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崔维国 《活力》2012,(6):204-204
现场报道是广播电台独具媒体特色的报道形式。它通过广播记者的现场口头报道、现场音响展示及现场人物访谈等形式.使听众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空间.展示了平面媒体无法比拟的传播魅力。充分发挥广播短、平、快等特点,迅速传播给听众,大大缩短了与听众的距离.增加了广播新闻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相似文献   

2.
史艳欣 《活力》2011,(11):192-192
连线报道也可以称为电话连线采访报道,是以声音为主要传播载体,电话为媒介,由广播记者在新闻现场以口述或是互动对话的形式,把新闻信息通过直播问直接播报出去。作为与广播消息稿、录音报道并用的一种手段.以记者口语化的描述,勾勒出新闻事件的画面.把现场氛围呈现出来,使听众如临其境,具有现场感.增强了广播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首先,“交通广播”连线报道,经验的总结。作为“交通广播”记者,在近几年的采访报道中。深刻体会到r,连线报道在制作程序上比录音报道更简便,表现形式比消息稿更加生动,所以成为当下广播新闻的重要表现样式。  相似文献   

3.
郭亚洲 《活力》2013,(9):39-39
新闻的鲜度和速度一直被认为是广播新闻的最大优势.而新闻连线报道更是以声音为主要传播载体,通过记者的口述把新闻信息通过电话直接传输到电台直播间播报出去,它将广播新闻的时效性推向了极致。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广播新闻的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声音,同时,连线报道也比传统的录音报道灵活。在这里有一个经典案例要和大家分享,就是二战时伦敦受到轰炸,美国记者爱德华.默罗制作的现场连线报道《这里是伦敦》系列节目。  相似文献   

4.
"我是记者×××,我是在现场为您报道……"无论是新闻现场参与的记者还是受众者,每每听到这样的报道都会有一种"提神"的感觉,不仅仅因为记者现场第一时间的播报,事发现场背景音的独特音响,还有记者生动的"说"新闻.广播新闻是给人听的,要人家听得好,广播要音响好,也要记者"说"得好.  相似文献   

5.
刘启强 《活力》2010,(12):125-125
广播是一种作用于听觉的媒体.如今,面对报纸、电视、互联网的挑战.广播要想赢得听众、突出自身效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充分发挥音响的作用。而音响作为表现广播优势的主要手段,它有着文字无法替代的独特魅力。它能够使听众发挥自身的视觉想象力.获得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亲切感,增加报道的可信度、生动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6.
迟晓龙 《活力》2010,(14):197-197
在广播新闻节目中,作为一种报道体裁。广播音响以其真实性、形象性、实时性吸引着大批的听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在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广播面临着来自电视、报刊、电脑网络等多方面的冲击,加之广播自身也存在着诸如体制、人员素质、技术设备等方面的问题,广播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出路只有一条:“发挥广播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在‘声音’上下工夫”,更应该在独有新闻节目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7.
于世伟 《活力》2010,(8):354-354
人物同期声、实况音响和解说旁白都是电视新闻的形象元素.它们与画面一起承担着新闻的传播功能。如何运用好声音元素,做到音画的和谐统一,笔者以为:  相似文献   

8.
史芙蓉 《活力》2012,(5):52-52
一、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的地位与作用(一)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是节目的核心和灵魂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是传媒界的代表人物。是将信息的发布者与接受者架构在一起的桥梁,具有很深厚的影响力度。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在传媒界占有了一定的地位。因此,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形象塑造就更加重要了。一个谈话类节目不是内容有多惊艳就会变得很好.因为如果一个节目有一个好的主持人,那么他就会带动全场,带动所有人,让节目活起来,所以,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正是节目的灵魂。(二)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个性化的作用当主持人真正成为了一个栏目灵魂时,他才可以抛开别人(受众以及编导)对自己的定义,而改为自我的定义。因为表演的成分少了.真实自然的言语就多了,性情流露的也都是自己的情感。表现出来的更是真实的自己。  相似文献   

9.
张丽 《活力》2012,(5):55-55
现场报道是广播电台“独具”媒体特色的报道形式。它通过广播记者的现场口头报道、现场音响展示及现场人物访谈等形式,使听众展开无限的想象和联想空间,展示了平面媒体无法比拟的传播魅力。如何充分利用广播上的自身优势。强化传播的时效性、真实性和现场感,满足受众在较高层面上的期望值、探求欲。并充分发挥了广播“先声夺人”的优势,使广播新闻报道极具感染力与吸引力,极大地提升了广播新闻的魅力。现场播报。是广播记者报告新闻的重要手段。选题确定后,记者到达现场采访,用最短时间了解到更多信息,经筛选后迅速根据现场主题语境选择口语表达方式,将大量现场信息传导给听众,使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一则现场报道,短短一两分钟、两三分钟,却检验着广播记者的功底,要求记者不仅有倚马可待的本领,而且还具备较好的现场语境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0.
林杨  张文峰 《价值工程》2011,30(2):302-302
本文简要介绍了广播谈话节目的形式及现状,从三个方面对广播谈话节目的发展进行了探讨。一是广播谈话节目要坚持创新,突显"个性化";二是广播谈话节目要坚持"品牌化";三是广播谈话节目要积极融合新媒体。  相似文献   

