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学深、学透、学懂党的十八大精神,新闻工作者要结合转变作风、改进文风,具备敏锐的政治敏感和精准的新闻眼,快速反应,特别是电视记者要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把采访变成一个扎实的体验,做好体验式报道,和群众加强交流,换位思考,融入心灵,创新报道方式,增强新闻报道的可信度,进一步提升电视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才能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2.
新闻战线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3.
李春发 《活力》2011,(10):103-103
求真务实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思想品格.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原则。在新闻战线开展“杜绝虚假新闻、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其核心就是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贯穿落实到新闻宣传中去.树立新闻职业应具备的职业观念、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要求,  相似文献   

4.
新闻记者要深入基层中、深入生活中、深入百姓中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其中体验式采访这一方式是新闻记者深入群众、直观展现的一种好方法,对于电视新闻记者的思想作风和新闻写作、新闻画面都有益处。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发表后,全国各地掀起了新一轮深入基层办实事的热潮。对此,广大群众褒贬不一,有不同的反应。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体察民情,办理实事,确实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的一条重要渠道。但是,深入基层,必定要身入基层;而身入基层,更重要的是要心入基层。只有心入基层,对群众有感情,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让群众深恶痛绝的“形式主义”。从以往的经验看,群众反感的是兴师动众、层层陪同的“三转”干部,他们到了基层,拍了胸膛,做了承诺,其情其景,可以一时令人鼓舞,可是车轮一转,隔以时日,…  相似文献   

6.
桑蕾 《活力》2012,(8):126-126
当前新闻战线广泛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不仅是对新闻工作者履行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传统媒体面对危机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7.
刘艳艳 《活力》2013,(11):56-56
为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促进新闻单位深人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2011年8月.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相似文献   

8.
党委办公室如何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提高自身服务水平?我认为要调整站位,主动超前,深入基层,通过着力培养全体工作人员真抓的作风、敢抓的品格、会抓的本领、巧抓的艺术、坚定的决心,来全面提升办公室整体工作水平.   ……  相似文献   

9.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新闻队伍职业道德建设,坚决禁止有偿新闻,树立行业新风,维护新闻工作者的信誉和形象,根据《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和《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要求,结合《城市技术监督》杂志社实际情况,重申如下规定,欢迎协联城市技监局和全国技监战线广大同仁和社会各界监督。 一、本社全体员工都要继续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和江泽民总书记视察解放军报社、人民日报社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和《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充分认识加强新闻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的重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秉承新闻真实性原则也是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职业良知和道德底线.虚假新闻是相对于正常新闻(全面、准确、客观反映新闻事件本来面目的新闻)而言的,它与新闻真实性格格不入,本文从"虚假新闻定义及表现"、"为什么要造假"、"如何杜绝虚假新闻"三个层面,深入剖析虚假新闻的危害以及坚持新闻真实性对于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至关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魏红影 《活力》2014,(9):41-41
自从2011年8月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五部门联合部署“走基层、转文风、改作风”活动以来,全国新闻战线以“群众路线”为报道理念,掀起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要求广大新闻记者要真正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倾听普通群众的声音,关注老百姓的生活。如何能真正做好“走基层”报道,成为身边的众多电视新闻记者一直在思索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高擘觐 《活力》2014,(10):104-104
2011年,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各新闻单位组织编辑记者深入基层一线,采写了一大批反映实际、生动鲜活的好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同时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在“走转改”的过程中也收获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李秀民 《活力》2014,(6):76-76
“走转改”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简称。为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着力提升正确引导舆论、回应社会关切、服务百姓生活的能力,2011年8月9日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相似文献   

14.
李凯歌 《活力》2011,(5):172-172
众所周知,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秉承新闻真实性原则也是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职业良知和道德底线。虚假新闻是相对于正常新闻(全面、准确、客观反映新闻事件本来面目的新闻)而言的,它与新闻真实性格格不入,本文从“虚假新闻定义及表现”、“为什么要造假”、“如何杜绝虚假新闻”三个层面,深入剖析虚假新闻的危害以及坚持新闻真实性对于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至关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质量报的一名记者,深感"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专项教育活动,不仅对全国新闻战线和媒体从业人员很有必要,而且对专业报记者尤为重要。今年,中宣部等五部门在全国新闻战线启动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专项教育活动,得到了全国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积极响应。作为中国质量报的一名记者,深感"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专项教育活动,不仅对全国新闻战线和媒体从业人员很有必要,而且对专业报记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新闻工作在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这就决定了党和人民对新闻工作者寄予殷切的期望并提出较高的要求.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的新闻从业者,才能适应新闻工作的需要,保证我国新闻单位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传媒和舆论工具.要做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做好新闻工作,肩负起新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7.
新闻每天都在发生.信息社会里,人们获取新闻的途径日益多样化,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新闻更具贴近性和可读性?这就对新闻工作者对新闻语言的运用提出了一个基本要求,即,新闻语言一定要保有真诚性.所谓"真","顾名思义",就是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所谓"诚",主要是发自新闻工作者内心的真情质朴的情感和道德要求.新闻语言唯有"真诚"起来,对新闻事实的报道才能更加准确和鲜活,受众才能更加信服和认可.能否保持新闻语言的真诚性,是对新闻工作者的一个基本要求和考验.  相似文献   

18.
李安民 《活力》2011,(5):185-185
新闻工作在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这就决定了党和人民对新闻工作者寄予殷切的期望并提出较高的要求。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的新闻从业者,才能适应新闻工作的需要,保证我国新闻单位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传媒和舆论工具。要做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做好新闻工作.肩负起新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9.
李旭 《活力》2007,(8):155-155
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从事着向社会和公众提供新闻与各种信息服务引导和表达社会舆论的工作,是高尚而神圣的事业。特别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尤为重大。要做好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明确自身的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坚持正确工作取向"四点希望,是新时期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遵循。本文以企业新闻工作者的视角,紧紧围绕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四点要求,从加强理论武装、融入生产经营、提升业务水平、发扬优良作风等四个方面,对提高企业新闻工作者整体素质、做好企业新闻宣传工作进行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