业的自身努力和市场机制的完善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浅谈经济危机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平 《经济师》2009,(11):295-295
融资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在经济危机浪潮席卷之下,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自有资本少、可供抵押资产少、抗风险能力弱及信用等级偏低等原因,银行不愿冒险放贷,由此形成了“融资难”。中小企业最难的事是融资,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也是融资。文章通过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以及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提出了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目标的基本实现,国家提出“坚持发展大企业大集团与扶持中小企业并举”的方针,把“放小”与“扶小”结合起来,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但目前中小企业在运行中确实存在贷款难的问题。形成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企业方面的原因。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市场和效益状况及其财务管理的不规范是其贷款难的主要原因。许多中小企业整体素质不高,技术落后,产品缺乏竞争力,资产负债率高,吸收消化信贷资金能力弱。此外,中小企业贷款需求具有“急、频、小、险、高”等特点,即贷款要得急,且多为需求紧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