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技术市场     
1.国外最新技术:电子声光爆竹 中国千百年来每逢节假日、婚丧嫁娶、喜庆开业都有放爆竹的传统习惯,但由于中国传统爆竹具有易燃、易爆、污染环境、易引发火灾等弊病,历来被各类管理部门所限制,西方发达国家更是明令禁止。“电子声光鞭炮”的问世,彻底解决了爆竹的公害。此产品构思巧妙,外观和传统鞭炮一模一样,燃放时声光逼真,响后无烟、无尘、无纸屑、无危险,可反复使用;不用时挂在室内是精美的工艺品,赠亲友是吉样的礼品,中国市场需求量难以估计。  相似文献   

2.
鞭炮,又称爆竹,炮仗。爆竹声中一岁除,爆竹声中辞旧岁,这些诗句或民谚都说明了鞭炮在过年时的重要作用。据说,"年"是一种猛兽,在每年农历除夕的晚上出现,人们为了吓退猛兽,就在家门口燃烧竹节,竹节爆裂,噼啪作响,从而吓走年兽,梁朝《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是庭前爆竹,一辟山襙野鬼"。时既久远,年得年年过,于是爆竹就恒流传了。过年放鞭炮也成了几千年中相沿成习的传统,相信不少人特别是家中的男子汉仍是放鞭炮的主力:  相似文献   

3.
爆竹声声带来的尴尬 “爆竹声中一岁除。”用燃放烟花鞭炮的方式辞旧迎新是我国承传千余年的传统民俗。南朝梁宗檩编撰的《楚荆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凶臊恶鬼。”因此,燃放鞭炮也是我国民间驱鬼避邪、祈盼吉祥的狂欢符号和文化象征。自打上世纪90年代起,包括北京在内的大部分城市实施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偌大的城市沉寂成“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但缺少了鞭炮声的春节,似乎也没有了年味,也远离了喜庆。  相似文献   

4.
春节“三忧”王二路逢年过节的,理应喜庆才是,何来"三忧"呢?个中缘由请看下文:一忧"放""爆竹声中一岁除",是宋代王安石的名句。爆竹也叫鞭炮。国人的习惯,过年时只有"鞭门炮鸣",才能渲泄新春佳节那种欣喜狂欢情绪。这种传统久盛不衰。如今,势头愈来愈凶猛...  相似文献   

5.
这是位严谨而不失活跃的经济学家.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当他意识到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既无假设前提、又无实证检验,充斥着空泛的议论与概念之争,难以解释中国的经济现象时,尽管人到中年,仍夜以继日地苦习现代经济学、自觉更新知识结构,从而完成了传统经济学到现代经济学的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6.
肖楠 《新经济》2001,(3):59
让春节和爆竹一起消亡?多么骇人听闻的异端邪说!不过人世间任何事物终有消亡的一天,就象爆竹一夜间淡出我们的耳膜、羊城往日节前满街炸油角的香气早已被汽油的废气所取代一样,该CANCEL的东西就得CANCEL.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验观察,做声光偏转时,改变超声波频率时,声光功率信号源中的mA表也随之改变。如果设计使用涡流电路一用涡流传感器线圈接入LC振荡回路,通过传感器与被测物体的距离改变,使其传感器的电感量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振荡频率的变化,电涡流恰恰工作在高频段,由此来控制超声波频率;通过传感器与被测物体的距离改变,(自动有规律的往复)来达到同步和自动化,即用电涡流来自动调频。  相似文献   