11.
戴婧 《活力》2013,(12):94-94
“只有在生活的激流中.才能写出时代的篇章。”在全国“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齐齐哈尔广播电视台策划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采访报道活动.采制出一批“接地气”、“有人气”、“通人情”的好作品。持续开展的活动使新闻内容和质量发生了很大变化.记者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真正通过“走”的途径,实现了“转”和“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周淑兰 《活力》2010,(23):56-56
近些年来.新闻媒体上刊发了大量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的典型报道.以内容的新鲜因素体现了报道对象的时代风采、先进理念、与群众的关系和人性、人情之美。他们的典型事迹对广大人民群众起到了极大的鼓舞、激励、鞭策作用,推动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而广播先进人物报道如何以“声”传情,如何在内容与形式上不断创新,使先进人物报道常听常新.把人物刻画得丰满鲜活.把人物描写得形象逼真,是广播媒体千方百计努力做的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3.
马庆平 《活力》2013,(6):90-90
当今社会,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竞争空前激烈,一个新闻事件在发生之后.就能在多个媒体上收听或收看到.如果一个媒体在报道中仅满足人云亦云,就会缺乏竞争力。在报道新闻时加强策划.做好深度报道,意义很大。  相似文献   

14.
王秋霞 《活力》2012,(13):57-57
在电视新闻中,有人物的画面往往占有很大的份额,通过一连串有人物画面的组接来交代事件发生的全过程。然而,就是在这种以人物活动为主的电视新闻报道中,常常会有一些没有人物活动的画面,即空镜头。它同文字语言、音响语言和其他画面语言一样,为电视新闻报道增光添彩,其位置不可替代,作用同样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5.
今年3月29日江泽民总书记在与四所交通大学负责人座谈时强调指出,我们的教育工作必须进一步解决好两大重要问题,一是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二是要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这也可以说是当前全国教育面临的两个重要转变。江泽民总书记的谈话是对新形势下全国教育工作中心任务的高度概括,为今后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总公司教育局按照江总书记重要谈话精神和总公司在全行业开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大讨论的要求,专门下发了文件,要求院校要组织师生员工深入学习讨论江总书记的重要谈话,努力实现教育的两个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16.
周洁 《活力》2012,(6):239-239
广播是声音的传媒。广播编辑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决定了广播编辑必备的职业能力:首先广播编辑工作是把握广播宣传方向的统筹:培养听众意识在节目编排中的呈现:是对新闻素材的再次加工,把好组织报道的最后一关。编辑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播节目的质量和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7.
董丽敏  安北荣 《活力》2006,(5):254-254
今天的广播在全体广播人的共同努力下,应该说已经已走出低谷,正以不可取代的自身优势,获得越来越多的听众。一项最新调查表明,中国百姓中广播的接触率为64.4%,有7亿多人听广播,收音机的普及率达69%以上,都市人听广播的比例更高达72%。这些数字表明,广播的魅力不但没有因为媒体竞争的激烈而减弱,而是在听众的耳中越来越持久恒远。广播节目的持久恒远的魅力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声音、音响、想象和互动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广播新闻写作的创新思维在于精选素材细节和音响材料,重视报道标题和新闻提要的写作,多采用现场报道,运用故事化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9.
孙冬梅  孙倩芳 《活力》2006,(5):219-219
采用主持人形式的广播谈话节目在我国已经走过了十余年的发展路程。长期以来,广播作为大众传播媒体,突出地发挥着信息传播、社会服务和大众娱乐的功能。这些功能从微观上可以说是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从宏观上可以说是推动着社会进步。随着广播谈话类节目的推出,另一种功能——社会沟通的功能更加凸现出来。广播谈话类节目体现出社会生活中多种意见的交流探讨,多种观点的交锋争论,最后实现充分的沟通和理解。可以说,广播谈话类节目的内容越来越接近社会,贴近公众,揭示生活,干预生活。这就对话题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刘雨朦 《活力》2013,(6):121-121
领导言论泛指领导在各种会议、调查研究、检查工作、友好往来等活动中发表的讲话、谈话。领导言论虽然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但从根本上来说代表的是一级党委、政府.传播的是党和政府的声音。搞好领导言论报道对于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强化工作落实是十分重要的.领导言论报道无疑是党报宣传报道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