8.
结合自,身多年的电气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经验,时目前推出应用的声光控延时开关工作原理及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仅供大家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饶阳县内的传统特色产业——鞭炮产业的现状进行了总结整理,重点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对解决影响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问题,提出了建议和见解,旨在为该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刘远举 《商周刊》2013,(4):80-80
当PM2.5的话题和是否禁放鞭炮的话题遭遇时,对污染的干夫所指立即出现了分化。对于鞭炮利弊的客观分析其实很简单,除了人心寄托的年味,噪音、火灾、炸伤、污染,可以说一无是处,但安伞、健康从来都不是人的唯一需求,那不过是人们自我安慰的一个小小假设,抽娴、酗酒、燃放鞭炮都嘲笑着这一假设。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是根据我自己看的一些历史书籍和一些讲解历史的视频,总结出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比较重要的管理思想。文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的中国传统文化比较突出的两个特点,包括"中国管理硕果累累"和"于无字处读经典";第二部分从领导艺术的角度结合中国古代的典型案例,对中国的传统的管理思想进行了解析,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就是"人本管理"、"领导艺术"和"仁"。  相似文献   

12.
一个曾经位高权重、呼风唤雨的司法巨贪,最终走上“断头台”,可以说既是文强咎由自取的结果,也是正义战胜邪恶的结果。为此,不少重庆市民在检察院门口再次放起鞭炮以示庆祝,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民贫困问题在解放前即已存在.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是1日中国的人口增长特点.农民多子并不多福、"久病床前无孝子"正是从中国传统孝道角度对旧中国一穷二白、缺医少药给农民带来的贫病困扰的写照.  相似文献   

14.
民间调解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并深刻影响着民事纠纷的解决。纵观传统民间调解,其指导思想和目的是儒家无讼、和至上的社会理想;其依据主要是礼俗、家法和族规;其存在和作用的有效发挥离不开传统权威,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传统调解得以形成的最深厚的社会土壤;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度,是传统社会民间调解文化产生的又一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5.
刘乐舟 《时代经贸》2008,6(1):235-236
无讼思想是伴随着中国传统的和谐观而产生,并被我国许多朝代所继承和发扬。在当代法治社会里,无讼思想虽需要扬弃,但依然拥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震耳欲聋的鞭炮、璀璨夺目的烟花、不绝于耳的欢声笑语,满目皆红,万物均喜。吉瑞祥和的丁亥年新春向人们款款走来……又到猪年!  相似文献   

17.
审美无利害原则是现代美学领域一个重要的命题与原则,美育理论多深植于美学理论,因此美育理论自进入中国之始也继承了审美无利害这一原则。在美育中多注重个体的志趣追求与人格修养,具有明显的超功利特征。但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传统美育一直具有审美功利性传统,美育除审美价值外往往具备政治价值、社会价值等功利性价值。从教育学的角度看美育,教育为统治阶级服务,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阶级培育人才,那么此时审美无利害原则自当被摒弃。因此美育中审美对象的选择不仅不应坚持审美无利害原则,反而更应对其进行多方面的考量。  相似文献   

18.
政道是指正当性问题.中国的传统政治中的政道问题一直不凸显,因而有人认为中国的传统政治无政道.石元康借用韦伯的分类法,对儒家的政道观作了系统的分析.他认为,传统中国政治显然是提出了正当性的根据.一个人之所以有统治权,乃是天命赋予他的,即使是革命,或打天下那种以武力夺取权力的方式,也仍有天命作它的基础.所谓“武汤革命,顺乎天应乎人”所提及的正是中国传统政治所具有的正当性的形态.  相似文献   

19.
《大陆桥视野》2010,(6):75-75
6月4日,东部城区连云港国际商务中心彩旗飘飘、鞭炮阵阵,园区内又一市重点项目山海景观轴开工建设。该项目是由江苏金海投资有限公司继金海国际、滨海休闲带改造等商务中心重点工程之后建设的又一城市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20.
曾阳 《经济研究导刊》2009,(24):166-167
中国现行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是变传统的无偿、无流转、无限期城市土地使用制度为有偿、有流转、有期限使用制度,新中国建立初期不仅是传统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奠基时期,而且当时城市土地使用制度与今天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力求通过回顾该时期传统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形成,为今日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找到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